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司马光是坏人吗?他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2024-04-14 15:46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司马光是坏人吗?他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光这个人,你要说他是反派,那确实是冤枉了他。因为历史上真实的王安石变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司马光年少时游历民间,对民情有些一定的了解,他明白这次变法对百姓的打击,所以才极力反对。

另一方面,王安石和司马光本身政治立场不同,对于不同党派提出的建议,他自然要反对,只有这样,他才能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

宋仁宗时期,宋朝执行宽仁的政策,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这些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

北宋建立后,国家大力发展中央集权,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收回军权,让文人治国,为了削弱官员手中的权利,往往还会在一个官职上设立许多官员。

到宋仁宗的时候,朝廷征官的诏令越来越多,大兴科举,导致宋朝后期官员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少,每年朝廷发放大量的俸禄却得不到回报,官员们都贪恋权位,拉拢帮派,使宋朝政府不堪重负。

恰巧当时又赶上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宋朝这些年虽然实行了“养兵”政策,但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不让将军带领士兵操练,这导致北宋的兵力虽然够多,却不精,没有强大的战斗力。

军队和官员日益增长,成为一个庞大的数量,政府每年的开支不断增加,却没有实际收益,慢慢变得入不敷出。各种矛盾和隐患几乎要压垮宋朝政府,改革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开始主张变法,王安石本着把宋朝从如今岌岌可危的状态下拯救出来的理念,围绕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实行巨大的变革。

而王安石的变法政策一出来,却引起了另一党派的大力反对,其中尤其以司马光为甚。

司马光是一个传统守旧派,他反对王安石变法,除了为了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外,主要还是因为他知道这次的变法为百姓带来了许多祸害。

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此刻国家面临的财政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他将地主、农民等社会的底层人员的利益剥削出来,再重新分配给上层。

根据免役法规定,商贩不交免役钱就不能经营,可是官府收的免役钱比自己的经营成本还高。还有报甲法、青苗法都是以变法为名义,大肆收敛底层人民钱财,为他们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

青苗法一出台,司马光立即向宋神宗提出了取消变法的请求,同时,他又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中责备王安石变法太过激进,搜刮底层人民的财富,搞得民不聊生,还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

而王安石也给他回复了一封信,说自己变法是受了圣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更好,大力驳斥司马光的观点,司马光收到信后,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辞官去了洛阳。

司马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吗?当然不是!司马光从小受儒学礼教影响,思想守旧,对他来说要接受新的思维是很难的。

北宋中期,由于国家政策的错误,导致朝廷当时积贫积弱,然而官僚们的生活却十分幸福,他们享受着国家优厚的俸禄。官员众多,大多数人拿钱还不用办事,而王安石的变法首先冲击的就是这些人的利益,这些官僚们当然不会同意。

另一方面,司马光其实是个有文韬武略的人,他对国家如今的弊端也十分清楚。司马光更了解民情,面对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他深刻意识到了这次变法对底层人民造成的伤害。

王安石想要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必须要增强对外战争的实力,才能继续巩固宋朝的政权。而这次变法从开始实施,到最后被保守派废除,共实行了十五年的时间。

其中的“青苗法”,“免役宽剩钱”等律法的实行,让国家财政税收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新法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将这些人的商业利润收回了国家,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徭役赋税却越发严重。

这一系列变法的弊端,证明了当初司马光的理念,其实是有意义的。而司马光回到洛阳后,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家潜心编撰,写起了书来。

在此期间,他仔细研究历史古籍,从战国到五代,一共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为我国的史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书的完成,耗费了司马光的大部分精力。资治通鉴完成以后,他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牙齿脱落,老眼昏花。但是他对变法的主张却从未改变,等到高太后执政时,又将司马光召回朝廷。

司马光的身体虽然弱,但是他对反对变法的态度却毫不放松,回到朝廷第一件事就是主张废除新法。不顾其他官员的反对,第二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全部废除了。

完成这件事后,司马光才像是了却了自己一生的夙愿,在王安石去世的同一年的九月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司马光这一生,总共就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对资治通鉴的编写,另一件就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

他虽然有自己的私心和不足,却也有心系百姓的态度,同时,他的作品也为中国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想想他在风烛残年回归朝廷,仍然一意孤行废除新法的态度,这样一个执拗的老人,真是倔强又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