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古代郡王、亲王、王爷的区别(清朝亲王和郡王服饰区别)

2023-09-21 16:22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古代郡王、亲王、王爷的区别(清朝亲王和郡王服饰区别)

清朝对宗室爵位进行了详细划分,一共十二个等级,自上而下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中,只有亲王和郡王,有资格被称为“王爷”

亲王和郡王,一字之差,虽然都是王爷,但他们的待遇和地位相差很多。

先看待遇

清朝立国之初,就充分吸取明朝的经验教训,没有将皇子们分封为藩王。所有的亲王和郡王,都在京城居住,没有经过皇帝许可,一律不得擅自离开京城,相当于将他们“圈养”起来。既然是“圈养”,就得由朝廷提供俸禄。

亲王和郡王的俸禄标准分别是多少呢?

一位亲王每年能拿到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一位郡王每年能拿到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这就是说,亲王俸禄是郡王俸禄的2倍。

此外,亲王和郡王的长子,也有一份俸禄。亲王的长子,每年能拿到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的长子,每年能拿到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前者依然是后者的2倍。

显而易见,郡王的俸禄,甚至还没有亲王长子的俸禄多。

再看地位

亲王是最高等级的王爷,在朝廷里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郡王的级别次于亲王,在朝廷里的地位又低了一等。

亲王能够得到许多郡王很难得到的东西,比如世袭罔替,即所谓的“铁帽子王”。

明朝时期,所有王爷的传承都世袭罔替,一代一代传下去,以至于后来王爷爵位泛滥成灾。清朝时期,朝廷对王爷爵位的传承进行严格限定,是世袭递降。

如果父亲是亲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就降一个等级,为郡王;如果父亲是郡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也降一个等级,为贝勒。以此类推。不过,一般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朝廷在世袭递降之外,还规定了世袭罔替的情形。享受世袭罔替待遇的王爷,父亲是亲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依然是亲王。

父亲是郡王,爵位传袭给长子时还是郡王。可是,世袭罔替作为一种特别的待遇,只赐予对国家立下战功或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有清一代,王爷何止成百上千,可享受世袭罔替待遇的只有12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铁帽子王。

在这12大铁帽子王中,亲王有10位,郡王只有2位。由此可见,郡王获得世袭罔替待遇之难。

亲王在朝廷里的影响力,也远非郡王所能够相提并论。

清朝晚期,朝廷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颇有影响力的王爷,他们分别是恭亲王奕訢、老醇亲王奕譞、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劻。

他们要么在朝廷里担任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要么掌握着海军衙门等核心部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晚清历史进程。

这时候,郡王们都在哪里呢?他们很少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就算列入12个铁帽子王之列的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也在朝廷里没有什么话语权。

不过,这也好,正可以避免卷入权力漩涡,波澜不惊地躲在王府里过着他们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