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为何被后世敬仰

2024-03-31 23:44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诸葛亮为何被后世敬仰

诸葛亮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的人!他不是追求权力欲望的人。更不是穷奢极欲的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所以他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报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百年来,人们对权臣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但对诸葛亮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而且受高度推崇。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诸葛亮为何被后世敬仰

1、功高不震主

诸葛亮有开国之才、治人之术,并且年少时立志成为管仲、乐毅那样的人。他以法治国,平定南方内乱,多次北伐中原,使曹魏震恐。

但他并没有篡位的野心,秉持忠心耿耿的臣子本分。可以说,诸葛亮权倾一国,功高而不震主。

2、为官清廉

诸葛亮生前为官清廉。清心寡欲,自身作则,力求改变东汉以来官员企图享乐、浮华淫逸的官场风气。他生活十分俭朴,从他最后一次北伐临终前给后主刘禅上表中,公布自己的财产清单(800颗桑树等),便可以看出这一代权臣、名相是如何的刻苦自持,以端正社会风气。

为了反对东汉以来的厚葬风气,诸葛亮遗命将自己安葬在前线的定军山下。不必运会成都、举行国葬,以免铺张浪费。他还明确指示,殡仪从简,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即可,入殓时穿平常衣物,不必随葬器物。作为权倾朝野的一代名相,能有如此心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实在令人钦佩。

诸葛亮为何被后世敬仰

3、修身养性

诸葛亮学识渊博,并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明白表示自己的治学和修心的想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他强调修心在于寡欲,多学才能成才,要立有远大志向,不断要求自己,治学和修心才能真正成功,这也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基本精神。

4、人格魅力

诸葛亮病逝后,消息传入蜀中,曾因骄奢无度,被诸葛亮奏请刘禅废为庶民的前长水校尉廖立,正迁徙流放于汶山,听到噩耗,大为哀痛地表示: “诸葛丞相死,我一辈子都要老死在这儿了! ”

因为伪造军情被废为庶民的前尚书令李严(当时改名为李平),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更伤心得发病而死。李严被流放后,经常对友人表示,相信有一天诸葛亮一定会原谅他而再度重用他。

诸葛亮这种让政敌都感动的磊落政风,人格魅力,的确是古今难得的大政治家。

诸葛亮为何被后世敬仰

5、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现代人一提到诸葛亮就会想到八个字: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诸葛亮为“忠顺勤劳”。康熙皇帝曾直接表示: “诸葛亮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都对诸葛亮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评价诸葛亮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优秀政治家。

这也表明,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认为诸葛亮拥有大权,却不失节制,决不跋扈欺上、代替皇帝行事,因此很少人会怀疑他有篡位自立的野心。在当时的蜀汉的那种好摆龙门阵、好拉关系的社会环境里,实在不是简单的事。

总而言之,在历代权臣中,诸葛亮做到了以上几点,备受后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