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通用16篇)
监测方案(通用16篇)
监测方案(通用1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监测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监测方案 篇1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各监测点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系统地了解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防范饮用水污染危害人群健康,为加强我县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监测范围
20xx年县被纳入省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县。根据我县行政区划和地理分布情况,按照省卫计委分配的监测任务量和监测点设置原则,重点开展全县城镇、农村居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处置供水卫生安全隐患。
三、监测点设置
(一)城区监测点
市政供水:共设6个点,在我县县城所在地的县自来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在城区按不同方位分散设置5个末梢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包括后河污水处理厂、王家岭小雷子门面、卫生局办公楼、县交警大队(邓家坝)、兴发小区云峰诊所。
(二)乡镇监测点
1.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范围涵盖全县所有乡镇,每个集中式供水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和1个末梢水监测点。
2.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按照“选择2所采用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纳入监测网”的要求,我县设置普安小学、湘坪希望小学2个监测点。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情况调查:监测城市(县、农村)饮用水状况、供水单位、监测点等基本信息调查。
(二)水质检测指标和频次: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县城区和乡镇监测点监测指标为水质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不要求)和氨氮指标。
常规指标(至少检测前面的31项)。具体指标为:1色度,2浑浊度,3臭和味,4肉眼可见物,5pH,6铝,7铁,8锰,9铜,10锌,11氯化物,12硫酸盐,13溶解性总固体,14总硬度,15耗氧量,16挥发性酚类,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18氨氮,19砷,20镉,21六价铬,22铅,23汞,24硒,25氰化物,26氟化物,27硝酸盐氮,28三氯甲烷,29四氯化碳,30菌落总数,31总大肠菌群。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32耐热大肠菌群。
消毒剂指标:33游离余氯
各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根据今年的工作实际,8-9月份完成丰水期检测,10-11月份完成枯水期检测。
(三)水样采集与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xx)执行。各类监测点水样采样位置:出厂水应当位于水处理完成后进入输送管道前的取水口处,末梢水一般应当为用户水龙头处,二次供水应当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处,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应当为用户取水口处,分散式供水应当为家庭储水器内。
(四)水质检验与评价。水质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xx)执行。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执行。
五、结果报告
监测发现严重的水质和健康危害问题,应当及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处理。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表3-7)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分布式应用系统”上报,地址为:;
城区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表1,2,8)通过“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系统正在完善中,请先准备好纸质报表】,水质监测能力调查数据直报期限为11月30日,其它数据上报需在年内完成。原始资料归档备查【所有表格都要有完整记录和审核签字的纸质资料】。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通过“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监测能力调查数据直报期限为11月30日,其它数据上报需在年内完成。原始资料归档备查。
六、质量控制
(一)承担水质实验室检测的机构,必须通过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建立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使用快检设备开展现场水质检测,必须经过仪器校验。
(二)承担各项监测任务的专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
(三)通过网络直报的监测数据资料要采取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指定专人担任审核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后方可上报。未通过审核的信息,应当在信息退回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订正,并重新上报。
七、工作分工
为圆满完成20xx年饮用水卫生监测任务,县卫生计生局成立全县生活饮用水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县卫生计生局制订本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监测信息报告县政府,并通报县水利、建设等相关部门。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按要求完成辖区内水样采集、实验室检测、现场卫生学调查、监测结果分析、总结报告等工作。
监测方案 篇2
为迎接20xx年亚青会,切实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根据20xx年省、市体育局的工作要求,将在今年开展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认真做好我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区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监测任务
区体育局牵头组建监测队,实施监测采样工作,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
三、监测内容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我区监测对象为,中青年及老年人(20-69岁)。
(二)监测要求和内容
本次监测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1、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将按照省市体育局对区级体育工作考核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平年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的需要,进行抽样测试。
2、全区监测样本应均分配在各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全部人员均为抽样对象。
3、全区共测试3000人,区开发区及各镇的测试任务见附件1。
4、区开发区及各镇的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常规体质测试(11项测试指标),各类人群检测指标见附件2。
四、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份)
1、培训人员
20xx年5月上旬前,完成区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2、制定工作方案
20xx年5月上旬,区体育局拟定《20xx年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3、落实器材
20xx年5月中旬,监测器材全部安装到位。
(二)测试阶段(20xx年5月~9月)
区开发区及各镇需按照本方案和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本地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三)数据处理阶段(20xx年9月份)
