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举人换做现在是什么学历 现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吗
古代举人换做现在是什么学历 现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吗
还不了解:古代举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举人”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历,如今的研究生可以考上举人吗?
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古代非常公平的一项选拔人才的方式,其中程序的繁琐和透明度相较于如今的高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寒门出身的子弟都是通过科举制度来改变命运了。
那么在科举还未诞生之前,朝廷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士大夫的门阀当中进行提拔;另一种则是推举贤才。在汉代的时候就采用这样的方式。
因为汉代时期没有考试这一说,只能通过举荐来实现任用贤才的目的。在《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君子不以言举人”的说法,因此“举人”这个称呼就诞生了,后期还把参加科举考试的称为“举到之人”。
科举制度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程,正所谓“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今朝中状元”,从参加科举考试到中状元要历经好几年的时间才行,而且要一层层的进行选拔。
如今的高考模式,九年义务教育在两天之内见分晓,已经算是精简流程的了。但是古代的科举可没那么简单,要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通过考试才能进行下一步。
可见古代对选拔官员的层层把关是相当严格的,童试一般是在县级单位进行考试,高中者即称为“秀才”;乡试便是省级考试,中者即为“举人”;会试则是国家级的考试,高中的话即为“贡士”。
如果以上你都顺利通过的话,那么就能直接参加“殿试”,考中的人即为“进士”,而且同时还诞生前三甲,即状元、榜眼和探花。
寒门子弟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但有些人可能考了大半辈子依旧是个秀才。比如鲁迅作品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连续考了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勉强得个秀才。
为了在科举之路上前进,以至于他生活得穷困潦倒,哪怕借钱也要去考举人。最后他也如愿以偿高中举人,但由于太过于激动,反而“疯了”,这也侧面反应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所在。
但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奔赴在科举这条道路之上。但也有人问,《范进中举》的描述是否太过于夸张了,真实的举人考试真的有那么难吗?也许整个过程连你自己都意想不到。
中举艰难
为何范进成功考上秀才之后还要沉迷于去考取举人呢?这是因为秀才仅是一种身份,但举人却是具有当官的资格,正是这个便利条件吸引着他。
虽然中了举人之后不一定能当官,但可以通过“大挑”进入官场。向清代时期的收复台湾的姚启圣、平定苗疆的鄂文端尔泰、平定大小金川的阿文成桂和收复新疆地区的左宗棠都是举人出身。
乡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一般会定在秋天举行,因此也称为“秋闱”。主考官一般安排的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或者翰林,各地的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应试者们必须取得秀才的身份后,才能参加乡试。
那么乡试具体考什么呢?我们以清代时期为例,乡试一共分为三场,考试内容为八股文、试帖诗、表、判、论、策等。
八股文是清代时期考试的一种特殊的文体,主要是在“四书五经”中取题,书写的字句要求也很严格,必须是遵循孔孟的语气,不能自由发挥,句子的长短、繁简、声调的高低都有要求,字数也有限制。
试帖诗也称为“赋得体”,是一种以诗为形式的考试题目,这种形式始于唐宋。到乾隆年间将它改革为八股文形式,在乡试当中增加了五言八韵诗。
试帖诗除要求对仗工稳外,最难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辞要有出处,或是历史典故,或为前人用过的辞句。由此看来,乡试也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儿。
