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李冰的简介资料,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2023-10-06 13:03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李冰的简介资料,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李冰

李冰(?~?)

李冰的资料

中文名:李冰

国 籍:战国时期(秦国)

民 族:华夏族

职 业:水利学家、蜀郡太守

信 仰:科学

主要成就:主持修建都江堰

活动时期: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间

李冰——名垂千古的水利专家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派出所与云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代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

李冰最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蜀中名胜记》什邡条载“章山后崖有大冢,碑云:秦李冰葬所。古蜀记谓:李冰功配夏后,升仙在后城化(治),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唐书 地理志》载:“大郎(王)庙,在治(什邡)北50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附近的古迹后城治,今后城大队,李冰逝于此。《唐书 地理志》记有:“大郎(王)庙,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

李冰父子修建大堤的故事

完成都江堰这一奇迹的,是李冰父子。

李冰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他既是一位廉洁勤政的好官,又是一位深通水文灌溉的水工权威,每若干年修整一下的都江堰迄今仍是天府之国效率最高的水利设施。

李冰是秦国人。

秦国一直奉行奖励耕战的基本国策,所以傲视战国群雄,国力十分强盛。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势日强的秦国于公元前316年,派兵灭掉蜀国,设置由国家委派的官吏郡守。

公元前250年左右,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为李冰创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李冰是为了根治岷江而修建都江堰的。

岷江纵贯蜀郡,水量充沛,咆哮野性,当时水患非常严重,经常洪水泛滥成灾,当地人民迫切要求治水。李冰到任后,倾听民众呼声,耳闻目睹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景况,立即着手治理岷江。

岷江发源于四川、甘肃交界部的岷山,那里高山挺拔,终日积雪成为岷江水量丰盈的来源之一,奔腾喧哮的岷江急流而下,流到川北灌县附近,地势受四川盆地影响突然平坦,岷江水道突然敞阔,水流舒缓起来,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起来,把河床淤塞了,水量充沛的岷江就放肆起来了。

到了灌县城外,偏偏有一座玉垒山,东西挡住了岷江,使江水不能畅流。岷江东岸因为水流不过去往往会发生旱灾,而岷江西岸则由于水量过大,常常发生水灾。当地人民早就盼望能把玉垒山凿开,分流江水,既可分洪减灾,又可引水灌溉造福乡里。

为了弄清岷江水情,李冰邀请当地几位治水能手,带领他的儿子李二郎,跋山涉水,实地勘察。岷江两岸人民的治水经验丰富了李冰父子的智慧,在李冰领导下,治理岷江的伟大水利工程开始了。

玉垒山岩石坚固异常,当时铁器又不是很多,百姓们发明了火烧法等一系列开凿山石方法,经过很长时间苦干,终于凿开玉垒山。山口宽约二十米,称为宝瓶口。宝瓶口引水入灌县,为了加大宝瓶口过水量,李冰父子又在距离宝瓶口前不远的江心修筑一道分水堰,把岷江水在玉垒山前分成两股,使其中一股流入宝瓶口。分水堰将岷江分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的本流,经过宝瓶口的江水叫内江,通向沱江。从此,岷江分流水量减轻,很少发生洪水泛滥的灾害了。

为了清除淤泥沉积,李冰父子又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调节水流原则,使都江堰很好地发挥了分洪、溢洪、引水灌溉的作用。

都江堰工程位置选择合理,规划完美,布局讲究,通过鱼嘴分水、宝瓶口引水和飞沙堰溢洪,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水利工程,创造了世界水利技术史上罕见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