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1979年越南惨败,黎笋却要中国实控线往北移100公里,杨得志:打

2024-10-24 23:05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1979年越南惨败,黎笋却要中国实控线往北移100公里,杨得志:打

1979年中越两国的战争结束后,黎笋没有选择反思悔过,相反觉得中国太过于欺负人。

在中国撤出军队后,黎笋还愤怒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必须把两国的边界实控线向中国边境北移一百公里,若不这样做,将拒绝一切有关边界的协商。

1979年末,越南军队不断在靠茅山、法卡山等边境线派兵骚扰,甚至向中国边境开炮,导致我国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不稳定,无法进行日常的农耕劳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当时的解放军参谋长的杨得志听闻此情况后,感到非常生气,当场拍案而起,决定炮打越南军队。

于是在1981年5月,杨得志分别指挥西线的扣林山战役和东线的法卡山战役,也就是在此次战役后,越南军队再次受到重创。

那么,为何黎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悔改地非要求中国按照他的要求将实控线北移100公里呢?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穷困潦倒的越南

自古以来,打仗意味着阻碍经济的发展,还会使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解放军对越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军地基建进行摧毁,使得他们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于国际援助来生存。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南军队依然不安分,到处点燃战火,甚至无视国际法公然地攻打柬埔寨和老挝这些相邻的国家,企图通过战争来抢夺其他国家的资源用于自身的发展。

1980年,伊克拉突然入侵伊朗!伊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伊拉克打了个措手不及,失去了许多土地。

而伊朗为了反打伊克拉,夺回失去的土地,到处采购作战装备。但由历史问题,伊朗受到国际社会在武器这方面的制裁,使得购买军火的渠道很少。

赶巧的是,越南当时通过打仗缴获一大批美系的武器装备,通过把这些军火卖给“富得流油”的伊朗,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也正是通过此种方法,越南军队嗅到赚钱的商机,试图通过倒卖军火来凑够战争的经费。

越南通过以讨伐中国的名义不断地向盟军寻求军事援助,获得帮助后,立马就把它们以高价卖给伊朗,就这样很快凑够四亿美元左右地经费。

同时伊朗也获得各种军用设备,解决燃眉之急,双方纷纷获利。越南这种“聪明”的经营模式,暂时缓解内部经济困难的局面,但这样也导致自身军事实力大为削减。

他们又为了掩饰自己军事实力不足,黎笋又开始自导自演,不断地派越军在我国边境进行骚扰,企图通过和中国的对抗来掩饰底气的不足,甚至拿出想同中国鱼死网破的气势。

(二)拿下嚣张的越南

与越南截然不同的是,我国此时的重心在于大力发展经济,一再地对越南的骚扰进行让步,希望越方能有自知之明,认清当前的局势,可越军却以为我军好欺负,反复地对我国边境进行挑衅。

黎笋自以为找到能够通过卖军火发财的路,坚定认为伊朗和伊克拉它们战争始终进行下去,其它非洲国家的战争也一直在打。

越南只需要以低价格从盟军那里买来军火,再高价卖给这些国家,就能从中得到许多钱,打仗的经费也就有了。

与此同时,黎笋还派兵进入安哥拉,参与到它们的内战之中,在里面进行拱火,还不忘时时刻刻诋毁中国,这些操作已经对中国和非洲盟友国们的关系造成一些隔阂。

鉴于越南以上种种对我国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我国认为已没有必要再对此让步,派兵去惩治越军,对他们形成警告。

不要企图侵占不属于自己的领土,对他国领土的骚扰,总会反噬自身。

1981年4月,于是我国在解放军参谋长杨得志的带领再次反击越军,组织越军继续骚扰我国边境的行为,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惩罚,以此形成震慑作用。

此项反击总共分两部分进行,在西边我军主要收复被越军违法占领一年多的扣林山地区,同时拖住南北地区的越军。

在东边,我国解放军需削弱越军的作战实力,同时收回被他们占领一年多的法卡山地区。

此次我军派出收复法卡山的总兵力大致为两万五千人,收复扣林山的也有一万五千人,势必要给越军一个教训,毕竟我军也不是很容易被欺负的。

在5月5日的夜晚,我军率先在法卡山地区发起行动,由广西边防三师为主要参战单位,在最开始时,就选择用将近四百门的各种各样的火炮密集轰炸越军敌营,之后一个连的步兵冲在前面。

从开始发炮到完全结束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收复了被越军占领的法卡山地区。

随后扣林山战役在5月7日早上才开始,解放军也仅仅出动三千人的兵力,很快地也歼灭了占据在扣林山地区地越军。

我军这两次出师非常顺利,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击退越军,给他们当头一棒。

杨得志也清楚越军不甘心吃亏,此后必定会进行报复。他迅速下达命令云南和广西边防地区调整作战策略,只派遣一个连的兵力在此防御,其他连等待着越军的反击。

扣林山地区也是如此严阵以待,等待着越军的到来。

事实上,正如杨参谋长所料,越军虽然装备供给不足,但依然选择对法卡山地区进行报复。

在越军打响第一炮时,我军迅速集结兵力,再加上一个坦克连作为最后的保障单位,迅速向法卡山阵区靠近。

在战争进行到5月10日时,越军毫无征兆地向法卡山地区投掷两千多枚炮弹,与此同时士兵迅速向前进行冲锋。

战争一直打到5月16日,越南军队累计伤亡五百多人,消耗炮弹达到一万三千枚,损失惨重,我方伤亡达一百多人。

此时的越军已经是弹尽粮绝,只能被迫退出战争。

越南自身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能力更是不用说。在经过两次战役后,我军彻底把越南北部的一些重工业基础设施摧毁掉,越南之后几乎也拿不出什么和我军再打。

