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中国古代骗子也不少,骗术惊人,古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骗经》

2025-06-12 13:45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73

中国古代骗子也不少,骗术惊人,古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骗经》

世间总是有很多相对的事情,比如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就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劲的人,有一些品行高尚的人,就定然会存在一些无耻小人,有一些讲究诚信,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骗术高超的骗子。而这,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历史环境。

放眼如今,骗子的数量是非常之多的,比如电信诈骗,便是很多人都接触过的。而在古代的时候,其实骗子也不少,并且他们的骗术是非常惊人的,甚至还有人为此特地写了一本《骗经》。

对于古代的骗局,很多人都有意见,比如明人叶权就曾经说过:

“今时货物奸伪,两京为甚,此外无过苏州。卖花人挑花一担,灿烂可爱,无一枝真者;杨梅用刷淡墨染紫黑色;老母鸡挦毛插长尾,假敦鸡卖之。”

由此不难看出,古代的骗术是非常之多的,连明朝文人都要写文章批判。

古代的骗术,倘若对其进行分类的话,大概可以分为风、马、燕、雀、瓷、金、评、皮、彩、挂十类,特指团伙作案、单人作案、利用颜值诈骗、扮演角色诈骗、算命诈骗、评书诈骗以及变魔术等,并因此而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

当然,其实如果按照应用场景进行分类的话,还有很多可能,比如在《骗经》中就有所介绍。

《骗经》,又名“杜骗新书”(全名“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防骗经”,总四卷二十四类八十八则,为笔记小说,小型百科式骗子故事集,是古代第一部以骗子、骗术为主题的著作,其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张应俞。

《骗经》是一本关于江湖骗人与防骗的故事汇编。 全书共四卷,下分二十四类八十四则,每一则都是一个小故事。这部小说集中的大部分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虚构想象之作,而是根据当时的传闻加工而成。

在整个作品之中,作者以剖析江湖骗术的原理、手法为入口,以杜绝欺诈现象为编撰目标,以时事为底本,以写实的手法,总汇五花八门的骗局、骗术,并在每则故事末附按语评论,具有史料价值,足以作为晚明社会之侧写。

显然的,作为一部兼具公案及世情特色的笔记小说,阅读的过程既让人警醒也饶有兴味。

在《骗经》之中,作者将骗术分为了二十四类,分别为:

一类 脱剥骗;二类 丢包骗;三类 换银骗;四类 诈哄骗;五类 伪交骗;

六类 牙行骗;七类 引赌骗;八类 露财骗;九类 谋财骗;十类 盗劫骗;

十一类 抢劫骗;十二类 在船骗;十三类 诗词骗;十四类 假银骗;十五类 衙役骗;

十六类 婚娶骗;十七类 奸情骗;十八类 夫人骗;十九类 拐带骗;二十类 买学骗;

二十一类 僧道骗;二十二类 炼丹骗;二十三类 法术骗;二十四类 引嫖骗

通过上述这些分类,我们不难看出,《骗经》是一部对骗术研究得非常透彻的作品,也是令人感到非常惊叹的作品,即使到了今日,这样的分类也是非常合理的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人心的叵测,无论是在当时亦或者是现在,都存在一些令人不喜的人。

参考资料:《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