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真相是什么?
科举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说起科举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中国古代,商周实行世袭制、世族世官制,社会等级是凝固的,诸侯世国,大夫世官,士之子恒为士,农子之恒为农;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礼崩乐坏,出现了“士”阶层及家臣制度。汉初刘邦建汉大封诸侯,以后又灭异姓诸侯而封同姓王国,这些封国有如独立的小朝廷。同这种经济结构与政治体制相适应,汉代的取士任官制度是察举制。
刘邦要求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并亲自探视劝勉,安排车辆送这些人到相国府报到,同时报告他们的简历和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察举的诏令。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是每年必须向朝廷荐举定数人才的开始。孝廉意为孝子廉吏,原为二科,后合成一科,并成为察举的主要科目。这标志着察举制度的正式建立。
诸侯、郡守等推荐给朝廷的人,由皇帝任官或提升他们的官职,没有淘汰。文帝、武帝时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试者也须首先被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只定高下,没有取舍。这等于由地方世族掌握任官权,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推荐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标准与测量方法,仅凭察访调查,更无有效的监督机制,必然导致腐败,尤其在武帝时,大土地所有制形成,各地出现了田连阡陌的大族。他们掌握着察举制的推荐权,通过察举制,把持地方政权、步入朝廷,至东汉后期形成累世公卿的政治局面。
魏文帝曹丕针对汉代察举的弊病,于黄初元年(220年)建立了九品中正制,由专职官员“中正”负责考察工作,评价也量化为九等,这是考察方法的一大进步。但因世族垄断“中正”职务,而评价方法也无客观、科学的标准与方法,因此,不久便流弊丛生。入仕的条件主要是家世血缘是否高贵。九品中正制本想加强中央的权力,但在世家大族的把持下,反而变成了保证他们世袭权力的工具,形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享有特权的世族。
隋朝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下诏各州每年推荐三人(制诸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成为科举的开始。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宋朝则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废除行卷公荐之法,建立弥封誊录制度,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和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了一套文官选拨制度,而西方做到这一点还是在近代。
科举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文官政治之先河,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参政,加强了皇权,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隋开科举,至唐五代以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现象不复存在,即使出身于官宦之家,也须与平民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否则也难保其政治地位,平民百姓只要刻苦学习,通过考试,就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据统计,唐代宰相中,有半数以上是进士出身,唐敬宗以后各朝(825—936年)进士出身者在宰相中的比例更高,进士科已成为士子出身入仕的首要途径。明清以后,科举日重,“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各省乡试由学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主持,会试则由礼部在京城举行全国统一考试。则以皇帝的名义举行,试题由皇帝圈定,评卷由皇帝委托大臣“读卷”,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由皇帝钦定,金榜以皇帝名义发布,登进士第者成了“天子门生”。
稳定的选官制度带来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儒学思想作为意识形态浸润着天下士子文人,“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的结合维护了统治者的长期统治,也维护古代社会长期稳定。
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唐五代以后,中国没有再出现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的大分裂,宋以后,除农民起义外,则是民族间互相融合的战争。
在教育与学术发展层面,真正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是科举制。唐宋明经科及进士科策论,元明清以后之进士科,均以儒家经典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所有举子,为了入仕,获得名利,无论家境贫富,是否入学,都必须自幼苦读儒家经典,这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惜时、读书的好风气,他们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孜孜不倦,无论入仕与否,构成了庞大的“士”阶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坚。士为四民之首,士习影响民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都是千古名句。
另一方面,科举制在古代专制独裁的社会环境下,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创制的。科举制把读书、应考 、做官三者联系在一起,读书不单是修身养性所需,而是为了“学而优则仕”,科举使知识与教育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人才培养方面。科举制度造就了古代中国的人才,塑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历史上文韬武略之辈多出自科举,白居易、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也对科举制多有溢美之词。
科举取士任官向平民开放,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调解了统治者与平民之间、地主阶级内部大地主与中小地主、官绅地主与庶民地主之间的关系,巩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
17世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把科举制介绍到欧洲。18世界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的思想家推崇中国的公平和公正制度。直到19世纪,英国公务员的方法和科举十分类似,很大程度上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中国的农业文明毫无疑问是非常璀璨的,他让我们的国民衣食无忧,接受教育,推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我们曾经无比辉煌,但却遗憾于近300年的没落。
-
- 匈奴是如何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的?他们的后裔去哪里了?
-
2024-04-20 15:30:55
-
- 现在中国有朝鲜族吗(我国200万朝鲜族人与朝鲜人一样吗)
-
2024-04-20 15:28:49
-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哪里(成语典故出自《史记》)
-
2024-04-20 09:12:38
-
- 戚夫人做了什么?刘邦那么多的后妃,为什么吕后只针对她?
-
2024-04-20 09:10:32
-
- 斗罗大陆宁风致最后多少级(宁风致为什么只有79级)
-
2024-04-20 09:08:26
-
-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也是瓦剌由盛转衰的关键点?瓦剌为何会迅速奔溃?
-
2024-04-20 09:06:21
-
- 马谡除了失守街亭之外还做过哪些错事?
-
2024-04-20 09:04:15
-
- 宋朝的经济文化在靖康之变发生后,有哪些改变?
-
2024-04-20 09:02:09
-
- 戚夫人到底有什么过人的地方 刘邦为何对她如此着迷
-
2024-04-20 09:00:03
-
- 中国铁路发展史简述(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及变迁进程概括)
-
2024-04-20 08:57:57
-
- 唐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山水田园诗?有何由来
-
2024-04-20 08:55:51
-
- 琦善是个怎样的人(琦善是好人还是坏人)
-
2024-04-20 08:53:46
-
- 历史上新罗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古代新罗位于现在的哪里)
-
2024-04-20 02:37:32
-
- 康熙下江南的时候 康熙为什么要住在曹家
-
2024-04-20 02:35:25
-
- 古代刘秀和刘邦的关系有史书记载吗
-
2024-04-20 02:33:19
-
- 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
2024-04-20 02:31:13
-
- 历史上的朱棣有多深爱徐皇后?
-
2024-04-20 02:29:07
-
- 李叔同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
-
2024-04-20 02:27:01
-
- 黄忠的临终遗言说了什么?赵云听后长叹不止
-
2024-04-20 02:24:54
-
- 朱棣登基后是怎么对待朱允炆的俩儿子的?
-
2024-04-20 02: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