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武侯|十一街,最后一条地道的成都老街

2024-10-27 03:01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武侯|十一街,最后一条地道的成都老街

成都武侯,南河再往南,在致民路上有着成都最后一条老街——十一街

这条巷子被称作“绝版老成都”。与成都名片宽窄巷子相比,远不及它热闹繁华,但这里的老成都文化,并不亚于宽窄巷子,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

因为十一街没有精心的包装,只有街道建成以来,自带的、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

01

十一街,时间在这里停滞

十一街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原本是用来连接主街道的小巷子,如今被拆毁一半,只剩下百米左右。如果你走进这条巷子,会发现它不是你想象中老街的模样。它很破。房屋是老式的二层小楼,木房梁、石灰墙、斜屋顶,看上去全是时间碾过的痕迹。

这里的生活,却好像时间停滞了一样,带着二三十年前老成都的市井气息。

热热闹闹地吃茶下棋,邻里之间互相串门。招呼人时,一两声吆喝。吃茶的、做生意的,都好像一家人。

巷子口的那家杂货铺还是供销社时期的样子。只有门口的一排货柜,上面摆着一排饮料和口香糖,这些都是以前孩子眼里奢侈的零食。

货柜的旁边还挂着一个木框玻璃面的香烟盒子,是民国至改革开放初期流行的款式,里面放了一层香烟,整整齐齐。铺子的老板经常不在店里,而是在巷子口溜达,和邻居聊天。

巷子的两边,喝茶的方桌、老竹椅,吃火锅的圆眼桌子和板凳,相互混着,摆成一片,自成一派闲散风格。

没那么多客人时,多了的椅子就堆在一起,靠在旁边的树上或者墙上,看上去乱乱的,但旁边喝茶的人也没人在意。他们聊得正浓,一坐就是一下午。老竹椅带着竹子的弹性,坐着比木板凳柔软很多,往椅背上一靠,还能舒服地晃两下。时间就这么在这里变慢了。

小巷子里最好的下午时光,是和三五老友一起打扑克或者搓麻将,一局一块钱,输钱赢钱权当是怡情了。打牌的人聚精会神,看牌的人也眉头紧锁,替身边的朋友捏把汗。泡茶的水壶就在桌子旁边,添茶续水,不用麻烦店家,自己就能搞定。

如今,在这里能看到的,就是二三十年前,成都各种小巷里的生活。城市的其他地方在变,而这里,除了人物的年岁在长,生活状态一点也没变。

02

十一街的过往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的难民大量拥入四川,人口激增,于是征用了致民路两侧的大片农田荒地,扩建民居街道。十一街就是这时修建的,用来连接两端的主干道,致民路、龙江路和新生路。这样的街巷在这一片数量很多。有趣的是,这些巷子取名是从两位数开始的,从十一街,一直到十七街。

现在,这些街巷中十二街、十五街并入其他街道,十三街、十四街、十六街、十七街已经拆除,十一街拆了一半,只剩下这条百米左右的小巷了

最初,巷子的尽头有个道观,俗称猫猫庙,曾是成都保存最好的明代道教庙宇。现在,已经无迹可寻。

民国时期,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儒宗”的著名史学家,先后曾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的向楚,就曾住在十一街。

90年代时,致民路周围修建,到处都是工地,十一街逐渐变成工人们喝茶的地方。以前这里有7家茶铺,现今剩下一家,其余变成了“苍蝇馆子”。

不知是什么时候,成都的老街被拆得只剩下十一街了,它被冠上“绝版老成都”的名号,一时间这条默默无闻了两百年的巷子变成“老成都民俗博物馆”,到这来的外地人也开始络绎不绝。

大概,想体会地道的老成都生活,只有这里了。

03

十一街的生意,也是老成都的味道

四川人做生意带着天生的直爽,不端、不装、不迁就。

巷子口的杂货铺,老板是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五孃。五孃年纪较长,性格爽朗热情,大家敬她,称她是十一街的“街长”。

她的店一年364天开张,只有年三十的下午和初一的上午关门。如果坐在旁边的茶馆喝茶,叫一声五孃,烟和小零食就都送到茶桌上了。

茶馆的老板是三孃,年纪和五孃差不多大。三孃做生意还有自己的“小脾气”。在她那里喝茶的人,如果是老顾客,或者看着顺眼,只收5块的茶钱,如果看着不顺眼,还有点装,就收10块钱,但其实茶都是一样的。

五孃杂货铺旁边是一家“不务正业”的面馆,叫“好吃面”,老板挂着卖面的招牌,还“兼职”做盒饭生意,食材新鲜,每天现做,每盒只要10块钱,比外面便宜了一半。

要说这条街上,店名最横的,就是“十一街苍蝇馆子”了。这间开了30年的苍蝇馆子,从开张起就没有招牌,现在也只有一条红色横幅,印上“十一街苍蝇馆子”七个字,挂在二楼窗户和一楼大门之间的白墙上。

敢用“苍蝇馆子”4个字当做自家招牌,老板看上去有两把刷子。据说这家店是现在的老板从婆婆手里接下来的,这店的风味从婆婆那时候起,就已经很有名了。他们家卖大盘菜,每天十几个家常菜,炒肉丝、回锅肉、番茄炒蛋、莴笋炒肉,想吃的都有。

“十一街苍蝇馆子”的老板在休息

再往巷子里面走,有一家“幺鸡面”,这家店门面小,名气却很大,马云、郭德纲点名吃过他家的面。幺鸡店的老板原名任俊宇,长相粗犷,大家戏称他为“痞子”。但外表社会的他,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否则也做不出如此好吃地道的面。

幺鸡面是他家的镇店之宝,脆臊面也很好吃,不过脆臊面只卖一两的分量,想多要,只能再点一碗。也是很符合四川人的个性。

脆臊面

这里的老板们各有各的脾气,既在这条巷子做生意,也在这里生活。像老成都的院坝。比起生意,大家更在意的是邻里间的生活。院坝文化就是这样,住在同一个院子、同一条街,在同一个屋檐下,就是一家人。互相串门聊天,互帮互助是最自然不过的。

到了收摊吃饭的时间,巷子里属于原住民的聚餐时间就到了。如果隔壁铺子的员工餐吃得好,有回锅肉、水煮肉片,就拿起碗,坐到旁边的桌子上去,最后倒成了一家子人吃饭的感觉。

十一街的巷子,保留了老成都最地道的生活状态。

尽管500米开外的南河对岸,已经是高楼林立,路边精致装修的店面,代表城市发展的印记。

庆幸河的这面,还是老成都的气息。

如果想体会地道的老成都生活,十一街,可能是现在成都唯一的去处了。

来源 | 新华网四川 武侯发布

编辑 |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