20xx年9月下旬,区体育局将体质监测数据报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六、工作要求
区开发区及各镇文体中心积极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纳入20xx年度区级体育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监测方案 篇3
一、成立xx市林业局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日常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二、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立即成立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领导担任,为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成人员自行研究确定,并立即上报市林业局备案。
三、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在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启动辖区内野猪非洲猪瘟调查监测和防控巡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
四、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在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启动辖区内野猪本底调查工作,具体调查工作内容如下:
1、对凡是有人工养殖野猪的休闲度假山庄、人工繁育场所、专业化养殖厂、家庭养殖户等,开展野猪本底调查,在8月17日前,将调查结果上报至市林业局。
2、对有野猪分布的野外区域,开展摸底调查,尽量摸清野猪的总体数量,分布概况以及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域。在8月17日前,将摸底情况上报至市林业局。
五、目前,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已经由非重点监测防控时期上升为重点监测防控时期,各乡镇、办事处凡是有野猪分布、野猪养殖、野猪展演等情况的,均实行日报告制度,严禁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影响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在每日13:30分前,将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信息以电话方式上报至市林业局。
非洲猪瘟对野猪种群和生猪养殖业危害巨大,发病死亡率高达10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通报的病例最多。
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充分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当前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作为现阶段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强化日常调查监测和防控巡护工作,细化落实岗位责任,确保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做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处置,坚决防止疫情发生,确保人民财产安全。
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信息上报联系人:xxx。
监测方案 篇4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共布设8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具体情况见附图。
表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2、监测项目
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SO2、NO2、PM10、PM2.5,共计4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xx年2月12日至19日,连续监测7天。
SO2、NO2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及4个1小时平均浓度(采样时间为每天的02时、08时、14时、20时),PM10、PM2.5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采样时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即SO2、NO2、PM10、PM2.5日平均浓度为每日至少有20小时的采样时间,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为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气象观测与大气采样时间同步进行,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
4、分析方法
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指控措施。
5、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记录
表2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在项目场址周围20km范围内,离项目项目最近的水源地内设一个监测点,共1个监测点,具体见表3。
表3地下水监测布点
2、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氨氮、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类、总大肠杆菌、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氟化物、氯化物,共计13项。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连续两天,每天1次。
4、分析方法
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质控措施。
5、给出监测点水井类型,并给出水井深度。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在理工学院东门、西北机械技师学院北门、五七干校、沙湖大道为民桥南侧、四合院村、世纪大道西侧(石嘴山市地税局直属征收管理局东侧)、丽日小区、石嘴山市政府、隆湖家园、石嘴山市星瀚市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计10个监测点。
、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xx年2月12日至19日,连续监测两天,每天昼夜各一次。
4、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中环境噪声监测的相关要求进行监测。
监测方案 篇5
一、时间及科目
20xx年6月26日。
二、科目
1——6年级语文、数学3——6年级英语
上午:8:30--10:00数学(90分钟),10:30--11:30英语(60分钟);
下午:14:30--xx:30语文(120分钟)。
三、命题与制卷
由教科中心根据本期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
四、监测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其中英语学科有听力测试)。
五、实施:
1、黄志祥校长为本校考点主任。
2、考室布置:
(1)每个年级分为三个考室,单人单座,按各班学籍号顺序呈“S”形编排学生座位。注意座位间隔均匀并保持适当距离,不得过窄。
(2)桌凳排列整齐,地面保持清洁,桌斗内的杂物和纸屑要清除干净,考室内多余的课桌整齐排在考室后面,考场四周墙上不能保留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画。
(4)请各负责老师在6月25日下午布置好考室,学校进行检查。
3、监测信号:二铃一哨。
(1)开考铃:开始考试。
(2)提醒哨:下考前15分钟,主监考提醒学生还有15分钟。
(3)终考铃:考试结束。
4、监考:
(1)请监考教师提前15分钟到教导处领试卷,提前5分钟发试卷。
(2)本次监测实行交叉监考,每考室设两名监考人员。
(2)监考人员要注意着装和仪表,不要穿带钉的鞋进入考场。既要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地热心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阅卷与评价
1、监测科目实行分组流水阅卷。
2、请各组统一阅卷地点、时间。
3、各任课教师负责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价工作。
附:
20xx春季期终监测安排表
年级 考室 考室布置 监考老师 巡视
监测方案 篇6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监测方案 篇7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市xx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渝食安委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xx〕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xx〕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xx年xx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信息通报
