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丐帮,历史上无恶不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帮派

2024-06-02 14:09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丐帮,历史上无恶不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帮派

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常描写到有一个帮派乃天下第一大帮,人数众多,帮派的宗旨是“锄强扶弱,保家卫国”,历代帮主的成名绝技是“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这样一个帮派名为“丐帮”。那么,有一个疑问,“丐帮”究竟是金庸大侠杜撰出来的还是真有其事,历史上真实的“丐帮”又是什么样子的。

文献史料记载,宋代就出现了丐帮活动,在当时的城市中,尤其是通都大邑中,作为丐帮首领与标志的帮主——“团头”之名即已出现,宋元话本及稗记小说中多见“团头”一名,最典型的就是《今古奇观》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节的记载:南宋初年的杭州城中,有一位世袭了七代的丐帮帮主——“团头金老大”。他管辖着杭州金城的乞丐,收他们的例钱,给众丐的生活相应的照料,“金团头”俨然族长、宗老一般,在乞丐中享有相当的权威,借着众多乞丐的供奉,他挣了个“廒多积粟”、“囊有余钱”的殷实家境,以至“放债使婢”,虽不是城中首富,也是数得着的富家了。

丐帮形成于两宋时期,发展于元、明时期,大盛于清代及清末民初之际。

历史上的丐帮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的创始人非常厉害,堪比兵圣孙武,此人就是伍子胥。

丐帮,历史上无恶不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帮派

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本来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太子建的老师。因太子被人诬陷,伍奢也被牵连其中,后与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成了通缉犯。

带着杀父之仇,伍子胥就独自逃亡吴国,并立誓为父亲和哥哥报仇。逃亡的路途是艰苦和漫长的,且作为通缉犯,伍子胥的惨状无以言表。在逃亡的路上,为了躲避追山,他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后,身上带的钱财就花光了,雪上加霜的是,他染上了重病。

为了活下去,伍子胥就沿路乞讨,成了乞丐。正所谓“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智谋超群的伍子胥,并不甘心做一个小乞丐,心中有更大的抱负。当时天下的乞丐很多,但都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固定的规模,伍子胥看到了机会,就会吴楚百万乞丐于君山,一手创立了丐帮,成为第一代丐帮帮主。

丐帮,历史上无恶不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帮派

另有一说唱花鼓行乞源于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为恢复家乡凤阳的元气不惜下旨;迁徙江南地区的富户十四万人至凤阳生活,并严律私归者有罪。由于连年征战导致田地荒芜,凤阳地方流离失所沦为乞丐者甚众。于是移居于此的江南富户每至冬季必扮成穷家门人,藉行乞潜归原籍,久而久之竟以行乞为业。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丐帮是不是和小说中一样,充满侠义精神?

事实上,恰恰相反,历朝偶见丐帮陋习,敲诈勒索,甚至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当乞丐也得拜师,乞丐头权威无限,负责地盘分配,小乞儿若是不能按时孝敬头儿,挨顿打骂事小,被赶出地盘成为流丐是常有的事,甚至遭受帮内私刑丢了性命,所以“高高山上一根棒,好活一阵是一阵”。

丐帮行内话谓“乞丐”为“挂竿儿”,故武侠中的丐帮帮主实底应称“竿儿头”。

沿门乞食的叫化儿乞丐,不论男女老少、瘸瞎聋哑都是如假包换的穷家门人。乞丐组织门户森严且分行分类,行有武行、文行;武行有叫街丐、钉头丐,柱头丐、蛇丐等,甚或强讨硬要恶形恶状;文行有响丐(打太平鼓、打竹板说数来宝、唱花鼓等)、吹乐丐、诗丐等哀乞者皆属之。

至于丐帮帮众的来源则不外乎是农村的破产无业者、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者、畸残无力过活者,还有就是自家收留的无父无母儿童(当中是有黑幕的,那儿童十有八九是被人拐来的)。当然也不乏喜好以乔扮乞儿为乐为癖的。乞儿不入流,要栖身就要入帮。

丐帮,历史上无恶不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帮派

因为中国地域广大,如小说中那样建立统一的丐帮组织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真实的乞丐组织都是有地域性的。如湖北的“罗筐会”、江西的“边钱会”、 贵州的“孝义会”、 湖南的“红黑会”等等,名号各不相同。

山东、河南等地的“穷家行”,乞丐自称“万年穷”,又自称“理情行”,意思是讲究事理人情的帮派。穷家行内的正宗是“死捻子”,就是普通的叫花子,又细分为韩门、齐门、郭门三个支系。死捻子内又分为“花搭子”、“武搭子”和“叫街”三类。所谓“花搭子”是通过卖艺乞讨,如唱数来宝、砸牛胯骨、打竹板等。“武搭子”是苦讨,“叫街”的是残疾的乞丐。

丐帮,历史上无恶不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帮派

乞丐中的“活捻子”就是小偷,死捻子看不起他们,互相不来往。他们同衙门里的官差勾结,分享赃物。要是“活捻子”不小心偷了当地大族的东西,官差就会出动让他们把东西还回去,以作立功之举。

丐帮的门户数不胜数,帮主的成分也是各不相同。金庸小说中说,“奉立帮主是丐帮中的第一等大事,丐帮的兴衰成败,倒有一大半决定于帮主是否有德有能。”小说中的丐帮帮主要能行侠仗义,现实中则要能在江湖与庙堂间游走。

从清末民初史料看,大约有以下几种。首先,一些帮主是被乞丐们推选出来的,这类丐首大多是身强力壮、财力过人的一方豪强,或者欺行霸市的流氓恶棍,他们以财力和声威震慑了众丐,从而为众丐所服膺,被推为丐首。美国传教士何天爵曾语带讥讽地说:“就我所知,在大清帝国的皇城里,只有乞丐才有行使投票的特权。”

其次是由落魄的世家子弟充当帮主。一些贵公子坐吃山空,最后把家业挥霍一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仗着自己有吃喝玩乐的本事,又与地方上的豪强有些关系,很容易就成为乞丐中的“精英”,成为群丐之首。

既然势力这么大,为啥没有听说过丐帮发动农民起义?

丐帮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是在北宋,没落是在民国,因为那个时候乞丐干起了拐卖孩子的类似黑社会的勾当,招致全社会的仇恨。其实丐帮,说是一个帮那是武侠小说抬举他们了,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一个非常朴素但是绝对不容置疑的真理。想象一下你饥饿状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一帮叫花子每天为了填饱肚子四处奔波,哪管你帮不帮的,只知道今天要不下饭就得饿肚子。

其二,丐帮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势力分散在全国各地,根本没有自上而下的组织,中国太大了,古代交通又是那个鬼样子,从京城到襄阳你都得走它一个月。没有组织性就不可能谈什么起义暴动,所以丐帮就是一团散沙,一团为了填饱肚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散沙,即使他们不组织起义,也不会有人来依靠丐帮起事,不是看不起他们,是他们烂泥扶不上墙。除了毫无组织性,还在于丐帮没有一套理论,像影响力比较大的黄巾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哪怕是白莲教作乱,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甭管是蛊惑人心还是真就是这么来的,有了理论,就有了对未来的憧憬,有了奋斗目标,能把人拧到一起,否则你靠什么凝聚人心?

所以丐帮虽然有人,但是除了这一点却不符合起义的任何一点,所以历史上你不会听到丐帮组织哪怕是参与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