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

2023-12-04 04:10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

如今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曾是一个国家。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很早就形成了密切的宗藩关系,直到1895年清政府才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放弃了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在朝鲜半岛建立起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从1945年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便已禁止人员物资交流,9月上旬半岛南部和北部的通讯联系也被中止,朝鲜南北之间实际上已处于被分割状态。1948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9月9日半岛北部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内阁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一共发生了2000多起纠纷。

这种武装冲突的不断升级终于诱发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仅仅三天之后汉城(今首尔)就被朝鲜人民军占领。1950年7月大田战役以后人民军已突入洛东江以北咸昌、安东地区。此时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而美韩军队则被压缩在釜山附近约1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不过朝鲜人民军在经过和强敌连续长达2个月的作战后也付出了近50%左右的伤亡。

这时美国已联合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组成了“联合国军”。就在朝鲜人民军节节推进之际联合国军也在不断增兵:最终釜山地区的联合国军达到了13个师、1个旅共18万余人,这在兵力数量上已超过人民军。这时的人民军已无力吃掉釜山地区的大批敌人。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第10军在仁川登陆。这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正全力准备围歼釜山地区的残敌,然而随着战线的延长使人民军的后方出现了很多守备空虚的薄弱环节。麦克阿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决定在仁川登陆以切断朝鲜人民军的退路和补给线。仁川战役成为了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之一:在此之前朝鲜人民军可谓是势如破竹,然而仁川战役使人民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局面。

1950年9月28日美军部队反攻到三八线附近,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也进入朝鲜境内作战。后来美军的先头部队一路向北推进到了鸭绿江,甚至还派出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等地。美国第七舰队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的统一事业。朝韩之间的战争在本质上是半岛民族的内战。双方的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统一,所以根本不存在谁侵略谁的问题,然而美国的插手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950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介入朝鲜战争。中国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安东(今辽宁丹东)使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如果朝鲜被美军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随即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开始临战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从1950年10月到次年6月这段时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阶段。中、朝军队在这一阶段以运动战的形势对分兵冒进的敌军各个击破。这一阶段的战斗将联合国军赶回了清川江以南。1951年6月朝鲜战争大规模运动战阶段结束,曾经气焰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开始试图与中、朝方面接触谈判。

朝鲜战争由此进入到边打边谈的阶段:这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尽管开始与中、朝方面接触谈判,但仍试图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以逼迫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让步。这种边打边谈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我们所熟知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双方边打边谈的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是前所罕见的(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是前所罕见的: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战役中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在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军冲锋900多次。

1952年4月4日对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而言是一个伤心欲绝的日子。这天上午10点左右第5航空队司令官在电话里向范弗里特通报了一个消息:“今天凌晨1点您的儿子吉米在飞往鸭绿江以南50英里的敌占区执行任务时不幸遇难!”得到这一消息的范弗里特相继策划了“棍棒作战”、“大棒作战”等一系列攻击方案。他所制订的作战方案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

然而这些方案均被“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一一否决。李奇微作为一个谨慎务实的人深知执行范弗里特的复仇方案只会将万千将士送入地狱,可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战局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李奇微的否决并没阻止范弗里特的复仇决心:范弗里特将目光转向了五圣山。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位于朝鲜半岛“铁三角”(铁原、平康、金化三郡)最靠北的顶点。

当时平康在志愿军防线内,金化、铁原在联合国军防线内。五圣山正是志愿军中部的咽喉要点,一旦这里失守将会牵动全局。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也意识到了五圣山的战略地位。1952年3月彭德怀召开的作战会议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将志愿军战略预备队15军拉上去接替26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防御。会后彭德怀将15军军长秦基伟单独留了下来。

彭德怀对秦基伟说:“平康平原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则是平康的门户,一旦五圣山落入敌手就意味着美军的装甲部队可以在平康平原任意驰骋,那么志愿军将在近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无险可守。一旦平康平原失守会导致我们的整个防线一分为二——东线、西线将失去联系无法相互支援。如果谁要是丢了五圣山,那么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秦基伟返回军部后就一头扎进了小草屋。