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监测责任单位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监测方案 篇8
1、工程概况
拟建xx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位于xx市市中区经四路以北,顺河街以西,经二路以南,纬一路以东。住宅区划分为A、B、C、D、E五个组团。
B组团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坑深7.0~8.5m。
2、监测目的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目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2)保留办公室的沉降观测;
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纬一路、经二路及路西、路北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③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xx);
6)xx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B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
5、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纬一路及经二路边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取30m,水平位移观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钢钉设置在基坑边的返坡上。
在保留办公室的四角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
在基坑每侧的中心处布置测斜管,共设四个。测斜管应保持垂直,并使一对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1。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①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②坡顶垂直位移及保留保留办公室沉降观测: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准仪+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附合闭合差≤±0.3nmm(n为测站点)。
③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GTS-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
④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
⑤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②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③固定观测人员。
7、监测频度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观测一次。
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①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
②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
③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
④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
⑤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8、监控报警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
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设为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2mm/d。
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裂缝观测确定。
本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设为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10mm,倾斜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1mm/d。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警:
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
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
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
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测试数据和成果应提供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项目;
③各测点布置图;
④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
⑤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⑥监测期间的工况;
⑦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
⑧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方案 篇9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制定考核方案,对辖区内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至少一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配合上级疾控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7、采集上年度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据供统计使用。
(三)乡镇卫生院、防保站职责
1、负责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入户调查。
2、每月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核对,及时补报。
3、对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按质控要求定期检查指导村卫生室死因监测工作。
(四)医疗机构职责
1、负责收集本单位各科室医务人员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编码、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
2、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3、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五)妇幼保健部门职责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除按本方案做好死亡登记报告之外,加强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死亡报告,负责掌握核对年度5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死亡情况,应及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作,相互提供所需的死亡信息资料。
四、监测的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一)监测对象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统计对象为本辖区内户籍人口中的死亡者。
(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五、报告凭证及使用
(一)报告凭证
全市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报告的凭证。
(二)报告凭证的使用
1、卫生部门死因报告的依据。
2、户口注销凭证。
3、办理殡葬手续的证明。
六、死因报告
(一)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过程中的死亡者,均由经治医生及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作出明确诊断的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在家中或求医途中以及在其他场所的正常死亡者,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负责前来救治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或体征进行推断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的医务人员家访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必须填写第二联背面的死亡调查记录。
