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黑客系列之蠕虫之父罗伯特·莫里斯

2025-01-22 23:44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黑客系列之蠕虫之父罗伯特·莫里斯

翻开黑客的历史,蠕虫之父罗伯特·莫里斯的名字总会赫然在目。

罗伯特·塔潘·莫里斯是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首席科学家(罗伯特·莫里斯)的儿子,康奈尔大学的高材生,在1988年的第一次工作过程中戏剧性地散播出了网络蠕虫病毒后,“Hacker”一词开始在英语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并且从此让黑客真正变黑

第一个“蠕虫”

老莫里斯(罗伯特·塔潘·莫里斯的爸爸)曾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带回一台原始密码机,这台机器激起了莫里斯对计算机的强烈兴趣。莫里斯12岁时就曾编出高质量电脑程序,18岁时,他就在贝尔实验室和哈佛大学当过程序员。莫里斯1983年从德巴顿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开始本科学习。

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莫里斯已经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本科毕业后,莫里斯申请了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直博项目。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莫里斯获得了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网络账号。通过此账号,莫里斯进入了美国政府和其他大学的网络。

1988年10月,为了测算美国网络的规模以及印证当前网络防火墙存在漏洞,莫里斯利用Unix系统中已知漏洞以及存在缺陷的密码程序编写出一款“蠕虫病毒”,并将该病毒释放入康奈尔大学网络。通过以上所提及的漏洞,该蠕虫病毒“爬向”同该校园网络相连接的美国各大高校和政府机构的电脑。

编写该病毒程序时,莫里斯考虑到既要让蠕虫病毒广泛传播,又不能让蠕虫病毒被轻易察觉。因此,莫里斯所编写的蠕虫病毒几乎不影响电脑程序运行,也很难被其他程序察觉和读取,因而很难被截获和删除。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蠕虫病毒重复感染电脑,莫里斯增设了一个进程。该进程用于查询电脑是否已被病毒感染,若查询结果为“是”,则该病毒不再复制,若查询结果为“不是”,该病毒将入侵电脑。心思缜密的莫里斯又想到,如果电脑中设置一个程序谎称“是”,就可以避免被感染。

为打破这种防御措施,莫里斯让蠕虫在得到“是”的回答时,仍按1/7的几率侵入。事实上,莫里斯低估了复制几率,电脑感染数量远超他的预期。

1988年11月2日,莫里斯选择在麻省理工学院释放蠕虫病毒,以掩盖病毒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事实。

莫里斯很快发现,蠕虫病毒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感染电脑。很多电脑要么崩坏,要么处在高危状态。当莫里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他和哈佛的同学萨德斯(Sudduth)和格瑞艾姆(Graham)商讨解决办法。

他选择在哈佛大学网站上发帖,在帖子中给出升级计算机系统防止感染病毒的方法。但由于网络不畅,这封帖子直到很晚才发送出去。

蠕虫病毒如同迅速蔓延的传染病,造成了6200个使用Unix操作系统的工作终端和小型机的瘫痪。蠕虫病毒在短短12小时内造成了高达6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众多的数据和资料在一夜之间被毁。

1990年5月5日,纽约地方法庭根据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病毒程序,造成包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当警方已侦破这一案件并认定莫里斯是闯下弥天大祸的“作者”时,纽约州法庭却迟迟难以对他定罪(毕竟爸爸关系硬)。最终判处莫里斯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大众对黑客的印象永远不可能恢复。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步入主流。

罗伯特·塔潘·莫里斯吉克现在担任麻省理工电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其研究方向是电脑网络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