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崇祯亲手逼死了明朝最后的名将,他一死,明朝就基本完蛋了

2023-12-12 02:55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崇祯亲手逼死了明朝最后的名将,他一死,明朝就基本完蛋了

亲们都知道崇祯皇帝活剐了袁崇焕,袁崇焕的这个事情太复杂,有的说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有的认为袁崇焕就是汉奸,但综合来看,袁崇焕应该是一个不太听指使的大将,崇祯需要的只是一枚棋子,此人志大才疏,跟空一格一样喜欢指挥兵马,所以不能容忍将领有自主权。崇祯的数次行动违背了这一原则,被杀也就不出奇了。

前天脑洞还送出了一本讲袁崇焕的书:《大明手术师袁崇焕》

崇祯害死的人不只是袁崇焕,他还逼死了一位大将,史书更是认为,逼死此人后,大明亡矣。

此人叫孙传庭。

孙传庭是山西人,祖上从河南迁到山西。孙传庭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当过知县,天启年间,魏忠贤擅权,他干脆罢工,辞官回家。

到了崇祯八年,同一年的进士甘学阔已经当了陕西巡抚。而他的机会也来了。当时农民起义,甘学阔搞不掂,陕西的乡绅都不干了,要求上面换人。这时候,孙传庭主动请缨代表甘学阔当陕西巡抚。

他上去之后,先是练兵,以乡党为基础组了一只秦兵,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练兵法,后面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是这样干的。这样的好处,是将知兵、兵知将,容易拧成一团。

接下来,他立功的时候到了。

崇祯九年时,农民起义军的带头大哥高闯王想了一个奇计,从子午谷奇袭西安,这是当年魏延给诸葛亮提的建议。

原本是一个密计,可没想到,高闯王的一举一动都在孙传庭的掌握之下,孙传庭在谷口早早埋下伏兵,等着翻山越岭而来的高闯王。

以逸待劳之下,高闯王的五万兵马被孙传庭的两万秦兵打得丢铠充甲,高闯王本人被活捉,送到北京凌迟。

孙传庭一战成名。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又在潼关伏击高闯王的继任者李闯王李自成,逼得李自成只带着十七骑逃到了陕西的商洛山中。困扰大明的农民起义好像一夜之间就要平定了。

崇祯大喜,把孙传庭叫到了北京,让他去防守清兵,守卫边疆。

这时候,孙传庭发现有个大麻烦,当时的兵部尚书杨嗣昌要求他把自己的秦兵调到蓟、辽一线。

杨嗣昌这个人是很有才华的,很有战略眼光,他一直认为大明的最大问题在内部,而非清兵,只要大明守住了内部,清兵迟早会有自己瓦解的一方,所以应该以精锐骑兵对农民军,跟大清言和。

事实证明,这是有战略眼光的,大明最后就是亡于农民军。

杨嗣昌也是平乱总指挥,李自成逃张献忠降等等事情,杨嗣昌的作用很大,但是,他跟孙传庭的关系不太好。

根源是两年前,杨嗣昌搞了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限制农民军的活动范围,要实施这个计划,就要调动各省的军队,但孙传庭唱反调,表示:无益,且非特此也。部卒屡经溃蹶,民力竭矣,恐不堪命。必欲行之,贼不必尽,而害中于国家。

杨嗣昌就很反感,认为他的秦兵不听调,差点还要辞职来威胁崇祯拿下孙传庭。

两人到底谁对呢?其实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可能两个人的做法都对,但关键是力往一处使,不要内部各搞各的。后面李自成张献忠能够再度雄起,其实就是因为大明内部将领各搞一套。

且说调兵一事。杨嗣昌一琢磨,你的秦兵不是调不动吗?这回,我让皇帝亲自去调你的兵。

孙传庭调不调呢?

不调,他表示自己的秦兵是乡土兵,他们的家属亲人都在秦地,如果调到河北辽东一带,那等于让他们背井离乡,不但起不了守疆的作用,反而会逼使他们逃亡为乱。

这个是有道理的,中国人重乡土,换一个地方,雄兵可能就会变成怂兵。

杨嗣昌不听啊,非要调,最后,孙传庭起家的秦兵就被折腾光了,而孙传庭气急攻心,一下耳朵聋了。

孙传庭请求面见崇祯,要求亲自聊一聊。杨嗣昌知道后,立马慌了,这要聊上了,还不得告我的状?就把孙传庭奏疏退了回去。

孙传庭一看,皇帝都见不上,干脆我辞职吧,我这不耳聋了嘛。

杨嗣昌马上告了一状,说孙传庭托疾罢工。

崇祯表示,好,那我派个人去查查看。

崇祯叫巡抚杨一俊去看看是不是真的聋了。

回来报告:真的聋了。

知道了,孙传庭去牢里呆着吧,还有杨一俊,你去牢里呆着吧。

杨一俊可能把牢底坐穿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按指示云验明真假,怎么也关了起来?

这就是杨一俊没猜透崇祯的心思,崇祯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借口,一个对付孙传庭的借口。

这一关就是三年,三年后,牢门打开,孙传庭重获自由,任职兵部右侍郎,皇上还要亲自见他。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天下又乱了,李自成张献忠再度雄起,兵围开封,而崇祯信任的杨嗣昌在张献忠攻破襄阳后,自杀了(也有说惊吓而死)

没办法,只好把孙传庭请出山。孙传庭再次回到陕西练兵,当年他起家的秦兵早就折腾没了,要重新练一支并非没有可能,但需要时间,可崇祯等不及了,屡屡催促孙传庭出关击敌。

孙传庭上言:兵新募,不堪用。

崇祯非得逼得孙传庭出战,他忘了孙传庭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能够根据战局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变化,如果战场的行动要听从千里之外,高墙之内皇帝的调动,安能不不败?所以才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被催促急了,孙传庭不得不再次出兵,带着新兵跟李自成的大军交战,初战告捷,但李自成抓住秦兵打扫战利品的时机杀了一个回马枪。秦兵逃回了陕西,一路上没有军粮,只能采食没熟的青柿。河南人把这个称为“柿园之役”

回到陕西的孙传庭再度练兵,训练出一种火车,上面装在火炮,进可以攻击骑兵,退可以组阵,但工期太紧,引起秦人不满,与此同时,崇祯还嫌慢,送把剑过来,让他赶紧再出潼关。

当年哥舒翰被逼出关迎敌的一幕再次出现了。结果并没有不同,孙传庭顿足叹道: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仓促出战的秦兵中了李自成的诱兵之计,劳师远征,粮草匮乏,先是杀马吃,后面连敌军的尸体也开始吃起来。最终的大决战,李自成前三阵的饥民、步兵、骑兵消耗孙传庭的主力,最终用第四重的精锐骑兵击败秦兵。

秦兵大溃,李自成一日追杀四百里,官兵死伤四万余,明朝最后一付家当败光。

孙传庭战死沙场,有意思的是,崇祯认为孙传庭是诈死潜逃,所以没有赠荫。

他大概是担心自己万一赠荫,又传出孙传庭还活着的消息,自己的面子不好看吧。

崇祯,究竟是一个爱面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