(三)在外地死亡的当地未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者,由户口所在地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补填。
(四)凡非正常死亡者,需依照司法部门判定的死因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七、《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正确填写。
(二)部分基础项目填写说明
卡片编号:由卫生部门统一编号;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是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以备调查;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最长的职业填写,同时填写详细工种,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挡车工、排版工、电镀工等;身份证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应与出生日期一致;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死亡地点: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村;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
(三)部分特殊项目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1、第Ⅰ部分是用于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但至少(a)行要填写一个疾病。以上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不要只填写临死情形。
2、第Ⅱ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与致死疾病无关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第Ⅱ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
3、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
4、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5、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6、填报日期:指出具死亡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四)调查记录:在家死亡、死因不明或来院已死,由该死亡者诊治医生或者负责入户调查的医生填写:
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用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病历摘要,如达不到此要求,也可将死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内容应包括: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指发病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残留病症)、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
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
3、与死者的关系:指被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或邻里同事等关系;
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联系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
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
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
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时间.死亡证明书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填写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五)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
由统计人员按ICD-10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编码。
(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用途与管理:
1、《死亡医学证明书》四联的用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辖区疾控机构作为死因报告原始依据;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证明。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第一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县市区疾控机构长期保存;第三、四联分别由公安机关和殡仪馆妥善保存。
3、县市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内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市区疾控机构。
4、《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各级使用单位要做好收发编号登记。
八、死亡信息的报告程序
(一)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责任报告人对本村(社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的死亡者应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报送所在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
由本单位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各科室经治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对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应核实重新填写,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三)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负责收集卫生院经治医生及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本级公安、民政、妇幼、计生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四)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辖区内医疗单位、乡镇防保站网络直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天上网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二级审核,对核实无误的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每周查重。
(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县市区网上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第三级审核。
九、《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审核时限
(一)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报告。
(三)县市区级疾控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和根本死因编码。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确认。
十、质量控制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质量控制: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死因诊断符合率≥95%。
(二)根本死因编码的质量控制:编码正确率≥98%,不能归类的其他疾病、其他原因者应≤1%。
