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巡抚于成龙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历史上他是什么样的人)

2023-09-08 10:56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巡抚于成龙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历史上他是什么样的人)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一份奏折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奏折的作者是于成龙,内容是推荐于成龙为江宁知府。

于成龙推荐于成龙,乍一看,还以为是于成龙毛遂自荐呢,其实,这是两个人重名了。

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写奏折的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时任两江总督,人称“大于成龙”。

被推荐的这个于成龙是直隶人,时任通州知州,人称“小于成龙”。而本文的主角,则是大于成龙,他被誉为“清朝第一廉吏”。

原来,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年后,他的得力助手、江宁知府陈龙岩去世,于成龙想找一个像陈龙岩这样忠贞干练的人来接替他的位置。

于是便推荐了通州知州于成龙(小于成龙)来继任,这才有了上述奏折。康熙看到于成龙的奏折,最终决定特事特办,绕过吏部,直接任命通州知州于成龙(小于成龙)为江宁知府。

一时间,江宁同时出现两个于成龙,成为一时佳话。《清史稿》云:

同时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

由于两个于成龙曾一起共事,都很清廉,后来都做到了一品总督,所以后世经常把他俩的故事弄混。本文,笔者来和大家分享“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大于成龙)。

因为于成龙一生大部分都在底层为官,因此关于他的文章或许有些琐碎,但笔者希望大家克服这些琐碎,通过史料,详细认识于成龙,让大家了解他为何能让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动容。

一、不以温饱为志,勿昧天理良心

《清史稿·于成龙传》云: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吕梁人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成龙出生,他母亲病逝得早,于成龙是继母养大的。

明朝崇祯十二年,于成龙参加乡试,中了副贡。所谓“副贡”,是指乡试额外录取的名额,不算举人,但能参加科举会试。

根据当代作品《于公传》记载,于成龙本来有能力考中举人,但因为在试卷痛陈时弊,结果被考官打压,因此成为“副贡”。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史料支撑,因为于成龙此后并没有中第。

清军入关后,于成龙先后多次进京赶考,都没能高中,一直到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推荐到国子监读书,结业后以“监生”的身份进入仕途。

熟悉清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以科举为正途,“监生”不仅会被“科班”出身的官员笑话,一般在仕途上还不会有大的成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雍正时期的名臣田文镜,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在康熙朝熬到60岁,基本上都在底层为官。

后来雍正慧眼,提拔田文镜为河南巡抚,河南的“科班”官员照样看不起田文镜。这就是“监生”的无奈。

于成龙出仕为官时,已经45岁,过了不惑之年。以他的身份和年龄,前途并不明朗。果然,吏部给于成龙的第一个职位,就很不乐观,这个职位就是罗城县令。

有朋友劝于成龙不要去罗城,当官是小,不小心丢了性命就不划算了,于成龙却说自己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

他告别妻儿,孤身一人南下广西,当他来到罗城的时候,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