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指女子年满15岁在古代称什么(十五岁叫及笄之年)

2023-09-20 13:4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指女子年满15岁在古代称什么(十五岁叫及笄之年)

古人为何要用“破瓜”,形容女孩子十几岁的年纪?年龄称谓的学问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文化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们的传统文化植根于生活,流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文化无处不在,它体现在人们的道德、礼仪、习俗甚至是日常的语言当中。

比如咱们的古人在描述年龄的时候,一般都不会直接说数字,而是对各种年纪分别有不同的称谓。

就拿女孩子来说,古人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女孩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然后十五岁叫及笄之年,十六岁叫“破瓜之年”。

当然针对男子的年龄,同样也有专用的称谓,比如男子二十叫“弱冠”,三十叫“而立”。

古人为何要用“破瓜”这样的词来形容女孩子十几岁的年纪呢?古人关于年龄的称谓,又有哪些学问、都有些什么样的讲究呢?

对于年龄的称谓,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因为孔子的论语当中有句名言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男子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就叫“不惑”。

除开年龄有专有的称谓以外,大家可能还注意到,咱们平时生活中询问长辈年龄的时候,不是直接问“您今年多少岁”,而是问:您今年“贵庚”。

那么在汉语的语言体系当中,有“谦辞”和“敬辞”之分,谦辞是在自称的时候表示谦虚的言辞。

而敬辞,则是用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恭敬,“贵庚”就属于对长辈询问年龄时的敬辞。

虽然直接用数字来表达一个人的年龄是最快最准确的方式。

但在古人看来,如果直接用数字说别人的年龄,无论对方年纪大小,多多少少都带点冒犯的意味。

咱们经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年龄的称谓,其实也是礼仪文化的一种体现。

之所以要用年龄称谓,除开感觉文雅以外,更多的其实是出于对人的尊重,是语言表达的一种人文关怀。

特别是在书面语言当中,几乎很少有文人在撰写诗词文章的时候直接使用数字来形容年龄。

即便是对儿童年龄的描述,两三岁的娃娃要叫“孩提”,四五岁叫“童蒙”,都有专用的名词。

更不用说在面对年纪大的人时,自然就要用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以及八九十的耄耋这些说法了。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每一个都很有讲究、而且都有它的出处和典故,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叫什么呢?

叫“襁褓”,那么“襁褓”这个词就是出自《列子》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意思就是说,这世上有刚一出生还没见过太阳和月亮就已经夭折的人,而我感到非常幸运、都已经活到九十岁了,这是襁褓的典故。

那么形容女孩子的豆蔻年华,则是出自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还有“破瓜之年”则是源自陆游“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意思是未满十六岁的小女孩学习歌舞技艺,目的就是进入到王侯府邸以表演歌舞为生。

最后还举个例子,形容八九十的耄耋老者,耄耋二字,则是出自《礼记》,礼记中说“八十九十曰耄”。

说文解字中解释: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所以后人就把耄和耋连起来用叫“耄耋”。

可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都是从古籍经典或者名家诗词当中摘取而来,并不是随意弄一个什么说法。

年龄称谓的讲究,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的“礼”,这些看似繁琐的文字讲究,其实是值得传承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