3天后秦基伟提出了一份以积极防御、持久作战为战术指导方针建立起来的“突不破的防御阵地”的作战方案。秦基伟的作战方案认为15军应当构筑一个以坑道为骨干的完整防御体系,不放弃任何一个阵地,把敌人挡在防线外予以歼灭。几天后秦基伟爬上五圣山观察地形时发现南麓上甘岭(因高地背后有一个叫上甘岭的村庄而得名)的两个突起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就像是朝主峰卡过来的虎口。

1952年4月20日秦基伟率15军全盘接过了26军的防区。志愿军这边布防没几天对面的美2师阵地上发生了一支小插曲:在一年前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美2师38团在大水洞地区被志愿军15军44师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美2师得知志愿军方面换防的部队又是15军44师这个老对手直接要求撤出阵地。范弗里特只好用曾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表现突出的劲旅美7师换下了美2师。

美7师作为美军中一支曾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王牌部队在装备上对志愿军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美7师一上阵地就在前沿支起几个高音喇叭对着志愿军广播:“你们那几支破枪根本挡不住联合国军的胜利前进”。志愿军15军的战士们可没空搭理他们,因为这时15军正忙着筑造坑道防御工事。后来当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时这些坑道防御工事都派上了大用场。对面的美军见志愿军越是不搭理就越是张狂。

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公然挑衅地在阵地上摔跤嬉闹、裸体晒太阳,还搂着韩国女人跳贴面舞,甚至冲着我军阵地比谁尿得高......看不下去的新兵陈凤楼一枪撂倒了一个只穿着三角裤衩的美国兵。导火索一被点燃就一发不可收拾——枪声像爆豆似的响了起来。后来我军挑选了一批射击尖子开展冷枪歼敌竞赛:头5天击毙了20多个美军。两星期下来对面一个连的美军都快打没了。

美军方面不得不重新换了1个连上来,可换上来的这个连也没能坚持多久。一个月之后志愿军已冷枪歼敌300多名。敌人的阵地上顿时冷清下来:美军终日龟缩在地堡里,就连大小便也不敢出来,只能拉在空罐头盒里往外扔。如果遇到非出不可的勤务就轮着派,可无论派到谁都是一脸哭丧相。实在躲不过去的美军大兵就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弓着腰顺着交通壕一气猛跑。

志愿军15军这边打出兴致来了。二线部队也纷纷选派神枪手、神炮手挤到前沿来加入冷枪冷炮战。就连军预备队29师也组织了精兵强将加入了这场歼敌竞赛。15军这一冷枪冷炮运动惹得范弗里特暴跳如雷。暴怒中的范弗里特用韩军2师换下了美40师担负起537.7高地主峰的防御任务。这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调任驻欧洲盟军总司令,美国陆军野战部队司令官马克·克拉克接管了美国远东军和“联合国军”。

1952年9月范弗里特在第五次勘察五圣山后任务必须拿下楔入美军战线太深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从而达到一举扭转战局的宏伟目标。范弗里特回到汉城后就拟定了代号为“摊牌作战”的金化攻势作战方案。范弗里特在这份方案中乐观地估计只用两个营的兵力就能在5天内拿下两处高地。这份方案被送到东京呈报给了克拉克。克拉克认为作战攻击目标尽管不大,但这份方案十分可行,所以批准了这一计划。

1952年10月14日凌晨5点44分猛烈的炮火拉开了持续43昼夜的上甘岭步兵攻防战的序幕。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战况尤为激烈:美7师和韩2师集中了320多门大口径重炮、27辆坦克战车、40余架飞机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强烈的冲击波在坑道内激荡使高地上的志愿军感觉就像是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

当时有些小战士甚至直接就被活活震死了。在这惊心动魄的爆炸声中两高地上的步话员一次次在坑道口立起天线呼叫千米之外的营指挥所,但在短短几分钟内坑道里储备的十几根天线就被猛烈的炮火全部炸毁,电话线也被炸得不成样子。597.9高地的11号阵地上志愿军一个班直接全冲到了表面阵地,结果一轮轰炸全牺牲了。2号阵地看见11号阵地丢失就试图反击夺回,结果冲到一半又被一轮轰炸炸没了。