从那次战役后,越军对扣林山和法卡山的骚扰都是小打小闹,也不敢再影响到边境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百姓们也过上安稳的日子。

经过这两轮战役,越南这个依靠外来援助的“暴发户”,彻底被我军打回原形,成为彻彻底底的穷光蛋了。

反观我国,开始大搞经济建设,我国在这十年时间内,GDP翻了番,中国的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和高效,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速度”。

这就是大国与小国的区别;深谋远虑与只顾眼前的区别;地大物博与一穷二白的区别……。

从我军与越南军队的战斗方式来看,我军不再采用以往深入敌军内部突破的战术,反而采取的是各种兵种共同协战的战术,诱使敌方与我军打一场持久战,消耗兵力和财力。

越南军队即使仍有一部分的战斗力,但无奈国家经济过于薄弱,连枪支这种军用必需品都不能自给自足,更别提打持久战了。

士兵们打出的每一发子弹,都有可能是一个越南人一顿的口粮,由于打仗经济无法发展,也不能为战争提供经济支持。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们没有药物救治他们,死亡的士兵甚至不如富贵人家的一条宠物值钱,基本的生活无法进行保障,这样只会使越南基层的民兵和将士们产生厌战情绪。

相比于中国,从枪支弹药到飞机运输车都能自给自足,士兵们也都使用新型的武器,不仅可以宣传新武器,还能提升军火对外销售的订单量。

其实关于两山战役,我国领导人还有一个目的。

中国军队在1962年后,一直未战,尽管在1979年28天的时间攻克越南的20多座城市,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像不同兵种之间的配合不是很协调、作战计划不符合实际等。

因此两山战役就是历练我国军队的最好时机,把全国各地的军队拉来进行磨练磨练。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不同军区轮流上场,获得经验后就换其它团继续。

悲催的是,越南成为了我军的磨刀石,给我国军队贡献超十年的作战经验。

与越南军队战争状态截然不同的是,我国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同时军队的改革也在慢慢进行,紧跟国家的整体战略。

就在1984年,我军在同越南作战时,后方却宣布裁掉一百万士兵,这标志我军军事设备、作战能力和作战思想已经历质的提升

等到黎笋渐渐反应过来自己陷入圈套时,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把倒卖军火的钱都花光了,这样他也没有本钱再进行对外打仗了。

以至于黎笋亲自在1982年向越南民众们道歉,反思自己犯下的大错,这也导致内部进一步的分裂。

经过和中国的对战,越南倒卖军火的事情也暴露出来,这让以前公开支持越南的一些国家都不再愿意提供帮助,甚至都不愿再和越南交流。

泰国军队和柬埔寨的游击队看到越南军队实力大减时,快速地对他们进行大规模的打击,让黎笋也无力再应对他们。

(三)不到黄河心不死

黎笋的计划被杨得志的两场小战役彻底打乱,也破灭了他们想通过转卖二手军火来振兴经济的想法。

即使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后,他们仍旧不甘心,于是他们在1981年频繁地出访以前的盟友国。

一方面企图说服盟友国,甚至还想靠拢美国那些发达国家,想依靠他们的援助再次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他们却指使越南的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进行告状,污蔑我国,企图洗脱自己。

由于越南多次不遵守国际法,甚至不把国际法放在眼里,导致一些其它小国也学它们那样,造成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若在这种情况下,越南的盟友国继续表示支持黎笋集团的话,这无疑是向其他国家进行挑衅,甚至可以说是想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也是为什么越南在国际上越来越不受尊重的原因,他们自己不遵守规则,又有什么理由让其它国家去支持他们呢?

现如今呢,印度政府也多次抨击黎笋集团妄图扩张土地却导致国际局势变糟糕的问题。

黎笋他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了,只能屈服于规则和现实,不再挑衅其他国家,这样还能有一丝挽回的余地。

但在黎笋集团来看,只有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把国内矛盾转向和其他国家的战争,才能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因此,即使黎笋遗憾地死去之后,他的门徒们依然继承他们的思想,继续对外扩张,这使得越南失去经济发展的最好机会。

假若越南选择正视自身的矛盾,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与盟友国处好关系,也不至于最终内部分裂,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参考资料:

温长松.抗日战争时期中越通邮述论[J].东南亚纵横,2018(04):12-20.薛力,李骁.中越边境战争:原因探析与中方收益评估[J].战略决策研究,2015,6(02):67-83+103-104.陈翔.从层次分析法的视角看1979年中越战争的根源[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06):5-8.DOI:10.13963/j.cnki.hhuxb.2014.06.002.吴智刚.“建阃”与“撙节”:中法战争后中越边务规制的酝酿与措置[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2(04):120-130+150.李云泉.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J].社会科学辑刊,2010(05):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