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赵州桥是什么时期修建的桥(河北赵县赵州桥设计者是谁)

2023-07-14 19:3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赵州桥是什么时期修建的桥(河北赵县赵州桥设计者是谁)

元代刘百熙在诗里这么写道:"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这两句诗写的是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水从碧玉环一样的桥洞流过去,人走在桥上,就如同走在飞龙一般腾空的桥身上。

中国被称为"桥的国度",根据考古,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桥的修筑。我国的古桥有的千年不倒,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赵州桥这座世界上现存保存最完好、年代久远的石拱桥。

地处"交通大动脉"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的赵县,在河北所有县里,赵县以它的石头最为出名,小小县城里面就有三个古代中国著名的石质建筑,赵州桥就是其中一个。

关中到北京方向是自古以来极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河北有许多城市都位于这条交通要道之上,该道主要沿太行山东麓北上,一路经过多个重要城市直到北京,例如邯郸、邢台、正定、保定。

因此这条南北向的运河无论是对于从北京南下中原还是山西东出太行来说,都是必由之路,此处就像是交通大动脉。

这几条穿过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的河流,虽然滋养着燕赵大地,但是对于重要地理环境来说,其实是极为影响南北交通的累赘。

考虑到渡船过河不仅速度慢,还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隋朝政府作了一个影响重大却也是必然选择的决定——修建桥梁。

李春世界首创的设计思路

赵县以石头出名,自然修建的是石桥

中国古代石桥给人印象最深的大多都是江南风格的古桥,那种小桥流水人家里面,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站在桥上石阶上,看着桥下小船从小小的桥洞中驶过。

然而此处却必须煞风景的告诉大家,事实上,此处修建的并不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石桥,那样的石拱桥在赵州桥所处的环境,活不了多久就会变形坍塌。

赵州桥所在的地方,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是人来人往,是当时古代的交通要道,过往的马车极多。

再看洨河的宽度,具有三十多米,在这么宽的河上修建高拱。

对于车辆来说,无论是上桥还是下桥,都需要经过极为陡峭的桥坡,对于过往车辆来说,不仅不方便还极有可能发生交通隐患,这就违背了一开始修桥的初衷。

还有一点就是,洨河周围的土质都是沙土,沙土松软,修建高拱石桥的话,两侧桥脚所承受的巨大重量可能会让桥梁发生严重沉降。

因此,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在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之后,想出了一个及其创新的做法,将石拱设计成弓状,弓状的坦拱避免了陡峭的桥面坡度,还避免了桥梁沉降及桥面变形问题。

在每个大拱上面设置四个小拱,保证了跨度接近四十米的弧形主拱千年以来的稳固,还降低了桥自身的重量。李春的这一创意之处,可谓是世界首创。

我们现在来看,在距今一千多年的隋朝,以当时的建筑水平来说,李春能修建成这样一座科学的石拱桥,实在令人敬佩。

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在赵州桥建成以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里,赵县所在的地方一共发生了八次大地震。地震带走了当年繁华的赵州城,许多建筑都已经化为乌有,而赵州桥依旧矗立不倒。

明朝末年,赵州桥已经具有一千多年的寿命,二十八道拱的第五道桥拱也已经发生坍塌了,在当时明末兵荒马乱朝廷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根本无人在意这么一座古桥。

换了其他的桥,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桥梁坍塌当场损毁,然而,大概就连李春都不会想到,自己修建的赵州桥生命力极其顽强。

在这种力学结构已经完全不利的情况下,竟还可以坚持撑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修缮。

并且,在此期间,桥上并非无人通过,相反,赵州桥以其残缺的身躯依旧承载着百年多的交通。

1962年,茅以升在《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散文《中国石拱桥》,我们小学课本上的《赵州桥》即节选自其中。

茅以升在文章里以白描的手法,对赵州桥进行了简单的桥梁学科普,"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概括了赵州桥在技术上的成就。

茅以升高度赞扬了赵州桥,称其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李春在当时大胆创新所取得的成就,是至今都值得自豪的。

令人遗憾的整修结果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座在国内国外知名度极高的中国古桥,已经消失了。

无论是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还是初中的历史书中,都告诉我们,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至今依旧在河北矗立不倒。

然而,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座现存的赵州桥,或许真的已经算不上一座古桥了。

赵州桥是隋朝修建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赵州桥经历了多次的休整。晚清时赵州桥的桥体有严重损毁。1930年,中国桥梁专家梁思成前往赵县,对赵州桥进行考察,发现赵州桥情况堪忧。

紧接着,国家文化部考察组派出多位学者和专家,到赵县对赵州桥的现况进行勘察,并拟定方案进行整修。

外观上,文化部建议尽可能地保存桥的旧貌,不能让新的水泥灰浆玷污原本桥所用的旧石,以免破坏赵州桥的旧貌。

在结构上,建议将仍然采用赵州桥原本的技术,只使用"钢骨水泥"的伏券对桥梁的桥体进行加固。

然而,文化部所建议的方案并没有被采纳,在最终的工程中,赵州桥使用了新的建筑工艺,桥梁的建造工艺被改变了。另外,由于使用了灌溉工艺,桥梁原本的外貌也发生了改变。

尽管修筑之后,桥体更加稳固了,然而赵州桥的历史原貌和建筑工艺都"焕然一新"。

这样的全面翻新,让原本认为赵州桥"无价之奇迹宝也"的梁思成极为痛心,这样的焕然一新,对赵州桥来说,不仅损害了它的历史,还销毁了它的艺术价值。

就像是拿着铜油将周鼎汉规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对历史古物来说实在是一种遗憾。

时代背景之下最好的选择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根据文化部所给予的整修方案来对赵州桥进行修缮,先不论其困难程度,就成本方面而言,也不是当时新中国支付得起的。

当时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许多方面开销都大,如果将有限的资金拿来整修赵州桥,而忽视当时急切需要改善的工农业,说句不好听的,实在是"大材小用"。

再者说,当年隋朝修建的赵州桥,一千多年以来修缮了多次,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的修桥技术也不断改革创新,就连赵州桥上面的浮雕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么说来,到底哪个算是旧,哪个又算是新呢?隋朝的旧又是哪个?明清休整之后的新又是什么新呢?

另外,其实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无论是事物还是技术,都在不断的革新中。每一件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要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历史无法重来,尽管确实遗憾千年之前的历史古桥经过多次整修以后,不再单纯地只是古桥。然而,我们依旧需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

不论是赵州桥的整修,还是其他的修路、城市建设及整修,往往都不只需要考虑简单的技术问题,其他的经济成本、社会影响、政治因素也必须包含在内。

也许当年对于赵州桥的整修令人遗憾或者痛心,但是,从经济成本和其他因素来看,那或许也只是处于当时时代背景之下,最好的选择了。

因此,赵州桥究竟算不算是古桥,是不是座假古桥,究竟什么"古"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古,就只能看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的见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