由于大部分电话线都已被炸断,所以通往营指挥所的电话时断时续报告着:“597.9高地11号阵地上出现敌人”“敌人坦克爬上了537.7高地北山1号阵地前沿”“597.9高地2号阵地没有了枪声”。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听着这些零头碎脑的报告焦急万分地向作战科长宋新安询问:“难道前沿防御线一下就垮了?我们的部队呢?”崔建功赶紧派出侦察员去前线了解情况。

第一批派出的侦察员在半路上就牺牲了。第二次侦察员中只有两个人活着来到597.9高地的5号阵地。当这两名战士看到美军正蜂拥而来时毫不犹豫就投入了战斗。就在各级指挥员心急如焚地等待战况汇报时战斗一幕比一幕惨烈地在两个高地展开:战士陈治国在机枪射台被炸烂的情况下用负伤的身体充当射台;战士孙子明在4次负伤后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发现敌人已冲上阵地,于是他握着3颗手榴弹冲向敌群......

战斗进行到当天17时大部分表面阵地都已失守,伤亡较大的志愿军全部退守坑道。后来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14号这天是我一生中最焦急、最痛苦的日子。我们的精力仍集中在反击西方山来犯之敌,结果给了敌人可乘之机。我军在14日的战斗开始时没能回过手来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从而导致战斗持续时间被拉长”。1952年10月14日这天的炮火过后根本不可能散去的硝烟和石屑粉末遮蔽了整个天空。

参加过第一天战斗的幸存者们甚至因此以为那是一个阴天,可实际上那一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在坑道中熬过这一天的志愿军战士们直接用“地狱”这个词来形容当天炮火的猛烈程度:当天美军的320门大口径火炮和27辆坦克同时向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猛轰,平均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落在志愿军两个连队的阵地上。弹落处石片翻飞、钢片如雨。

与此同时完全掌握着制空权的美军出动了100多架轰炸机轮番轰炸。重磅炸弹将花岗岩炸得粉碎,凝固汽油弹烧得山头烈焰冲天。仅仅一天之内上甘岭山头就被整整削去了两米,平日坚硬的石头山被完全炸成了石屑山,往日用钢钎都打不动的岩石一脚踩下去就直没膝头。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上甘岭仿佛成为了一条被狂风骇浪拍打着的随时都会倾覆的小船。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美韩军就一口气投入了7个步兵营、18个炮兵营和200余架次飞机攻击上甘岭志愿军两个连又一个排。在之后九天的战斗中美韩军光炮弹就消耗了30万发,航弹更是投下了500余枚之多。如此之高的弹药消耗量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此留下了一个术语“范佛里特弹药量”。范佛里特还在战斗打响两天后的10月16日搞了一场两栖登陆作战演习以迷惑中国将领。

直到17日志愿军将领秦基伟还在日记中猜测美军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在开局明显不利的情况下我军巧妙应用反斜面战术和坑道战术使战局得以逐渐扭转:志愿军只在阵地上留下3个观察哨,其他人全在坑道里待命,前面的阵亡了一个,后面就补上去一个。志愿军的反斜面阵地在山背面 、坑道在山底下 ,所以美军的直射火炮无法命中,而曲射火力或航空打击稍微偏差也无法造成有效杀伤。

当时温压弹尚未发明,而钻地弹的性能还不够完善,所以这时志愿军坚固的坑道防御体系就派上了大用场:在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前的1951年美军40到60发炮弹就能杀伤我方一人。然而随着我军的坑道战术日益完善之后美军平均646发炮弹才能杀伤我方一人。只要我军保住阵地不失,那么联合国军就只能继续用步兵冲击山头。由于上甘岭战场地形狭窄,所以无法同时投入太多兵力。

