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嘉靖为什么不杀海瑞(海瑞上奏折骂嘉靖帝那一段)

2023-08-12 04:4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历史上嘉靖为什么不杀海瑞(海瑞上奏折骂嘉靖帝那一段)

嘉靖皇帝只是喜欢修道,不喜欢上朝而已,但他绝不是一个昏君,相反嘉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他为什么要处死海瑞呢?

要说海瑞骂嘉靖,那的确是骂得挺狠的。

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已经五十二岁了,还只是户部里的一个小官云南省主事,官秩为正六品。虽然职位不高,但此时海瑞的名气却很大,“海青天”的名声甚至比一些一品二品的官员更大,所以海瑞可以被视为明朝的“明星官员”。

以海瑞的级别,按说是见不到皇帝的。更何况这个时候嘉靖已经近三十年不上朝,别人海瑞这种小官,就是朝廷的内阁首辅,往往一个月也见不到嘉靖几次。

但嘉靖虽然不上朝,却不能说他不理政务,对于大臣们送上来的各种奏折他大多会认真批改,拟定意见,然后由太监交给内阁去处理,所以国家机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转。

因此,海瑞在见不到皇帝的情况下,选择了上疏痛骂嘉靖。二月一日这天,海瑞给自己买了口棺材,就放在正室内,而母亲和妻女早已托付给了朋友。然后他坐在书桌前,写下了著名的《治安疏》。

《治安疏》又名《直言天下第一疏》,这篇文章的原文在网上可以查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我们这里仅摘录几句海瑞骂嘉靖最狠的话。

陛下……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时靡,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陛下您刚当皇帝的时候还算是一个明君,但现在你不上朝、不见太子、猜疑大臣,导致天下大乱。最难听的是最后一句,嘉靖嘉靖,就是家家干净的意思,在您治下,老百姓都变得 家徒四壁,没有任何的财产了。”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天底下的人早就看您不顺眼了,朝堂内外的大臣们都是知道的。

就这种骂人的话,虽然海瑞是用文绉绉的文言文写出来的,但丝毫不影响其侮辱性,就是一般人遇到有人这么骂自己,也会勃然大怒。而一向自负的嘉靖,当然就更无法忍受。

《治安疏》还没看完,嘉靖就已经被气得浑身哆嗦了,当即命令去把海瑞抓来砍头。但是身边的太监说,海瑞这个人根本就不怕死,早就买好了棺材,就等着你去抓他呢。

嘉靖在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和奇怪,他沉默了很久,然后捡起海瑞的《治安疏》看了起来,最后长叹一声,放过了海瑞。那么,对这个肆无忌惮辱骂自己的海瑞,嘉靖皇帝为什么没有痛下杀手呢?

嘉靖可能有三层考虑。

第一层:怕杀了海瑞,给自己留下恶名。

嘉靖曾经说过,“这个人(海瑞)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意思就是说,海瑞能够直言进谏,可以比得上商朝的比干,如果自己杀了他,那和昏庸无道的商纣王有什么区别呢?

古人最看重名节,有时候甚至看得比生死还要重要得多。海瑞为官虽然政绩不怎么突出,但名气非常大,无论从哪个朝代的标准来看,都是一个清官,一个正直的官员。如果因为骂了皇帝,嘉靖就将他处死,那么史书上必定记录下来,天下人也肯定会议论纷纷,虽然谁也不敢当面指责嘉靖,但背后的骂名肯定是少不了的。

所以嘉靖在短暂的暴怒过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并没有命令锦衣卫去捉拿海瑞,而是将海瑞的上疏留中不发,也就是不置可否。

第二层:为儿子留下个帮手

海瑞上疏的时候是嘉靖四十五年,这个时候嘉靖的身体已经不太行了,虽然他痴迷修道,但内心深处其实也明白,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嘉靖时期,诸君位置的争夺是十分激烈的,太子朱载壡死后,朝中分成了以严嵩为首的拥景派和徐阶为首的拥裕派,分别拥护嘉靖的两个儿子,景王朱载圳和裕王朱载坖。

当时朝中的大臣大都选择了战队,不是这边的,就是那边的,即便是后来严嵩倒台,景王过世,朝中大臣依然分成了两派,而像海瑞这样的正直,不依附于任何一派的官员,就像大熊猫一样珍贵。

所以,嘉靖也想留下海瑞的性命,等将来裕王继位之后,再将海瑞放出来,那么海瑞必然感恩戴德,对裕王拼死效忠。

这是帝王之道,老皇帝看中的人才,反而要打压,不予重用,就是将来留给儿子用。而被打压的大臣,一旦被新皇帝释放或者重用,那还不对新皇帝肝脑涂地?

从海瑞当时的职位来说,似乎还配不上嘉靖如此重视,但他的一篇《治安疏》写上来,反而让嘉靖觉得这个老头可能是个人才,可以留下给裕王用。如果是已经身居高位的大臣,嘉靖再打压、然后由裕王重用,那么效果肯定不如海瑞这样的中层官员来的好。

第三层:其实海瑞说的也挺有道理

海瑞在《治安疏》中,的确将嘉靖骂得很厉害,但是他却将嘉靖的所有错误,归咎于大臣们不能规劝皇上。这其实是为嘉靖找到了一个推脱责任的借口,我是犯了错误,但这些错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所有的大臣也有责任,而且主要责任在大臣们身上。

所以,嘉靖在看到海瑞的上疏之后,第一反应是暴怒,但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奥妙,在生气的同时,又感到很舒服,好像终于看到有一个了解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知音似的感觉。

海瑞是年初上的《治安疏》,但到了秋季的时候,嘉靖有一次召内阁首辅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期间说起海瑞的事时,嘉靖表示“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辱骂呢?”

大概是越说越生气,这才下令让锦衣卫将海瑞关进了诏狱,追究幕后主使之人。可见嘉靖的本意,并不是要杀死海瑞。

综上所述,嘉靖没杀海瑞,并不是不敢,而是不想。作为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之一,嘉靖在大礼议之争中,手段极为果断狠辣,曾几乎将朝中所有大臣都关进了诏狱,并且还打死了三个。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海瑞,嘉靖绝不会不敢杀,只是出于以上三层考虑,嘉靖不想杀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