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古代兵符知识浅析

2024-12-23 10:53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古代兵符知识浅析

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故称虎符。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

前一阵,因为所能查阅资料有限,在微头条以为现存世兵符只有三件,其实这是错误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对兵符进行主题宣传,让咱也大涨知识。

在这专题介绍中,现存世兵符不少于10件。

战国错金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虎符是战国时期秦国杜县的兵符,现仅存左半符。虎作昂首行走状。虎符背面有榫卬结构,正面有错金篆书铭文四十字:“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会符,行殹。”

大致意思是调动50人以上部队,必须有君王的兵符合符(命令)才可以调动,但遇到烽火/狼烟等紧急军事情况,可以不合符。

这件虎符还有个特殊之处是现存世上兵符唯一成行走状虎符,其余虎符均为卧虎。

秦阳陵虎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虎符呈卧虎状左、右两半符保存完整,铭文相同。虎符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十二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任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在皇帝处,左半在驻扎阳陵(今陕西省成阳市东)的将领处。由于年代久远,对合处已经锈死,不能分开。

汉玄兔太守铜虎符(山东博物馆藏)

这件虎符为左半符呈卧虎状,虎背中间有错银文字“与玄兔太守为虎符”八字之半侧,左侧错银文字“玄兔左二”四字。玄菟(tú)郡是汉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

汉齐郡太守虎符(咸阳博物院藏)

这件虎符分为左、右两半,背脊部有错银的小篆文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八字,字由中间剖开一分为二。虎符右半腹部有“右二”两字,左半腹部有“齐郡左二”四字。齐郡是汉代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

汉鎏金鲁王虎符(咸阳博物院藏)

这件虎符为左半符,虎符的背部有小篆铭文,清晰可辨其文为:“汉与鲁王为虎符”七字,皆为半字,虎符左侧正中有完整的“鲁左五”三个字。

北魏河内太守虎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组虎符为两件,均为整符,属于朝廷颁发给北魏怀州河内郡的同套虎符。其中一件背合刻铭文“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三”;另一件背合刻铭文“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五”。两件虎符均在胸前分刻“河内太守”,腹下分刻“铜虎符左”、“铜虎符”右。虎符之制,右符在朝廷,左符在地方,而这两件符为整符,可能是制成而未颁发出的虎符。

六朝河南公虎符(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虎符为左半符,呈卧虎状,张口显出利齿,唇齿间有一圆形穿孔,五官及身体纹饰刻画立体,形态凶猛。虎符胸腹部有阴刻铭文七字“河南公铜虎符左”,头背部有“▢▢▢河南公铜虎符▢▢”十一字阴刻铭文的左半部分,内侧的榫卯处有阴刻的一字铭文“左”。

隋常乐府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虎符正面阴刻小篆“常乐府”,背面阴刻楷书“右御卫”和“常乐五”两行各三字,背脊合缝处刻小篆“右御卫铜虎符之五”八字之半侧,合符方得全文。

唐右领军卫铜鱼符(济南市博物馆藏)

唐朝统治期间,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祖父唐太祖李虎的名讳,再没有出现虎符。

这件鱼符的鱼嘴处有一穿孔,可以穿绳系挂。正面刻鱼鳞纹背面有一“同”字及“右领军卫道渠府第五”九字铭文。

唐龟符(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这件龟符的龟首有一小的穿孔,正面阴刻龟甲纹,背面有一“同”字及“右玉钤卫将军员外置阿史那伽利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