这在无形中削弱了美军在兵力火力上的优势,而我军只要火力配置到位就能用一个班封锁数百米的防线。联合国军空有纸面兵力,但在进攻时却无法展开。在这种形势下双方都只能以连排为单位进行添油战术,而这种刺刀见红的战斗恰恰是我军最擅长的。上甘岭两高地的表面阵地不断在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反复易手。仅在第1天的战斗中两个志愿军连队就打掉了45万发子弹、近万枚手雷手榴弹。

这几乎是将战前储备的弹药几乎全部打光了。此外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有十挺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被打坏,这几乎占到了两个连队全员装备的80%以上。这一天中国军队伤亡550人,美韩军则在阵地前丢下了1900人的尸体。仗打到第3天的时候上甘岭上志愿军已有15个连队投入战斗、歼敌数量也已逼近5000人,然而这时上甘岭战役才刚拉开序幕而已。

在摸清了范弗里特的意图后志愿军的十五军主力和军属炮兵全都调往了上甘岭方向。1952年10月18日晚志愿军悄悄向坑道里增兵以备在第二天发起反击。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发起了大反击。在这晚的战斗中出现了一个被中国人代代传颂的名字——黄继光。在这晚的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疯狂扫射的机枪。黄继光的牺牲激起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之心。

于是他们高喊着“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到了20日凌晨志愿军已全面收复上甘岭阵地。迄今为止中国军队只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这两名基层官兵荣获了“特级英雄”这种最高等级荣誉。黄继光牺牲后中央军委将他生前所在的15军45师135团2营6连命名为“黄继光连”。直到今天这支连队在每晚点名时连长都会首先呼喊:“黄继光”,而全连战士都会气壮山河地回应:"到"!。

仅在黄继光牺牲的大反攻之夜志愿军就上报杀敌2500人,第2天志愿军一个观察所发现在597.9高地正南面的山沟里美国人一次就拉走了30卡车的尸体。当时的一名美国记者沃尔逊向国内报道了这样的景象:“一个连长点名时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美联社记者伦多夫报道称:“那些出发时兵员齐整的部队在回来时只剩下几个少得可怜的残余,那些最精干最勇敢的军官们看到这样惊人的损失都哭了起来”。

当时一个美国俘虏一脸沉痛地告诉志愿军:美军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最能打的荣誉团队十七团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就伤亡过半,有的连甚至只剩下一个少尉。同一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伤亡也相当惨烈。从1952年10月14日到20日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经过七天血战之后志愿军15军第45师参战连队大部分伤亡过半,甚至有的连已只剩下几个人。作战科长在向军部汇报战况时都是含着泪断断续续汇报的。

45师师长崔建功在向军长秦基伟汇报时说道:“如果打剩一个连,那么我就去当连长;如果打剩一个班,那么我就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还活着,那么上甘岭就还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20日联合国军再次增兵进攻并夺取了表面阵地,志愿军随即再次转入坑道作战:白天采取钻洞坚守的战术,夜晚则以小股部队不断袭击敌军,从而成功将战斗推向夜色中的敌占阵地。

夜晚的597.9高地对美7师而言是危险的:白天美军可以凭借空中优势耀武扬威,但却频繁遭到志愿军出其不意的夜袭战打击。多年后当时的一名美军士兵普罗福特回忆称:“夜晚我们在前沿阵地时听到一个铁盒子叮叮当当滚落下来也会以为是志愿军来了。每当发生这种事时一定会枪声大作,直到某个军官跳出来大喊‘是我扔了一个罐头盒子’。没过几天相同的一幕就又会重演”。

由此可见志愿军频繁的夜袭打击已是美7师紧张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然而与此同时我军的日子同样也并不好过。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当时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所以我们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几乎是以血肉之躯对抗“联合国军”的现代化武器。上甘岭战役作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颇为激烈的一场战役其实打得相当艰苦,也正是靠着战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才得以一次次击退火力强大的敌军。

