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溥仪葬在了哪(刚登基选址修陵寝后来成了文物)

2023-07-30 01:18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溥仪葬在了哪(刚登基选址修陵寝后来成了文物)

溥仪刚登基就选址修陵寝,后来清皇陵成了文物,他最终埋在哪里?

“生为帝国之民,死为共产之鬼。”

这是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对所处同时代的末代皇帝溥仪所下的评语。

民国三十四年,日本侵略者被国际征讨,宣布投降。这一年,也正是伪满洲政权的最后一年。

八月份,伪政权的傀儡代表,年近四十岁的溥仪“皇帝”,携带家眷,准备逃跑。结果,在前往日本的中途,被苏联空军空降拦捕。

此后的几年时光,他都被辗转关押于苏联的监狱之中,作为一个“上宾”级的囚犯,可以单独用餐,不必参与劳动,甚至连蚊蝇都有专人清理。

这就是大清末代皇帝的最后风光,引渡之前,他还多次上书苏朝政府,表示愿意永久拘留而不愿回国。

当时的他,也许害怕被追究责任,也许对故国已无眷恋,但是,以他特殊的身份,也诚如开篇的诗句所言——他生而为帝,被人操弄了一生,恐怕就连死后,也无法擅自做主自己的命运。

他幼年时被便设定好了一生的走向,从登基到退位,从九五之尊到战争罪犯,从生到死,甚至死后的陵寝所在,都已板上钉钉。

赫赫有名的大清皇陵里,埋葬着清军入关后的所有皇帝,十名之中,唯独少了溥仪。他最终葬在了哪里?而这一切,又是因果如何呢?

身不由己

简而言之,这位皇帝的一生,任何事情几乎都不能自己决定。

他本来不是皇位的继承者,却在三岁时便继了位。从有记忆起,他就没离开过紫禁城,却在刚一成年就被永久赶出了皇宫。

1924年,他已经18岁。当时的中国,硝烟四起,革命不断,政事都被军阀所把持。他还来不及了解这一切,就已经经历了登基再退位,复辟再投降的戏码。

这是他居住在紫禁城的最后一年,军阀混战的赢家冯玉祥倒戈回京,强逼溥仪卷了铺盖,从此结束了“一年四百万两的和平圈养”时代。

这是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而如何逃出党军的控制,谋求新生的可能,成为了当时溥仪的首要选题。

他一路逃到了天津,居住在租界之内。前朝重臣,遗老遗少不乏前来问津者,而租界里的外国使团也给予其极高的礼遇。

他带着一妻一妾出入各种声色场所,把大把的金钱都花在了酒醉金迷之中,可以想象,这是这位“特殊华人”难得的殊遇和荣耀,这也是一个“脱困囚鸟”最后的的抵死狂欢。

对他来说,保持这样的生活,才更像一个皇帝,而讽刺的是,这一切,全都是外族人在帮忙。

他穿上了外国人的衣服,跳起了外国人的舞蹈,他甚至以为,可以借着外国人力量,再次复国。

逼宫事件发生后,日本各界都发表了表示同情的言论,为后来建立伪政权造势铺垫。后来,为了进一步劝说,还派出了特务机关的总长,土肥原贤二来亲自劝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随日军到了东北,签订了《日满协议书》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布防军队全部都是日军,经济归属也属于日军,而参政管理也只能启用日本人。

八年的皇帝梦,也是八年的傀儡人生,这一次,他落在了日本人手里,这一次,他连出逃和沟通的余地都没有。

命归故里

1950年,44岁的溥仪作为战犯被引渡回国,而等待他的,又是十年牢狱。

他在管理所一直待到了60年前后,若非赶上特赦,以及新中国的领导人关怀,恐怕劳改日期还要延后。

而此时,已是他的残生暮年,他在自述中提到:“我一生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在三岁,第二次只有十天,第三次是假的,而第四次,我成为了公民,我是一个‘集体皇帝’。”

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名义上的政协历史专员,实际上,只负责浇水养花和搞卫生。61岁时病逝,结束了起伏直转的人生。

依照前清的传统,溥仪作为最后一名帝国皇帝,死后应该葬在祖辈所选的皇陵宝地。

而帝王陵寝,自定都之日便已选定,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选址,风水都是一大讲究。排除清初的关外三陵,清皇陵的所选无非就是位于遵化的东陵或者保定的西陵

早在溥仪十岁之时,满族权贵便开始为他挑选“风水吉祥的宝地”。这可不是儿戏,非德高望重者不能为。

当时出马的是翰林出身,名声在外的老风水师李青。这位老先生确实尽心竭力,在西陵兜了一圈又一圈,最后选定了一处依山傍水之所,在永宁山和易水江之侧,既有古树参天,又有泰东庇佑。

可是,风水再好,也敌不过政局混乱,这里的陵寝建造刚一开工,就因为形势的转变而被永久搁置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新中国,封建帝制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关于末代皇帝的骨灰归属,党和国家都做了明确的指示:一是可由家族商量决定,二是可以选择存放在革命纪念公墓。

最终,经过爱新觉罗家的一致商定,将骨灰寄存于八宝山骨灰堂,而后又转移至革命公墓

到了90年代,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有人在易县崇陵的西北处另外建立了一所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皇家陵园,名为“华龙”

为了宣传和提高知名度,业主找到了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说服其答应了安葬丈夫的骨灰至此。

安葬仪式在95年的1月26日举行,由其妻亲捧骨灰,放置在黄缎灵台之上,简单祭拜后,再由工作人员封入水泥椁内,向南背北,浇注混凝土,封闭完工。

至此,中国最后一名帝王,就这样被安葬于现代陵墓之中。

一墙之隔

自古以来,人们对末代皇帝的品评都不算好,或者荒淫无度,或者软弱无能。

溥仪死后,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他被民间称为“废帝”“逊帝”,乃至“罪人”或者“汉奸”

但是,纵观他的人生,其实也有着数不尽的苦衷和宿命,也有着每个人都曾面对过的无奈和后悔。

他去世时是平民的身份,他死后也没有葬在祖先之所。

他降生在帝王之家,却一辈子被人操纵,他十几年牢狱生涯,却能有幸善终于山明水秀的新中国。

虽然距离先皇陵只有一墙之隔,却也代表着历史的巨变和蹉跎,代表着生而为人的莫名和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