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

2024-11-13 13:08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

祁县(qí xiàn)位于山西省中部,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全县辖6镇2乡(昭馀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160个行政村,289个自然村,一个省级开发区。至2013年,全县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

祁县为晋剧主要发祥地,1868创办的上下梨园,是较早的晋剧班社。

1951年榆次专署在祁县成立“祁太秧歌研改社”,正式定名为《祁太秧歌》。最初之秧歌曲主要用于元宵社火,略事化装,随社火队在街头演唱,所以也称“过街班”或“踩街”。

祁县社会各阶层长于书法者有韩定中、杨芳、渠本桥、乔思远、刘奋熙、乔尚谦、乔佑谦、高锡华、赵维基、高叙宾、渠晋山、阎永年、贾家鼐、范叙宾之6幅条屏“石壕吏”存于民俗博物馆。

纸扎艺人主要从事于建筑物彩绘、油漆。纸扎所用材料主要是泥巴、竹、秸杆和纸。人物有方相魌头(俗称口口进宝)、侍俑(俗称美人人)、白鹤童、南极仙翁、十、引、善财、龙女等。建筑物有亭、阁、院、戏台、金银山等。

晋商社火发源地之一。社火是祁县人民一种街头表演艺术

,具体形式有龙灯、背棍、撅棍、顶杆帆、火流星、抬扛箱、高跷、狮子舞、二鬼摔跤、张瓮背张婆、竹马、牛斗虎、旱船、刘三推车、抬轿、刀舞、棍舞、打花棍、踩街、月明逗柳翠、扑蝴蝶、钻钱鬼、红鞋前程等。

祁县民居建筑。集实用、艺术于一体,实现了二者和谐的统一,被列入《中国民居精华》系列片,已介绍到国外。全城共有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民居代表作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被誉为“双璧”。

祁太秧歌源于农民田间劳作即兴吟唱,后加入舞蹈,加入故事情节,逐渐

向戏剧化发展而形成一种璀璨的地方小戏——祁太秧歌。祁太秧歌是集音乐、舞蹈、唱、念(道白)、做(表演)、打(武秧歌)于一体,并以唱为主的综合艺术。或一剧一曲,或一剧多曲,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主要反映祁县、太谷县及晋中农民的劳动、爱情等农村生活,情节简单,唱词多为排比句式,舞蹈动作活泼多样。 [10]

戴氏心意拳是我国内家拳种之一。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戴氏心意拳是现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即六合)。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戴氏心意拳创始人名戴隆邦,自幼爱好武术,后得曹继武先生传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传授内功心法(小周天功),结合各种武术(螳螂,八卦等)创戴氏心意拳。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 [10]

祁县城赵镇的剪纸艺术发源于公元前150余年左右的汉文帝时期,两千多年来,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祭祀祈福等各种民间活动,表现内容颇为广泛其中多为吉祥作品。又拓展到民俗系列,做出《百业图》、《千里送寒衣》、《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水浒一百单八将》等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0]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以唢呐为主,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又可

分为粗乐、细乐、两支唢呐加鼓钗的称“粗乐”。小唢呐做主乐,笙、管、胡呼为和乐的称为“细乐”。一九六二年春节文艺会演期间,特邀吹奏艺登台表演,以二瞎子为首的南左班,以李四元为首的东六支班,以刘林保为首的丰固班,以及城南乐班。

晓义铁棍、背棍是一项传统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它兴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

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期,晓义村就以古庙座落划分为六个社,如“娘娘庙”、“三官庙”等。每个社有一到三组铁棍,二十多根背棍。晓义村铁棍还有六组,每个小组有一组铁棍。背棍每个小组数量不等,总共约有四十多根。2006年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祁城泥人起源于清代,祁城泥人发祥地位于晋中市祁县西六支乡祁城村,祁县西六支乡西南方向,距县城约4公里。祁城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而且还是民俗风情的载体,在制作上有“粗货”和“细货”之分。“粗货”是用模具生产,“细货”是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制作,作品多样,有人物、飞禽走兽,做工精美,特别在着色上辅以蛋清,技艺独特考究。

祁县温曲武秧歌是在祁太秧歌向戏剧化发展中派生出来的。是祁太秧歌和武功拳术有机结合的一个艺术品种。它主要的表演手段是武打。其剧目大都是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武戏,由艺人自编自演,着力歌颂中国古代见义勇为、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

渠家大院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

祁县古色古香的建筑,淳朴厚实的民风有没有吸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