《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记载:“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以及舍身炸碉堡、堵枪眼等行为成为了普遍现象”。如今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就是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涌现出来的。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涌现出英雄集体200多个:其中特等功单位2个、一等功单位28个、二等功单位60个。

另外还涌现出以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为代表的功臣12347名。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一共投入兵力4.2万人(伤亡1.15万人)。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军以疯狂的炮火切断了五圣山到上甘岭前沿的所有通道,致使上甘岭各坑道弹尽粮绝、滴水无存。45师师长崔建功命令后方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食物和水送进前沿坑道,然而往往需要拼出几条性命的代价后才能送进去一口袋饼干。

就是后方部队拼着性命送来的饼干也没法吃。在经历长时间的缺水之后战士们的食道变得干燥,舌头肿得连话也说不清,所以坑道里并不荒诞地出现了拿着饼干、馒头却挨饿的场景。饥与渴如同两把钝刀子慢条斯理折磨着一幅幅萎缩的胃和欲燃的喉咙。渴极了的战士往干裂的嘴唇上抹牙膏、趴在坑壁上舔那一块块湿润的岩石。在这种环境下最痛苦的就是那些转运不下去的伤病员们。

由于坑道里缺医少药,所以伤员们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有些战士其实并不是在战场上直接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慢慢死去的。牺牲战士的遗体不能让敌人的炮火糟蹋,所以只能摞起来放在坑道里,于是僵硬的遗体像垒墙似的被一层层摞起来堆放着。作为15军军长的秦基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上甘岭坑道部队,然而他知道自己不能撤下他们。

守住坑道是夺取胜利的关键一环:只要将坑道部队牢牢钉在上甘岭就能死死拖住敌人,从而为最终夺取胜利赢得时间。秦基伟因此向45师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物资送进坑道!”火线运输员一拨一拨派出去,却一拨一拨倒在封锁线上。运输员们以生命为代价将微乎其微的物资送进了坑道,也就是这些微乎其微的物资撑起了坑道部队战士们不屈的生命。

25日晚秦基伟在指挥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眼含热泪宣布道:“我们将在30日实施决定性反击,为死难的将士们报仇!”30日中午15军集中了133门大口径火炮、30门迫击炮、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炮轰韩2师阵地。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发动的规模最大的炮战。这场炮战拉开了上甘岭战役大反击的序幕:30日晚22点25分以8连为首的坑道部队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3号阵地。

与此同时45师新组建的8个连和29军的两个连兵分两路猛扑597.9高地。冲击、反冲击、占领、反占领,一时间战斗进行得热火朝天。双方的炮火都瞄准了597.9高地:你炸一遍过来,我还一通回去;你阻拦我的增援,我急袭你的反扑。高地上彻夜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到处都是悲壮激越的呐喊。0号阵地上7连指导员林文贵高声宣布:“谁拿下第一个地堡立头功”。

8号阵地上伤得趴在地上起不来的8连指导员看见一个战士从烟火中冲过来就急忙大喊:“李志成,冲上去。你给我报仇,我给你报功”。4号阵地上一发炮弹忽然在战士王合良身边爆炸,等他爬起来时已什么都看不见了。王合良摸索着在地上一边爬一边呼喊:“附近有我们的人吗?有谁在这里?”王合良的副班长薛志高正好坐在离他几十米的地方包扎自己被炸断的左腿。

薛志高听到王合良的呼喊后回应道:“王合良,我是薛志高。我腿断了,你到我这儿来......再往左一点......向前.......再向前......”王合良循着声音爬过去就被薛志高一把抱住:“让我看看你伤哪儿了”。薛志高从上衣兜里摸出绷带把王合良的眼睛缠上,然后回头望着正在冲锋的战友们说道:“咱俩一个能走却看不见,一个能看见却不能走,但战友们都在冲锋之时咱俩总不能闲着吧?”