(三)死因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为100%;县市区每年度全部《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老衰和诊断不明者应≤5%;《死亡医学证明书》计算机录入符合率应≥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应≤5%。
(四)漏报率:县市区年度漏报率≤8%。
十一、督导、考核与评价
(一)市疾控中心每年不定期对县市区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作出年度评价。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在当地卫生局的组织下每年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各乡镇死因监测工作至少进行一次考核。
监测方案 篇10
一、监测指标
(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二)噪声(厂界)。
(三)☆如环评有破碎清洗工艺必须监测废水。
二、监测频率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三、应急监测预案
(一)目的
为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经济损失,在事故处理和应急情况下,迅速及时地进行环境监测,制定以下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情况监测。
(三)基本原则及应急监测措施
1、基本原则:本预案是xxxxxx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各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指挥部的具体指挥和领导。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日常监测服从应急监测原则。
2、应急监测措施:
(1)公司环保安全部门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按环境污染信息报送规定上报市环保局。同时立即与市坏境保护监测站联系,及时判断可能的污染因未,进行应急准备,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进行现场监测采样和化验准备工作。
①人员准备:技术人员现场x名,采样人员x名,化验人员x名,司机x名。
②做好采样容器的准备工作。
③及时协调市环保监测站化验室负责分析化验人员做好相应的分析项目的一切准备工作。
(2)监测人员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必须在xx分钟内到达现场采样,并在xx分钟内送到化验室。
(3)协调市坏保监测站化验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样品.分析,及时出具数据,并保留样品。
(4)当对某污染物缺少监测手段时,应立即对外请求支援。
(5)监测数据可用电话或书面形式娜最快速度上报应急指挥部。
(6)应急监测应做到从事故的发生直到事故的处理终结全过程的监测,监测次数以能满足减少损失和事故处理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生产恢复为要求。
应急监测点位及次数表
(四)应急监测网络图
公司应急指挥——环保及安全部门主任——市环保监测站——监测分析人员及司机
(五)应急监测流程图
指挥部——保及安全负责人、市环保监测站负责人——现场采样组、化验分析组——分析技术人员审核
四、委托监测
由于我公司没有相应的监测资质和设备,日常环境监测工作(每年四次)委托xxxxxx环境保护监测站(或xxxxxx环保公司)监测。
五、附件
(一)委托合同(环境监测技术合同)
(二)xxxxxx环境保护监测站(或xxxxxx环保公司)资质证明。
监测方案 篇11
为做好重大活动公共场所安全保障工作,保障参与活动人员身体健康及活动的顺利开展,xxx县卫生监督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了预防和及时、高效、妥善的处理活动期间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参会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机构
为了做好公共场所安全保障工作,贺兰县卫生监督所决定成立公共场所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安全保障工作。由所综合科、监督一科负责。
三、工作任务
(一)前期的卫生监督
1、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内容、指标及要求。
(1)持证情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有效性检查,要求两证持有率达100%,且为有效证件。
(2)公共场所量化信誉度级别:是否是量化信誉度A级企业,对照量化评分表的要求进行打分看是否达标。
(3)消毒间的卫生:各类场所消毒间应做到专间专用,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消毒工作制度及工作程序;配备运转正常的消毒柜和合格的消毒剂。消毒采用双重消毒法,即:物理和化学消毒法并用;设置保洁柜并有标志。消毒后的`各类物品分类存放于保洁柜中,并有清洗、消毒的专用容器设备。
(4)客房卫生间的卫生:重点检查面盆、浴盆、马桶的清洗消毒程序是否合理,及清洗消毒的工具是否分开,标志是否明显;通风换气设施是否正常;卫生间内供来宾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要求必须索证(提供的化妆品应持有《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近期当地卫生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产品的标签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规定。
(5)集中空调的卫生监督:要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
检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前,是否对过滤器、存水部位、热交换器表面及室内进风口,回风口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检查记录。
(6)消毒的卫生监督:检查各类场所对空气、顾客用品用具及顾客接触部位的消毒工作是否规范,选用的消毒剂应在专业机构购买,产品符合卫生《消毒管理办法》要求。具体:
①公共用品用具:口杯、茶杯可清洗后放于红外线电子消毒柜中20—30分钟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床上卧具可采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②公共区域接触部位:接触部位(柜台、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公用电话等)可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
③场所空气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320ml/m。
(7)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的监督:会议论坛举行前,对接待宾馆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重点培训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消毒知识和卫生操作规程,要求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5%。
(8)公共用品用具配备要求:要求供来宾使用的拖鞋为一次性,口杯、茶杯、床上卧具数量按每个床位数与来宾数之比3:1的比例配备,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体温计。
(二)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督
对接待宾馆和活动场所派驻2位卫生监督员进行24小时全程卫生监督,并将每日监督检查情况按程序及时上报。监督检查内容及要求:
1、场所通风换气:各类公共场所首选使用自然通风,每天自然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使用集中空调的,空调运行前,对其过滤网、进风口、回风口清洗后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使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2、场所消毒:每日对来宾下榻宾馆和活动场所的公共区域(地面、前台台面、电梯间及可能接触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对来宾使用的茶杯、口杯、床上卧具应进行双重消毒,即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再利用消毒柜物理消毒,所有消毒工作应有详细的消毒记录,并每日将消毒情况汇总上报;
3、从业人员每日健康个人卫生状况询查登记
(1)监督检查从业人员每日健康询问登记制度、测量体温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的停止上班。
(2)从业人员身体卫生和个人卫生行为的监督,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四勤“勤洗澡、勤洗衣服、勤洗用、勤剪指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卫生操作规程:从业人员遵守上班穿工作服,清扫消毒操作规程要规范。清洗消毒茶杯、口杯应遵循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规程;卫生间的清洗消毒顺序为:面盆—浴盆—马桶,清扫消毒工具应专用,标志要明显、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5、各接待宾馆的大门前及楼层设置专门手部清洗、消毒桶或盆,标志明显,标记使用的消毒剂名称及浓度;
