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范蠡西施归隐哪里?他们最终被活活淹死了吗?

2024-03-31 06:3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范蠡西施归隐哪里?他们最终被活活淹死了吗?

范蠡和西施两个人,他们最终的去向也很让人好奇,尤其是对西施,这样一个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有一些古书上有不同的记载,再加上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是在这各种不同的结局当中,很多人都更加倾向于相信,最后西施是和范蠡一起归隐了,毕竟对她来说其他的结局都太惨了。那么,西施如果和范蠡归隐,他们又是去了什么地方呢?还是说他们最后是被淹死了?

范蠡西施归隐哪里?他们最终被活活淹死了吗?

范蠡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回顾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史。他竭尽全力的帮助越王勾践,最终消灭了吴国,使越国成为中原的霸主。在这之后不久,他就功成身退,远离了越国的政治。

范蠡后来为自己取了一个化名,陶朱公。他从政治中挣脱出来,开始自己经商并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为中原经商的鼻祖。说道这,小编的家乡和范蠡还有某些渊源呢。

但是经过后代的考古,加上各种史料的佐证,范蠡与西施最后没有真正的归隐而是被活活淹死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在帮助完成勾践灭吴这一历史事件之后,他曾经劝说文种归隐,但是文种没有听他的。他就自行带着家属、随从乘舟以行,后来就到了陶,最后也死在了陶。

也有人说,在吴国灭亡之后,范蠡与西施,携手乘舟,归隐江湖而去,这是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再加上后期各种文学作品的大肆渲染,让人们对其深信不疑。

事实上,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21世纪初,人们在无锡市某镇的东部,发现了一个大型的贵族的墓葬,在这个墓葬中,先后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大墓采用的是中原贵族中常用的“中”字形,根据各种证据推测,这个贵族墓葬的主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范蠡。

当然除了上述考古的发现之外,还有许多与他们结局有关的记载。如在西汉初年的时候,有一个史学家叫贾谊,他所处的时代,比司马迁还要早,他曾在自己的书中有过一段记载。

范蠡西施归隐哪里?他们最终被活活淹死了吗?

那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大概的意思就是越王在把吴国消灭之后,要杀掉帮助他灭吴的功臣,范蠡就被绑在石头上,投入现在的太湖,淹死了,西施与范蠡的死法,如出一辙。两个人都被投入湖中,这样的对待功臣的做法,这在我过的历史上很是常见,不足为奇。在范蠡与西施被淹死之后,很可能是越王的良心发现了,命令人把他们的尸体从湖中打捞出来,在今天无锡太湖附近,为范蠡修建了一个贵族的大型墓葬,厚葬了他。

听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既然范蠡是被淹死的,那么后来的陶朱公是谁呢?根据史料的考证,范蠡与陶朱公并不是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史书中有过记载,大概就是说梁惠王曾碰见一个很棘手的案子,要询问陶朱公,因为他觉得陶朱公,经商这么成功,一定是不世的奇才。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梁惠王在位时公元前的369到公元前的319年,而越王勾践灭吴是在公元前473年。

这也就是说陶朱公和范蠡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因为要是范蠡活到梁惠王的年代已经是一百大几十岁的人了,这种说法是很难成立的。

按照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记载,范蠡在辅佐勾践灭吴后,写信劝说文种归隐未果后,“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之后他来到了陶,自称陶朱公,经商致富,闻名天下,最终老死于陶地。另外根据其他史料记载,“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范蠡西施归隐哪里?他们最终被活活淹死了吗?

也就是说范蠡和西施在吴国灭亡后,携手登舟,归隐江湖,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加上明朝文学作品的渲染,因此人们对这种说法坚信不疑。但是这种说法存在着严重问题,直到21世纪初,考古专家们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东部发现了一座特大型贵族墓葬,而根据推测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范蠡。

在鸿山大墓中,专家们先后发现了土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共计1098件文物,大墓采用了中原贵族的常用“中”字形,根据相关资料、考古发现的推测,专家们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越国贵族范蠡的墓。

除了考古发现外,在历史文献资料上,也有许多关于范蠡、西施结局的记载。比如西汉初年的文学家贾谊,他所在的年代要早于司马迁,他的著作《新书·耳痹》中明确记载,“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大夫种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

也就是说,越王勾践灭吴后,将帮助他灭吴的几位功臣都被他杀掉,范蠡是被捆上石头后,投到五湖(即太湖)中淹死的。至于西施,他的结局和范蠡是一样的,“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所谓“鸱夷”,有人认为就是范蠡,也就是说两人都被扔到了水中,活活淹死。

在淹死范蠡之后,可能勾践良心发现,于是命人将其遗体打捞出来,在太湖附近的无锡,也就是今天发现越国大墓的地方,为范蠡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墓葬。那么人们可能会有疑问,如果范蠡死了,那么陶朱公到底是不是范蠡呢?根据文献的记载,陶朱公不是范蠡,而是另有其人。

范蠡生活在春秋末期,勾践灭吴发生在公元前473年。按照文献的记载,梁惠王曾经遇到过一件疑案,不知道怎么处理,于是他说“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 乃召朱公而问之”。而梁惠王的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69至公元前319年。

即使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369年,此时也距离勾践灭吴已经过去104年了,范蠡要真是陶朱公的话,此时至少已经一百好几十岁了,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