这样能理解了范进中举的困难之处,而八股文和试帖诗也仅是其中的两项,后面的策论才是真的考验人。如果前面是为了考察应试者的学识是否渊博,那么后面要考的则是他们的思想以及政治看法。
因此对实事有见地并且能引经据典,做到有理有据的话,那么中榜是指日可待的。而且成功高中举人的话,朝廷也会赋予很好的待遇。
举人地位
科举制度从隋文帝开始发展,一直到清代末期结束,共历经了1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科举制度也随着不断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制度体系。
举人在科举制度中处于中等的地位,但朝廷同样赋予了它肯定。举人不仅在入朝为官中享有“绿色通道”,在生活上也享有诸多权益。
比如他们从考上秀才开始就可以吃皇粮,年薪是四两白银,钱不多但对于家境贫寒的人来说已经不错了。除此之外还能领取粮食、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兵役,有什么官司纠纷也不用受刑。
如果有幸考上举人那待遇更加不错,每年有20多两银子、国家还发放一统的服饰,身份也直接上升了一个台阶,进入了士大夫的圈子。
那么举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呢?如果让现代人去考乡试的话,大概有几层把握?从举人的考试难度来看,它的地位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它的难度级别更是高过注会、司法考这些。
由于古代科举制度跟现如今的学历考试是两码事,如果一定要相提并论,那么举人的文化程度比现在的研究生还要高,甚至研究生穿越到古代去参加乡试都不一定能中举人。
据统计举人的录取率是非常低的,乾隆年间大省的录取率仅为1.25%,一万人参加乡试,估计能中举的只有200人不到。可想而知,当时的竞争有多激烈,比起现在这座高考的“独木桥”,古代的学者们行走得更加艰难。
不过现代的研究生想增加中举的概率,恐怕只有从私塾最基础的四书五经开始学起,这样才有机会中举。而举人还有一点优势,是现代研究生没有的,那就是包分配工作。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才让很多寒门为此趋之如骛,为了一朝中举,埋头苦读数十载。
虽然研究生不包工作,但在这个社会中也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是在这类人群中选拔,所以学者们趁着年轻有机会就为自己努力一把吧。
-
- 为什么说唐肃宗李亨的继位合法性不足呢?他是怎么继位的?
-
2024-04-25 23:53:37
-
- 古代门阀士族拥有更多特权 他们最后为何会慢慢消失殆尽
-
2024-04-25 23:51:22
-
-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
-
2024-04-25 23:49:07
-
- 在秦末反秦旧部中属楚国最厉害 其他五国都没有人了吗
-
2024-04-25 23:46:53
-
- 赵构真的不喜欢权力吗 赵构为什么在中年主动退位
-
2024-04-25 23:44:38
-
- 古代冲龙沟是什么 宫女为什么会抢着去伺候皇帝
-
2024-04-25 11:39:46
-
- 李那怎么出家了(曾经歌坛一姐李娜为何出家五台山)
-
2024-04-25 11:37:31
-
- 纪晓岚的官职有多大 纪晓岚与和珅权力相差很大吗
-
2024-04-25 11:35:16
-
- 古代的三妻四妾分别为哪些(古时候三妻四妾什么意思)
-
2024-04-25 11:33:01
-
- 水浒传生擒方腊的人是谁(方腊究竟是被谁击败的)
-
2024-04-25 11:30:46
-
- 历史上王安石为什么会走上滥用职权的错误道路?
-
2024-04-25 11:28:32
-
- 古代才女能不能上学?有哪些培养方式呢?
-
2024-04-25 11:26:17
-
- 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导致了唐朝实际控制的疆土不断减少
-
2024-04-25 11:24:02
-
- 为什么说杨素是开国功臣也是乱国祸始?他做了些什么?
-
2024-04-25 11:21:48
-
- 金岳霖简介与生平经历(金岳霖与林徽因的关系)
-
2024-04-25 11:19:33
-
- 一个贫穷才子爱上一个富家歌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2024-04-25 09:49:40
-
- 裴炎因为“青鹅”两字被武则天送入大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2024-04-25 09:47:34
-
- 咸丰帝还在世时,为什么慈禧一直斗不过慈安?
-
2024-04-25 09:45:28
-
- 汉少帝是被什么人废黜的(汉少帝刘辩在位时间多少年)
-
2024-04-25 09:43:22
-
- 云南大理国历史简介(简述古代历史上大理国的兴衰)
-
2024-04-25 09: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