6、对使用二次供水、自备水源供水的宾馆、饭店、酒店等,要求每日对水质进行消毒,测量余氯含量并做记录。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对接待宾馆和活动场馆卫生监督的同时对接待场所的空气卫生质量、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饮用水水质和一次性客用化妆品,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监(检)测工作由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
(四)卫生管理机构的要求
各接待宾馆内部应成立专门的卫生安全保障组织机构,由单位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责任到人、层层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自检机制,每天对其场所内的卫生进行逐一检查落实,考核打分,登记记录,并将每天的检查情况及时通过单位领导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对存在问题,在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立即改进。
监测方案 篇12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公共法则规律、要求,为了创建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我镇公共场所监测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依据,本着对全镇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为创建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为宗旨,促进胡寨镇在文明中发展。
二、目的
通过对开展公共卫生场所的监督工作,为消除因公共卫生不良因素引发的疾病做好前期工作和建议。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更好的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三、监督检测内容和类别
(1)内容:
1、水质。
2、顾客用品和卫生设施。
(2)类别
1、发证、复证检测。
2、日期检测。
3、事故检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
4、政府部门委托监测。
四、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
(1)时间安排
1、卫生许可证申请办理或年度复审受理时,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要求全面办理无一漏拉。
2、每年要上级领导要求,进行一次日期性卫生监督检查。
3、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2)工作要求
1、对公共场所依法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在发放过程中,无卫生监测报告或检测不符合《公共卫生标准》的要延期发放或对其警告,卫生检测合格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或复证。
2、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卫生监督监测要求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3、要根据季节和疾病多发时间开展工作配合县疾控卫生监督所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
4、积极做好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时准备的给县疾控卫生监督所创造有利条件。
监测方案 篇13
一、概述
我国是水资源丰富的大国,有着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水库,这些水库在防洪减灾和水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库实行科学、安全、自动化的管理,已经成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由于水库的面积广大、所处地形复杂,要通过线缆的架设来实现监控系统的建立难度很大,为此我公司推出了ECVTS水库无线监控系统。全面实施水利系统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对可能或正在发生的汛情、险情、灾情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采取预防与补救措施,即对预防安全事故与犯罪行为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又增加实时对工作人员操作监管,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减少对工作的操作风险,
二、水库河道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功能
1、汛期的水库安全防卫工作,时刻注意水库的水位,如果水位到了警戒线,有了险情,马上报警。
2、水库重点区域的防范,随时注意闸门、大坝的正常工作和稳固程度。
3、水库水面情况的实时远端监控:水面上是否有漂浮物(如白色垃圾)、漂流物(如泄漏的原油)。
4、水库水岸情况的实时远端监控:岸上的物体(如人、兽)是否进入危险区(如闸门口、大堤上),是否有可疑的情况(如有人想要破坏水库)
5、能够随时检测水库中水的水质,并将信息传到远端,发现水质超标,马上报警。
6、对水库天气情况的实时监控
7、远端控制中心与水库现场的语音通讯,遇到情况时能够做到远距离的指挥工作。
8、可以在监控室直接对水库的闸门进行控制,进行水资源调配。
三、系统方案
整套监控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部分、传输部分、中心部分。
1、前端部分
前端主要由摄像机、防护罩、视频编码器、卫星终端以及整个前端的避雷、安装支架和基础设施组成。
A、摄像机的选取:采用高清晰度、低照度的彩色摄像机AHD摄像机和IPC摄像机接入;监控范围大,高倍数长焦距镜头;
B、视频编码器的选取:V600系列ECVTS视频编码器,用于以卫星、4G网络实时传输数字音视频到中心端服务器监控平台中心,实时观看现场情况。
C、卫星终端选取:采用军刀二号卫星终端,工业型防护等级,抗灾性比高,在大风、暴雨、决口等恶劣环境下,可以将水文监测信息将无法及时传递,满足水文信息安全防范的高可靠性要求。
2、传输部分
通过卫星网络或3G/4G网络把前端的视频数据传输到后端应急指挥中心的监控平台上。
3、中心部分
监控指挥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图像显示、图像录像中心,监控中心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中心设备(ECVTS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由视频解码器解压缩,最后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且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
ECVTS水库监测监控系统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极大地提高测报工作的精确度,改善传统监测的工作质量,实现真正意义的实时水文信息的采集、监控和统一管理。
四、系统效果
经过多个水利部门实际系统应用,在多雨的地区水库防汛,河流重要河段的水流、水质监控,水库的无人执守、远端控制、闸门的自动化升降,ECVTS水库监测监控系统完全满足水利部门对于监控系统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具有技术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已经适合大面积推广,让科技给人们带来更多安全和方便。
水库站点在地理布局上一般分布较广且地形复杂、位置偏僻,与监控中心相距较远,利用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不仅成本高昂、施工周期长,且往往因河流山脉等障碍而难以架设线缆,更重要的是,有线传输的抗灾性比较差,在大风、暴雨、决口等恶劣环境下,有线线路极易遭到破坏,水文监测信息将无法及时传递,难以满足水文信息安全防范的高可靠性要求。
ECVTS水库监测监控系统,抗灾性比较好,确保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在各种恶劣天气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安装方便,无需铺设网络电缆,可大量节省投资;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通过在需要监测的地点架设监控摄像设备和卫星终端,迅速实现系统的拓展。
监测方案 篇14
一、背景