王合良回答道:“咱俩合起来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吗?我的腿能动,所以我可以背着你冲上阵地去;你的眼睛看得见,所以你可以给我指路。我们不能冲锋,但还可以帮着守阵地,只要多上去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王合良说完就背起薛志高冒着炮火向2号阵地艰难挺进。如此惨烈的厮杀令许多经历过二战的美军名将也都被惊得目瞪口呆。经过5小时的激战后志愿军收复了597.9高地大部分阵地。

15军接连打出反击的第二波高潮。联合国军方面范弗里特也动用了十八般武艺:不仅不吝炮弹狂轰滥炸,甚至还不惜血本将美军精锐伞兵第187空降团当作步兵进攻597.9高地。尽管范弗里特如此不惜血本,然而这时他已无力扭转局势了。11月5日志愿军全面收复了597.9高地。当天下午第3兵团调12军接替15军在上甘岭地区的全部防务,紧接着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转移到了537.7高地北山。

在经过几天的拉锯战之后12军92团于11月11日在炮火掩护下向537.7高地发起全面反击。当天17点左右志愿军歼灭了据守阵地的韩2师1个营大部,全部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这时范弗里特这个第8集团军司令居然到了无兵可派的地步。范弗里特以往最看不惯麦克阿瑟、李奇微那种在士兵面前几乎作秀般的表演,然而现在他为了鼓舞士气也不得不学起了这种他以前看不惯的做派。

范弗里特在胸前挂着两颗手榴弹冒着志愿军的炮火开着吉普车去视察阵地。这一行为其实更类似于作秀表演,然而这却是范弗里特在无可奈何之时鼓舞士气的唯一办法。范弗里特面对无兵可派的局面只好向李承晚施压。韩国军队在美方的压力下只好再次进攻537.7高地。既然连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都没能守住537.7高地,那么以韩军的战斗力又怎么可能拿下537.7高地呢?

25日志愿军12军106团击退了韩军3个团的轮番进攻,从而把537.7高地北山牢牢控制在手中。至此上甘岭战役终于尘埃落定。战役期间敌我双方在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了10万兵力,兵力之密集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相当罕见的,因此西方媒体称其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战役”。上甘岭战役结束两个月后解职退役的范弗里特被召回国,回国后的范弗里特不停在报上发表关于武力解决朝鲜问题的文章。

不过范弗里特的“高论”已难以再产生任何社会反响,因为美国人从来只崇拜胜利者。范弗里特这位西点军校培养的老将被上甘岭一役毁了,直到去世上甘岭战役始终都是范弗里特内心一道永远的伤疤。范弗里特直到死也没想通一件事,事实上几乎全体美国人都没想通这件事:上甘岭战役期间联合国军为何会在兵力、装备、炮火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打了败仗?

事实上志愿军是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上甘岭战役只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197653人。在此期间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可歌可泣的英烈,也留下了奇袭白虎团这样的传奇故事。1996年6月韩国坡州建立的敌军墓地中就葬有中国志愿军遗骸360多具。1981年至1997年共有43具中国志愿军遗骸通过板门店经朝方送回中国。

2020年9月27日又有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乘着祖国的战机降落在沈阳。他们将被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已是中韩交接的第7批志愿军烈士遗骸,一同交接的还有1368件烈士遗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新中国才刚成立一年,所以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正是靠着战士们的顽强坚守、靠着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才使我们在当时那种极端不利的状态下逼迫美帝国主义首次在自己未能取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在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以及2000名新兵、11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共计4.3万余人。“联合国军”方面投入了步兵10个团、空降兵一个团共计11个团两个营6万余人。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7100余人、负伤8500余人;“联合国军”阵亡2.5万人(其中美军5200余人)。在这片长仅2700米、宽仅1千米的狭小地域内双方投入了10多万人殊死搏杀。

战况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上甘岭战役因此在当时名震世界。那段时间西方媒体上竞相报道上甘岭的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朝鲜战场中的凡尔登”、“美军兵力无法填满的无底洞”、“用原子弹也不能把上甘岭上的中国军队消灭光”等说法。从此美军打心眼里承认中国军人的勇敢毅力和战术都是超一流的。美国军队从此视中国军队为最强硬的对手。直到今天美国军事学院教科书中唯一的中国战例就是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