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没做过官却要教人做个好官)

2023-08-14 11:01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没做过官却要教人做个好官)

众所周知,蒲松龄是我国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不仅当时风行天下,而且后来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其影响极其深远,并且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非常遗憾的是,蒲松龄一生追求功名,却一直没能如愿,造成他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官,但是,这不影响他教导别人做个好官,要知详情,请聆听下面的故事。

一、五十年科考未中举,只得教书维持生活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淄川县的一户没落的商人家庭,父亲蒲盘曾经也是读书之人,但因在科举上未取得任何功名,之后为养家糊口走上了经商这条道路。

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年仅五六岁的蒲松龄开始跟随父亲研读儒家经典书籍,父亲也寄希望于儿子身上,希望其完成自己所未能完成的科举及第的梦想。

年少的蒲松龄聪明好学,遍读儒家经典;且思维敏捷,文笔也是非常了得,颇受当地文人称赞。他不到二十岁,就拿了县、府、道三个第一,可称得上是“顶尖级秀才”。但自此之后,无论怎么考,他就是中不了举。

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已经72岁高龄的蒲松龄继续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因为年纪大,又考了多次都没能中举的缘故,朝廷念及其艰辛,就给了其一个“岁贡生”头衔,地位比秀才高一点。至此,蒲松龄结束长达五十年的科举之路。

始终没有取得功名、没能混得一官半职的蒲松龄,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只能通过教书来获取微薄的收入,直至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他来到同县西浦村的毕际有家做馆,总算有了稳定的场所,他这一干就是30年。一直到近70岁之时,才以年老为由,辞去了在毕家的西宾生涯。

虽然科举及第、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人生理想不能很好地实现,但蒲松龄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在年仅23岁时找到了人生的又一大追求,立志要写一部纪录天地间所有奇闻异事的书籍。

于是,蒲松龄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收集各种奇闻异事,并且应用写作的形式把它们全部记录下来。这才有了他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文学作品。

蒲松龄虽然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官,但是,他却会教导别人如何做个好官?详情请来听下面的故事。

二、赴宴教导人做个好官

蒲松龄中了贡生回来心里很高兴,虽没有中举,也算是个“候补举人”了。亲戚都来贺喜的时候,他接到了新上任的当地县官的请帖,请他明天去赴新官上任的喜宴。

几十年来,蒲松龄从不赴新官上任的宴请,由于心情好,今日一见喜帖倒是欢喜起来,也就答应明日准时赴宴。这新上任的县官是两榜进士出身,也是苦熬了几十年才考中进士当上这个官的。五十岁出头的年纪,比蒲松龄小了20岁。

蒲松龄到了宴会厅一看:在座的全是当地的财主和秀才,也有稀稀朗朗的几个举人,足有30来号人。在大家斟满主人提供的名贵酒“状元红”后,县官起身拱手道:“列位,下官来此,请多行方便。今日特备水酒一杯,不成敬意,请共干一怀!”

宾客们也都起身,端起“状元红”一饮而尽,并且拱手说:“蒙大人恩典,好酒!好酒!”,主人看大家尽兴,心里也挺高兴。可转眼再看蒲松龄却只咂了一小口儿,就把酒杯放下了,也不拱手致谢,只是低头沉吟。

县官看此情景,猜到其中定有隐情,便自己另斟一杯,端着走到蒲松龄的面前说:“蒲兄,这酒如何?”“苦涩!”“这状元红是天下名酒,人人都说好,怎么苦涩呢?”“这酒是富人家送的吧?”“不错,下官上任,本地富户祝贺,送酒两坛,特请大家来一起享用。”

蒲松龄郑重地说:“大人应知无功不受禄,无功受禄则为贿赂。吃人家的嘴短,将来若行贿者谋私犯法,大人将怎样处置?如顺其自然则歪理不法。这样百姓冤不能伸、理不能直,如何治天下?大人岂不成了赃官了?做官不为民做主,满腹才学总是零。所以,我说这酒味儿是苦涩的!”

县官顿时醒悟了,他随即从衣袋里摸出一锭银子,给一个衙役说:“这是我的一点俸禄,到街上打点白酒,请客人们再尽欢吧!”不大功夫,进来了三坛白酒。等揭盖一饮,就不是状元红的味道了。众人们为了不抹面子,只得小口饮些,也不拱手相谢了。

此时的蒲松龄到来了劲。他大叫:“拿大碗来!”,只见他一连喝了三大碗,喝完把胡子一摸哈哈大笑:“真好酒,天下第一美酒!”接着又向秀才们拱拱手:“列位知道这酒的名字吗?”半天没人出声。“这叫清明酒,是咱的县太爷用自己的俸禄买来招待列位的,它可不是大家刚才喝的那种贿赂酒:状元红。”他的话音刚落,富户们纷纷离场,秀才、举人们倒是痛痛快快的又喝了三坛酒。

此事过后,这名县官闭起门来琢磨蒲松龄的话,终于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后他果然当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官。当他升职要离开本地时,蒲松龄恰巧过世,县官嚎啕大哭,挂冠出城门,百姓们相送时,不解地问道:“大人升官是好事,为何失声痛哭啊?”他擦擦泪回答道:“官职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师指导是大事啊?”“谁是您的恩师?”“本县蒲圣人,松龄先生!”

总之,我国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虽然一辈子没有做官,但是他没有消沉,不仅将民间故事写成小说,创作出深受民众欢迎的小说等作品,而且能认清做官要为民做主的道理,教导他人做个好官。他的艺术才华令人尊敬,他的良好品德更加值得我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