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坦克为何那么强大?什么样的条件使德国工业利于不败之地?
德国坦克为何那么强大?什么样的条件使德国工业利于不败之地?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德国的坦克,非常的厉害,是很多当年参战国心中的噩梦。德国坦克之所以强大,这也绝对是与他强大的工业能力密不可分。那么德国坦克为何那么强大?什么样的条件使德国工业利于不败之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天不足,后发制人
事实上,德国人的工业水平以及坦克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先进的。在当年最先进的坦克要属苏联的坦克,最先拥有坦克的是英国,不过这两方都烦了致命的错误。首先是苏联人,他们轻视了德国人的威胁,认为自己拥有者世界上最强大的装甲部队,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且还准备坐收渔翁之利。而英法呢?更是犯糊涂了,仍然沉浸在一站的胜利当中,一度错误的认为壕沟战才是胜利的条件。尤其是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至今都还是个大笑话。所以说,德国当年德国人的坦克并不算强大,但是好在是其他国家也都不重视。
再就是德国人凭借着闪击战瞬间将英法联军逼退,并且成功的占领了法国甚至占据了大半个欧洲。也就是说,当年的德国处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富裕、有着丰富资源的领土上。而此时此刻,德国才开始思考坦克的以及装甲车的问题。因为德国人心里很清楚,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拥有先进坦克的苏联。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非常的严谨,凭借着这一思想,以及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再加上搜罗了大半个欧洲的坦克技术,最终德国研制出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虎式”以及“豹式”坦克。另外德国在第一时间淘汰了了落后的坦克,将三号和四号坦克进行了改装,甚至使用了奢侈的表面渗碳技术。反观看看苏联,仍然是停歇不前,工业基础薄弱,以及资金的眼中不足,在坦克技术上远远的与德国拉开了距离。
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教育力度
站前的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良好的机会,是的自己工业技术迅速崛起,能与当年的英法等过持平,甚至超越,最后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强国,而这也为后来坦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教育方面,19世纪末期德国的教育率就已经高达90%,即便是普通妇女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即便是当年的美国也是无法相比的。二战结束后,抓捕到德国还活着的优秀科学家单盟军方面就有15000多人。若是算上战争期间离开德国前往苏联等国的科学家,起码要在20000多人。也就是说,在当年德国8000万的人口来计算的话,4000人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位科学家。这种比例在上个世纪初期那个缺乏教育的社会当中是相当恐怖的。
总而言之,德国正是拥有着强大工业能力才能制造出先进的坦克,但是想要成为强大的工业强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依靠一点一滴的积蓄。德国可以说是欧洲最先开始重视教育、工业的国家,这样的基础长达数百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基础,使得德国能在两次战败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顶级强国。
-
- 南北战争后的南方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
2024-03-14 19:11:07
-
- 德国纳粹元首希特勒最后究竟是怎么死的
-
2024-03-14 19:09:12
-
- 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何战败原因分析
-
2024-03-14 19:08:52
-
- 纯献皇贵妃生平事迹 对她的评价如何
-
2024-03-14 19:07:06
-
-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的杰作还是败笔
-
2024-03-14 19:06:38
-
- 安庆保卫战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
2024-03-14 19:05:00
-
- 历史上的吴三桂造反了吗 吴三桂真的是汉奸吗
-
2024-03-14 19:04:23
-
- “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
-
2024-03-14 19:02:55
-
- 孔甲乱政是怎样的一则故事?其经过又是怎样的
-
2024-03-14 19:02:08
-
- 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主要有什么作用
-
2024-03-14 19:00:49
-
- 揭秘项羽战败后乌江自刎的惊人秘密
-
2024-03-14 18:59:54
-
- 织田信秀的主要成就介绍
-
2024-03-14 18:58:43
-
- 揭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暴行
-
2024-03-14 18:57:39
-
- 一战期间的列日战役过程及其结果介绍
-
2024-03-14 18:56:37
-
- 计算机之父图灵之死的真正原因揭秘
-
2024-03-14 18:55:24
-
- 斯坦利·鲍德温的生平事迹介绍 鲍德温图片形象
-
2024-03-14 14:28:56
-
- 斯宾诺莎简介 斯宾诺莎是哪国人
-
2024-03-14 14:26:50
-
- 鸟居元忠生涯事迹分享
-
2024-03-14 14:24:44
-
- 南京保卫战的部队有怎样的结果
-
2024-03-14 14:22:39
-
- 鲁道夫斯坦纳人品为何被质疑为“江湖骗子”
-
2024-03-14 14: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