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争霸中原的决定性战役

2024-07-03 14:44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争霸中原的决定性战役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

战争初期,晋国居于劣势,但由于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先从附从楚国战力薄弱的曹、卫两国下手,初战取胜。继之与齐、秦结盟,形成三国联军,造成了对楚之优势,掌握了主动权,使自己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避开楚囯锋芒,退避三舍,诱其深入,合兵突击,取得决战的胜利。

领袖曾指出:“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通过这些战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双方的优劣是可以转化的。劣势之军,如能以自己局部的优势,打击敌人局部的劣势,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就可以转换为全局的优势,而取得彻底胜利。

早在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已运用过诱敌深入的战法。此役明确地提出“退避三舍”的方针,上升为理论,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六三二年)春,文公想攻打曹国,把军队集中在晋国和卫国边境上,向卫国借道,卫成公拒绝。晋军秘密撤回,南渡黄河,攻打曹国,进讨卫国。正月,占领卫国的五鹿。千月,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盂订立同盟。卫成公要求和晋国结盟,晋国不答应。卫成公想与楚国结盟,大夫元晅不赞成,要杀成公,成公逃奔楚国。卫成公往居鲁国的襄牛,由公子买防守卫国。楚国援救卫国,没有取胜。晋文公包围曹国。农历三月九日,晋军侵入曹国,指责曹侯不听信忠臣厘负羁的忠告,而重用喜欢阿谀奉承的三百个小人。晋文公禁止部队到厘负羁的宗族家里以报答其恩德。楚军包围宋国,宋国再次告急晋国。晋文公想援救宋国则要进攻楚国,而楚国曾经救济过文公,又不想讨伐;想抛弃宋国,宋国又有赠马的恩惠;进退两难。军中元帅先轸说:“活捉曹侯,把曹、卫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宋国,楚国要保护曹、卫,这样势必有利于解宋之围。于是晋文公同意了,楚成王便撤围宋部队归国。

楚国统帅子玉对楚王说:“你以前给晋王的礼遇很厚,现今他知道楚国与曹、卫关系密切而故意去攻打,是看不起你。"楚王说:“晋文公流亡在国外十九年,长期受苦受难,最后得到返回祖国,艰险患难完全知道,能够体谅民情,是难以战胜的。”子玉请求说:“我不一定有战胜晋国而立功的把握,但愿意与晋国一战,以堵塞说闲话的人的嘴巴。"楚王很不高兴,只给他数量较少的部队。于是,子玉派宛春告诉晋国:“请允许卫侯复国,并封曹侯,楚国也就放弃宋国。”咎犯说:“子玉太蛮横,晋取得一个国家,楚取得两个国家,不能允许。”先轸说:“安定人心叫理。楚国一句话会保全三个国家,你一句话会断送三个国家,这样晋国就理屈了。如果不同意楚国的意见,就是抛弃宋国。不如暗地里允许曹、卫复国,以诱使其与楚绝交,并扣留宛春以激怒楚国,楚国必然立即兴兵,尔后可以打败楚国。”晋文公于是扣留宛春于卫国,并且私下允许曹、卫复国。曹、卫立即和楚国断绝关系。楚将得臣恼怒,即派兵攻击晋国部队,晋军后退。将士问:“为什么要退兵?”晋文公说:“早时候流浪在楚国,约定'退避三舍’,怎能背信呢?”退至预有准备的有利战场城濮。楚军将士都想停止追击,得臣不肯。农历四月一日,宋、齐、秦、晋联军后退到城濮。农历四月三日,四国军队共同与楚军决战,楚军惨败,得臣收拾残余部队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