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中医里的“药引子”指什么?

2024-10-12 11:32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中医里的“药引子”指什么?

说起药引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近年的大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神芝草,《老九门》中的鹿衔草,还有各种电视剧中提及的千年灵芝、万年人参、天山雪莲、童子尿、锅底灰等。那么,实际生活中中医的“药引子”指什么呢?

“药引子”是民间的俗称,指中医里的“引经药”,是方剂中的使药,用以引导其他中药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的药物,从而起到增效、解毒、矫味、护胃、调和诸药等作用。清代尤怡《医学读书记》云:“药无引使,则不同病所。”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至表里、脏腑并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表里内外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药引子如同向导,它将诸药引向特定的经络脏腑以及身体某个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

“药引子”与现代医药理论中的“靶向作用”很相似,它作为药物的“定向载体”,把药物送到作用点或靶器官。随着世界医学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引经药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微量元素、环核苷酸等均有密切关系,并对其他药物吸收、分布、药效产生影响。

实际生活中中医常用药引子并没有那么贵重或奇怪,往往是一些常见的食材或药物,例如常见的生姜、大枣、黄酒等,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可小觑,“药引子”按不同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药物引经作用

引经药最重要的两个作用是选择和引导,不仅本身对脏腑经络有较强的选择性,而且也影响其他中药的选择性。常见的一些引经中药如下图。

此外,不同的味道归属不同的经络,如治疗肾阴亏的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咸味可以引导药物入肾经;酸入肝经,香附经醋炙后入肝经作用增强,用于疏肝止痛,消积化滞。

升降浮沉作用

引药上行者,如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治疗上部病证时多用;引药下行者,如牛膝、代赭石、旋复花,治疗下部病证时多用。如一些苦寒药本清下焦湿热,酒制后不但缓和苦寒之性,并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可清上焦邪热,如酒制黄柏。

增强疗效

如补中益气汤中用升麻引诸药入阳明经使药效明显增强。治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方时,往往加葱白,以增加发汗解表作用。酒性辛烈,一般服用化瘀、散寒、止痛的中成药时,多用温酒作药引内服,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用酒化服跌打丸,是用其通散之功。在治暑热时,加入鲜荷叶,以增加其清暑的效果。其他如清热剂加竹叶,滋补剂加大枣,止咳药加鲜枇杷汁,安神药加灯心草、酸枣仁、浮小麦等均可增加相应的疗效。

调和药性

甘遂大枣汤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伤胃、中毒。此外,诸多中医处方中常以甘草为药引,因为甘草能调和诸药,并起矫味作用。

保护脾胃

有些药物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如中医名方白虎汤擅长退烧,但药方中的知母、石膏两味药苦寒伤胃气,因此常用粳米为药引,以保胃气、存津液。

解毒作用

有些药物有小毒,加入引药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生南星、生半夏加生姜为引;乌头、附子加饴糖为引,均可降低毒性。

#药事健康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