自20xx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我区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十年规划和实施计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结核病人实行归口管理,结核病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我区涂阳结核病人发现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20xx年涂阳肺结核病人105例,发现数比20xx年上升2.94%,超额完成年初省下达发现任务数(88例)的119%;20xx年共登记肺结核病人总数为455例,登记率149.60/十万,比20xx年上升1.3%。为了更好地开展结核病防制工作,防止暴发,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xx-20xx)》20xx-20xx年实施计划及《拱墅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xx-20xx)后五年实施计划》,结合省、市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
1、通过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了解各种传播因素和人群感染状况。
2、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疫情并开展现场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及二代病例的发生。
3、对发现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规范督导管理,提高病人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规范结核病归口管理,落实非定点医院转诊制度,因症就诊为发现病人的主要方式。
(1)非定点医院:建立转诊制度,发现肺结核可疑者及时转诊至肺结核定点诊治医院。
(2)定点医院:设立肺科门诊,每天开放,按《全国肺结核防治工作手册》进行规范治疗。
2、重点人群监测
(1)各类医疗机构、学校、劳教系统、饮食和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病患者等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可疑结核病人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且未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并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和其他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
(3)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监测和跟踪管理,加强监测检查。
(4)公安、司法部门要对新人和在监所的被羁押和收容人员进行体检和集中开展结核病检查,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
(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例,极易传播。因此校医、卫生管理人员和教师应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落实《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杭州市学校、幼托机构结核病疫情监测预警方案》,坚持经常性的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6)对当年新发现的HIV/AIDS患者进行X-光胸片检查,以及时发现混合感染者。
3、结核病耐药监测:根据上级要求对初诊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个案调查。
四、疫情报告及处理
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GB15987-1995《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报告时限和程序
(1)辖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结防专业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凡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或新发现的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都列为病例报告对象。
(3)凡发现肺结核病例,应立即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写结核病专报卡寄往居住地疾控中心;非定点医院还需填报三联转诊单,第一联由病人带往结核病定点诊治医院,第二联寄往居住地疾控中心,第三联留底。
(4)发现结核性胸膜炎和肺外结核应及时填报结核病专报卡寄往居住地疾控中心。
3、发现暴发疫情要在2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在初步调查核实后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及时开展调查,并写出专题报告。
五、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
监测系统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医疗机构组成。
1、定点医院
(1)负责院内及就诊病人的健康教育、具体防制工作实施。
(2)负责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
2、非定点医院:负责疑似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和转诊。
3、区疾控中心:
(1)负责进行监测工作的业务指导、检查和考核。
(2)负责暴发疫情的现场处置。
(3)负责疫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4)负责DOTS质量控制。
4、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负责院内及本辖区的结核病知识宣教和具体防制工作实施。
(2)负责本辖区疑似病例的追踪调查。
(3)负责本辖区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及耐药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4)负责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
(5)协助开展辖区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置。
六、监测资料上报与反馈
及时整理、分析全年监测资料,上报各类报表、总结。
七、考核与评价
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至少开展2次结核病监测与防制工作督导检查,对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开展一次督导检查,以查看原始资料和随访病人为主。内容包括:
1、监测资料完整性与上报及时性
门诊日志、结核病病登记本、放射科病人登记本、检验科病人登记本、病人治疗记录本等登记完整、准确,各相关数据及时录入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2、监测防制工作开展情况
(1)非定点医院发现疑似病人及时转诊,转诊率达100%,到位率达90%以上;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国家疾病监测系统中报告且未到定点医院诊治的疑似病人及时进行追踪,追踪到位率90%以上。
(3)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发生爆发(重大)疫情及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并上报专题调查小结。
监测方案 篇15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从就业促进、产业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实践。
(一)深入调研。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县级各行业部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
(二)会商研讨。县脱贫攻坚办组织行业部门,对相对贫困的识别标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入研讨,理清工作思路。
(三)制定方案。县脱贫攻坚办在汇总各行业部门调研结果和会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工作方案。各行业部门结合县总体部署和调研结果,制定形成行业部门工作方案。
(四)稳步推进。结合防返贫监测、挂牌督战等重点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以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等群体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从区域产业发展、劳务就业、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试点实行医疗救助、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帮扶提升政策,在确保基本生活同时提升质量。
监测方案 篇16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调查。
