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023-10-14 17:11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是唯一一个值得康熙亲自出马应对的敌人。

噶尔丹这个人,既有一颗登顶的心,也有登顶的才能。

他以惊人的军事、政治才能,迅速崛起。

他以务实的战略,立求建立稳固的根基。

他以谨慎的方略,力求在与大清的竞争中掌握主动。

换一个时代,他未必不能“登顶”。

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康熙。

在康熙高明的打击下,原本拥有强大实力、稳固根基、战略主动的噶尔丹迅速丧失了一切有利条件,迅速崩溃!

惊人的军事、政治才能,使其迅速崛起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的第六子,原本不是继承人。

因此,作为首领儿子的代表,他被派入藏学经。

好歹是首领的儿子,学经也和一般人不同。他被认定为一位著名高僧的转世,早早拥有了宗教身份。

同时,在西藏期间,他一面研习经学,练习僧人武术,一面与黄教高层建立了同盟关系,获得了黄教高层的支持。

由于黄教在蒙古各部的影响力,噶尔丹的宗教身份,以及黄教宗教领袖的支持,使之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本。

当然,要想成就大业,还得靠军事才能!

1670年,他的兄长僧格被车臣汗暗杀,噶尔丹还俗后赶回卫拉特蒙古,招集逃散部众千余骑,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噶尔丹首先与杀害其兄长的车臣汗作战。

当时,噶尔丹仅有千余骑,而车臣汗有万余骑,众人都表示“兵寡地险”,建议先不要硬来。噶尔丹慷慨激昂:“进!汝等视吾枪所向!”随即,“独当先,越马挺枪,最深入,斩杀百十骑,溃其军,身不著一矢“。在他的猛烈冲击下,车臣兵败被杀,噶尔丹”遂为所部长“,上位!

独特宗教身份赋予的号召力,身先士卒所向无前的英雄气概,噶尔丹以一位典型的草原领袖形象登上了历史舞台!

旋即,他以其出众的能力,开始扩张之路,迅速崛起!

杰出的战略:深根固本,力求主动

噶尔丹本人有相当强的能力,身边更有高僧指路。

当时,正值大清三藩之乱,噶尔丹想趁机立刻攻清。

他身边的谋臣指出:“立国有根本,攻取有先后”。当年沙陀人很猛,一度在中原建立王朝,但根本不立,终不能成大事。成吉思汗初兴时,灭国四十,有了稳固根本,才灭西夏、金,混一为尊。

噶尔丹采纳其言,采取了先深根固本的战略。

他发展的具体步骤是:1、先统一天山北路的卫拉特蒙古各部;2、攻天山南路,控制回疆;3、东征喀尔喀等部,统一蒙古各部;4、与大清角逐,“混一为尊”。

从噶尔丹与谋臣的对话看,他的最终目的,是“混一为尊”,入主中原。不过,他要先在天山南北、大漠南北确立稳固统治,再与大清争雄。

一方面,他主动保持与大清的朝贡关系,在可能刺激大清时主动收手。

另一方面,他分步骤推进其战略计划,展开扩张。

1873-1875年,经过3年反复激战,他终于“胁诸卫拉特奉其令”。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1879年,他先后迫使吐鲁番、哈密臣服,成为“博硕克图汗”,其地位已与其祖先也先相当。

1680年,他出12万兵进军喀什噶尔、叶尔羌,横扫南疆,确立了对天山南路的统治,完成了其计划中的第二步。

1681-1683年,他向西进攻哈萨克,攻取了塔什干、赛里木等中亚城市,兵锋直逼黑海沿岸。

同时,他积极建设自己的根本之地,招揽人才,严明法度、发展生产,并大力发展火器、骑兵,力求根本稳固。

旋即,噶尔丹开始执行其第三步:进军青海及漠北喀尔喀等部,统一蒙古各部。

向东,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大清冲突了!

如何对付康熙?噶尔丹也有方略:联沙俄。

当时,沙俄不但在雅克萨等地侵略大清,还进入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并侵略喀尔喀蒙古等部。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与沙俄确立合作关系后,于1687年,率3万军队,翻越杭爱山,进犯漠北喀尔喀地区,开始推行其第三步战略。

软肋被抓,节奏全乱,形势被动

从噶尔丹前期的发展来看,这个人的本事非常大,换一个平庸一点的对手,噶尔丹搞不好还真能“混一为尊”。

不过,他遇到的是康熙。

康熙的几个举措,直击噶尔丹软肋。

1、警告沙俄,孤立噶尔丹。

噶尔丹扬言“将请兵于俄罗斯,会攻喀尔喀”。

看起来,准噶尔-沙俄似乎有联盟的可能。

不过,沙俄、准噶尔,各有各的利益,并不可能成为稳固同盟。

当时,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尼布楚条约》尚未签订,但清俄已经开始议和,康熙派遣使者警告沙俄:喀尔喀已经归顺本朝,你打喀尔喀,就是“负信誓而开兵端”。

