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这是怎么回事?

2025-02-10 05:1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这是怎么回事?

传说女娲创世时,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之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这一天是人的生日,称为“人日”,又叫“人胜日”。

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就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是春节系列节日中重要的节日之一。来自专家著述称,人日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历史。

何谓“人日”?尽管各地风俗有不同,但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

古人认为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天下大同。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在唐朝是非常重视的节日之一,这一天里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这一年都会平安、顺利。

有人说,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

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但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而“八不归家”的意思是有八件事没有做好就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反了任何一条,就会无脸见祖宗。

大年初七是七煞日,也叫“人日子”。诸事不宜尤其是出远门,长辈们为了家里的人都能好好呆在家里,都在这一天吃面条,意思是能绑住他们的腿,不让小孩子到处乱跑,以免被鬼带走。

按照农村的老习俗,初七是“人日”,也就是说明天是人类所有人的生日,所以早晨起来大家都要吃面条。现在大家生活都提高了,不仅要吃面条,还会在面条里面卧几个荷包蛋。面条寓意着长寿,也寓意着过日子顺顺利利,而荷包蛋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其实不管是吃面条还是吃荷包蛋,都是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人们的日子像这面条一样,顺顺溜溜。

面条是很长很长的,比喻着我们的生命跟这面条越长越好,谁都想自己长命百岁的,所以过生日吃长寿面是我们历来的习俗,而在大年初七人日,是我们所有的人生日,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那肯定少不少吃这长寿面了。人人吃了长寿面,祝愿日子过得长长久久,长命百岁。所以我们在每年的年初七人日那天都吃长寿面,一直保留在至今。

其实农村年俗里的许多规矩,大多是有美好寓意,讨彩头,期许一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不能以迷 信论处,只要父母在乎,那就顺着他们的想法去做,也是皆大欢喜。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其实很多的过年习俗和传统,现在很少在有人去讲究,只剩下很多的说法广为流传,过年也是祈福祝愿的节日,为了新年能够有好的生活,这些个很多过年的习俗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寓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