为进一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央、省、市、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加强对受灾群众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动态监测,及时预警致贫返贫风险,提升脱贫成效,深入巩固脱贫成果,结合全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全镇范围内受灾群众存在的返(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从而有效杜绝返贫和新增致贫,持续深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确保受灾群众及建档立卡脱贫户在现有政策下脱贫稳定、边缘户不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达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监测对象
(一)监测对象识别标准
1.受灾脱贫不稳定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户。
2.受灾边缘易致贫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二)不纳入监测对象的情况
1.受灾群众中家庭有消费型车辆、商品房、公职人员、实质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
2.受灾群众中家庭唯一住房为土坯房,但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稳定超过6000元,无重大疾病、残疾人员或丧失劳动力等情况。
3.受灾群众中子女有消费型车辆、商品房、公职人员、实质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老人户不列入监测对象,各村要切实加强子女教育或采取司法援助等方式,解决老人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注意:1、子女与老人分户的,子女条件较好的也不纳入监测对象范围。2、纳入监测对象须是同一户口或生活经济共同并满足纳入监测的条件。)
三、监测内容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调查。
(一)收入监测。详细了解受灾群众当月收入数额变化,预判是否存在收入不达标或明显下降、来源不稳定、渠道不合理等返贫风险。
(二)“两不愁三保障”监测。查看核实受灾群众教育、医疗政策是否持续享受,住房、饮水、生活用电、通讯等硬件是否持续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不能够稳定实现。一是因突发灾害导致房屋受损存在安全隐患或因灾造成无房的情况。二是因突发灾害导致群众水源被污染,无法使用的情况。三是因其他灾害原因造成“两不愁三保障”不能稳定实现的风险。
四、监测方式
镇、村联动,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将受灾群众名单报镇乡村振兴中心,按照乡村振兴中心的要求落实,结合适时入户走访,对受灾群众中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预警监测,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
五、监测步骤
按照镇乡村振兴中心的“排、访、评、录、测、补、销”七步工作法对受灾对象进行筛查确定、动态监测、分类帮扶、补短销号,具体步骤为:
(一)初筛初定
第一步∶精准“排”。每月5日前,由村“两委”、第一书记负责,帮扶干部等人员参与组成工作队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将受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稳定,收入不达标等情况,以及平时掌握的上访、信访、群众反映较多的困难家庭户作为拟监测对象,集中核实并上报镇乡村振兴中心。
第二步:重点“访”。每月10日前,镇党委、政府统筹组织村两委对村上报的初步受灾群众名单开展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并同步做好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直系亲属信息采集。
第三步:综合“评”。
1.村级初评(每月15日前)。村委会排查汇总初步受灾群众名单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进行初评,提出初评意见。形成初评意见后,在统筹组织人员逐户核实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复核,形成书面评定结果反馈到县级相关部门。
2镇上评定(每月18日前)。镇扶贫办对反馈对象名单,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初步锁定名单后报县进行比对。
(二)准确锁定
第四步︰准确“录”。根据县及部门比对形成最终锁定名单后,由镇扶贫办反馈给各村核实信息,核实完毕后将组织力量录入大数据平台。
第五步:每月“测”。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监测,要实地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三)分类帮扶
第六步:分类“补”。根据监测对象、分类实施帮扶措施:
1.以“补”为主,对照脱贫标准补齐短板。对于收入不达标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协调就近和外出务工等途径增收,对收入不达标且无劳力的,民政部门负责加强兜底政策扶持;对于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方面不达标的,由水务、教育、卫健、住建等负责补齐短板。
⒉以“扶”为主,根据受灾群众劳动力状况和收入结构,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就业创业培训、种养殖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壮大产业规模,多元促进增收,巩固提高脱贫质量。
3.以“引”为主,突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主题,加强扶志扶智教育等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榜样。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四)精准核实销号
第七步:核实“销”。根据县级相关和乡村振兴中心的反馈信息后将进行再次核实并标注销号。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防止受灾群众返贫是底线任务,是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镇级各部门和各村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要亲自过问、亲自负责、亲自组织,严格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真碰硬排查。各村和镇级各部门要对受灾群众严格对标“一超六有”标准,“一户一户的过,一项一项的问”,做到不遮掩,不隐瞒,不留死角,准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抓好问题整改。各村坚决落实主责主担,主动发现、排查辖区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及进纳入监测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出现规模性返贫。
(三)严格执纪问责。对于受灾群众脱贫成效回头看排查工作严格执行“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镇纪委在督查发现若有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实等情况的,将通报至村级和帮扶单位并纳入年终考核!
-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及赏析
-
2023-10-28 00:53:36
-
- 《史记·淮阴候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10-28 00:51:21
-
- 高中历史教案(通用12篇)
-
2023-10-28 00:49:05
-
- 东方歌舞团全部歌手
-
2023-10-27 19:27:46
-
- 邓超和孙俪结婚了吗
-
2023-10-27 19:25:30
-
- 初音团队成员名单
-
2023-10-27 19:23:15
-
- 彩色珍珠是染的还是天然的
-
2023-10-27 19:21:00
-
- 渤海人寿保险靠谱吗
-
2023-10-27 19:18:45
-
- 北京好的宠物医院排名
-
2023-10-27 19:16:30
-
- 保定七中和田家炳高中哪个好进
-
2023-10-27 19:14:16
-
- 保安可以暴力执法吗
-
2023-10-27 19:12:00
-
- 宝莱坞机器人有几部
-
2023-10-27 19:09:44
-
- 百米女子全国纪录
-
2023-10-27 19:07:30
-
- 帅康集成灶怎么样是几线品牌
-
2023-10-27 13:33:30
-
- 蛇是不是有两个蛇根
-
2023-10-27 13:31:16
-
- 杉杉来了大结局封腾知道杉杉怀孕
-
2023-10-27 13:29:00
-
- 沙皮做法
-
2023-10-27 13:26:45
-
- 杀生丸会和戈薇在一起吗
-
2023-10-27 13:24:30
-
- 三国杀桌游怎么玩
-
2023-10-27 13:22:15
-
- 虬枝的意思是神马
-
2023-10-27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