沙俄之所以在雅克萨之战后与大清和谈,就是不想彻底和大清翻脸。因此,在收到此严正警告后,自然不便再大力支持噶尔丹。

如此,噶尔丹“联兵沙俄”的企图破产了。

2、利用阿拉布坦,分化噶尔丹部。

噶尔丹原本不是本部的合法继承人,因此,噶尔丹为巩固地位,杀了弟弟,并极力想除掉其兄长僧格的儿子。

僧格的儿子阿拉布坦逃走,流落在吐鲁番。

康熙派遣使者,资助阿拉布坦率部西归伊犁。

噶尔丹进军漠北后,阿拉布坦召集其父兄旧部,向众人揭露噶尔丹的骗术,以及噶尔丹杀害兄弟侄子及族人的证据,并表示:自己得到大清的支持,大家如果拥戴他,可以联合起来,一起推翻噶尔丹的统治。

噶尔丹虽然一心“深根固本”,但毕竟连年征战,“国中分三部轮战”,各部负担极大。且各部多慑于其武力而臣服,加之准噶尔本部支持阿拉布坦,因此,多有支持阿拉布坦者。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此后,噶尔丹留下的“根基”,多归阿拉布坦所有。后来,阿拉布坦及其继承者以此根基,与大清角逐百年(后话),不过,这些“根基”,不再属于噶尔丹了。

由此,噶尔丹不但失去了伊犁河流域的噶尔丹老巢,其对哈萨克、维吾尔地区的统治也大为削弱!

同时,被噶尔丹击败的喀尔喀三部全部南迁!

如此,噶尔丹既无法从后方获得补给,也无法通过劫掠获得补给,陷入困境。

噶尔丹的节奏已经乱了,形势渐入被动。

被“骗出来”的决战

以噶尔丹的风格,他当然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与大清决战!

康熙也深知这一点!

可是,如果让噶尔丹全师而退,回去巩固后方,大清将错失良机!

为了“骗”噶尔丹决战,康熙采取了“羁縻策略”。

一方面,康熙调兵遣将,准备歼灭噶尔丹军,另一方面,康熙派遣使者对噶尔丹“婉言相慰,羁縻其前行,勿怒而激之”。

可是,康熙的首战失败了。

阿喇尼率军进攻噶尔丹,结果在乌尔齐河遭到惨败!

此战引起了噶尔丹的警惕,“退回二宿之地,似欲潜逃”。

康熙一面继续忽悠噶尔丹:阿剌尼等人在边地,以你们侵入境内,不能容忍,所以与发生了冲突,与尼作战,“朕甚非之”。

为了加强对噶尔丹的“忽悠”,福全还奉命给噶尔丹送了100头羊、20头牛,以此“留住”噶尔丹。

另一面,康熙加紧调兵遣将。两路大军,一路出喜峰口,一路出古北口,对噶尔丹形成战略合围!

当噶尔丹发现上当时,为时已晚,只好放狠话:你有十万之众,我又何惧你!

八月初一。乌兰布通之战爆发!

清军10万,噶尔丹2万余!

虽能战多谋,但不能弥补战略失误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此战,康熙原本是要亲自指挥的。不过,在离京后,因患病不能前行,康熙只得返回京师,以福全统一指挥。

这个变故,使康熙一战消灭噶尔丹的计划遇到了挫折。

八月初一,福全率大军出击,中午,迫近乌兰布通。

噶尔丹军部阵于山冈,将骆驼缚蹄卧地,背负箱垛,蒙以湿垫,摆成一条如城栅一般的防线,谓之“驼城”。

清军火器营也前,步骑兵在后,集中火力猛烈轰击驼阵,噶尔丹军则隔河相拒。

激战半日,清军将驼城轰成两半后,福全指挥大军突入,猛烈冲击。

由于地形限制,外加清军火枪数量不足,清军在进攻中吃了不小的亏,康熙的舅舅佟国维中枪阵亡。

不过,因众寡不敌,持续消耗下,夜晚,噶尔丹被迫撤回山上,凭险而守,清军只得停止进攻。

八月初一的战斗,清军凭借兵力优势,取得了进展,但“阵亡中创者甚多”。

不过,噶尔丹远离基地,无法得到补充,再战下去,其覆灭是可以预料的。

此时,福全犯下了错误。

次日再战,福全因惧怕伤亡过大,下令暂停进攻。

噶尔丹知道福全也不敢急攻,将计就计,遣使求和。

福全一面派人向康熙汇报,一面不再强攻。

狡猾的噶尔丹趁清军不攻,逃走了。

此战,就战术层面而言,清军吃了亏。(炮轰“驼城”并没有传说中的效果大)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的军队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给予清军相当杀伤,以至清军忌惮伤亡,不敢持续进攻。

而在最后,噶尔丹又以其谋略,逃出生天。

可是,战术上的成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当初,早在噶尔丹进军南疆时,就率军12万!

如今,与清军展开的决战,居然只有2万人!

由于战略上失误,中了康熙“羁縻之计”,噶尔丹只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清军决战!以至于战术上再成功,谋略上再突出,也无法挽回失败!

此战,尽管噶尔丹成功逃走,但由于丢掉了所有的辎重、粮食,逃到科布多时,只有数千人了!

如此,无论是回头击败阿拉布坦,收回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还是继续与大清抗衡,噶尔丹都已经无能为力了。

噶尔丹“混一为尊”的梦想,事实上已经破灭了!

困兽犹斗

不过,噶尔丹始终是“有大志”之人,他依然困兽犹斗。

一方面,他遣使臣服,表示永不再侵犯。

另一方面,他制定了另一套方略:以言语煽动喀尔喀及内地蒙古,使首尾不能相顾,彼时可图大事。大清得知,必然出兵。兵少,咱们就和他干,兵多,我们就退走,等他回军,我们再回来。如此,满清必然疲惫。

其实,噶尔丹此时的方略,与当年匈奴受汉武帝重创后的方略相当。无非是利用大漠阻隔,骚扰、疲敝中原王朝而已。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汉武帝晚年,就是中了这个套路,屡屡跨越大漠远征,结果国力虚耗,武帝被迫“轮台罪己”。

而他“兵多则退”的方略,也与明成祖时期的阿鲁台差不多。你真要来打我,“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立于不败。

由于蒙古各部与大清关系紧密,因此,噶尔丹此谋实质威胁有限。

此时的噶尔丹,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实力再追求“混一为尊”的梦想了。

以常理而言,在大清接纳其求和后,过一过安生日子,似乎更靠谱。

不过,正如康熙所言,噶尔丹这种人,“必将觊伺中原,不至陨命不止”,一定会继续干下去!

再次上当,大势已去

远征漠北非常费劲,一般中原王朝对这种情况,都是当作“慢性病”,不作远征。

所以,在康熙等人讨论进攻噶尔丹时,“议当征者,满朝不过三四人”,都反对远征。

康熙力排众议,坚决远征。

同时,为了粉碎噶尔丹“兵多则退”的策略,避免像明成祖征阿鲁台一样多征无功,康熙制定了新的方略。

1、将计就计,将噶尔丹“吸过来”。

噶尔丹一天到晚煽风点火,煽动蒙古各部叛乱。

康熙令收到噶尔丹策反信的沙律假装答应,并约为内应,诱噶尔丹过来。

噶尔丹中计,进入巴颜乌兰。

2、堵其后路,志在必灭。

康熙分兵进攻,自率中路军为大军,另以费扬古率精锐切断噶尔丹退路,志在必灭。

噶尔丹原本以为“中原皇帝不在中国安居逸乐,乃能飞渡无水瀚海乎”,不以为备。

见康熙大军来到,未战先怯,迅速撤退。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结果,在昭莫多,遇到了包抄而来的费扬古。

交战后,噶尔丹的作战一如既往的猛,“锋甚锐,不可败”。

然而,噶尔丹毕竟是中计而来,拖家带口,大量家属、辎重留在后方。

费扬古发现这一弱点,猛击后方家属、辎重。

噶尔丹军虽勇猛,但一则遭遇夹击,二则家属遭到袭击,军心动摇,崩溃。

此战,噶尔丹只率数十骑逃走!

超乎寻常的坚持与超乎寻常的待遇

噶尔丹仍然不死心!

昭莫多之战后,他逃到塔米尔河,又收集散众5000余人,并召开会议,表示要抄掠清军,进入哈密。

不过,众人都已经不愿再跟着闹了,“无定议而散”。

别人不去,噶尔丹自己去,他仍然抄掠翁金,结果,由于实力实在太弱了,被地方部队所败。

尽管如此,噶尔丹仍无降意,仍要和康熙搞下去!

而康熙,也给了噶尔丹惊人的“待遇”。

康熙认为“噶尔丹穷凶极恶,不可留于人世”,并决定再次亲征!

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成功了吗(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噶尔丹都已败落到如此地步了,康熙还要发起“三征”,足见康熙对他的重视!

这种重视,既是噶尔丹的“光荣”,也是他的“催命符”。

由于康熙对噶尔丹赶尽杀绝的态度,各地都与噶尔丹划清界限,不愿收留,更不可能给帮助!

最后,众叛亲离的噶尔丹,一连数日“饮食俱废”,病死了。

噶尔丹死,其手下“尽降”。

噶尔丹是一个有大志之人,为此,他历经挫折,仍不放弃。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都是非常突出的,他的战略原本也是稳当、务实的。

换一个对手,噶尔丹或许真的能“混一为尊”。

然而,他遇到了康熙。

政治上,康熙抓住噶尔丹的软肋,迅速分化了噶尔丹,使其丧失苦心经营的后方,迅速陷入被动。

军事上,由于康熙的谋略,每次决战,在哪里打,什么时候打,打多大,都由康熙牢牢把握,噶尔丹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却始终处于被动,表现虽优于清军,但仍然一败涂地。

以此来看,噶尔丹确实有大志雄才,但比起康熙,他确实略逊一筹。

输给康熙,噶尔丹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