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善纳谏的皇帝是谁呢?
历史上最善纳谏的皇帝是谁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善于纳谏,广泛征求意见以治理天下,在这些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从谏如流的他,与名臣魏徵等人往往为一些朝政大事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大发雷霆,但最后他都能够一一予以采纳。
这样的场面,在贞观一朝的历史上曾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从而被传为千古佳话。李世民也因此而被传统的史书誉为英明之主。
01美玉与巧匠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做到从谏如流,首先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千百年来一幕又一幕的王朝兴亡史告诉他,帝王虽然被尊称为天子,但帝王却是血肉凡胎。帝王既然也是人,就不可能总是正确无误的,与文臣武将相比,他并不一定就是一贯的上智,而臣属们也并不一定就是一贯的下愚。在他看来,“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是很困难的。
就像一个善为文辞的文人,总以为自己才高八斗,无人可比。其实,只要拿大师巨匠的鸿篇巨制一比较,他的文章就会顿然失色。作为帝王,他握有天下权柄,可谓万机操诸人。如果他只是凭借其一人之,发挥其一己之长,虽然废寝忘食,忧劳万分,也无法做到尽美尽善”。
因此,唐太宗对魏徴等人说:“拥有美质的玉,原先只是一块石头,如果没有良工巧匠的精琢细磨,它几乎与瓦砾无别。但是,如果遇到了良工巧匠,它就会变成万世之宝。
我虽然算不上美玉,但却愿意和你们一起切磋。希望你们以仁义来约制我,以道德来激励我。如果我果真能做到道德仁义这样的功业,而你们也都将成为成就这番功业的良工巧匠了。”
李世民自比于石间之玉,而把进谏的臣属视作良工巧匠,这不仅公开承认了自己的不足,而且还同时承认了臣属的高明。在他看来,自己虽然是一位万机独断的帝王,但并不等于自己就是块天生的美玉,尽美尽善,无可挑别。
事实上,自己也像普通的血肉凡胎一样,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就需要作为良工巧匠的臣僚们的“琢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帝王如果得不到臣僚们的规劝和进谏,也就不可能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
02群臣进谏
在李世民的倡导与鼓励下,贞观一朝的二十五年间,谏臣盈廷,讽谏成风。据史学家的统计,前后向他进谏的朝臣不下三十人,除最著名的魏徵外,还有刘泊、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
其中,仅魏一人,就先后进谏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而且每多切中要害。甚至就连后宫中的妃子,也不时地向他进谏。据史书记载,在李世民统治期间,后宫中的贤妃徐氏就曾上过数百言的谏疏。
要想让臣僚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的真实意见进谏给自己,作为帝王本人,就必须注意纳谏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李世民做得也十分成功。刚刚开始,每逢臣僚进谏,他总是端坐在那里,神情威严,一副俨然不可侵犯的样子,致使一些臣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言不达意。
有鉴于此,他马上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见有大臣进谏,总是和颜悦色,并告诉大家:“你们只管进谏,纵使所提意见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不以为忤。”对于那些“谠言直谏”的大臣,他就要求自己“拭目以师友待之”以解除进谏者的忧虑,缩短君臣
有时候,一些大臣由于情绪激动,在进谏时难免会讲出一些过头话,李世民也能够做到不求全责备。他曾总结道:“对于文武百官的口头进谏,主要是看他的用意,而不是看他的巧辩,对于用奏折形式送上的东西,则主要看其是否有理,而不看重其文词
在对待进谏者的态度方面,李世民也力求做到人人平等,从不厚此而薄彼。在他看来,要想集思广益,就不能因人废言,不应当首先看进谏者是什么人,而要注意倾听对方所提意见和批评本身是否正确。
他曾告诉身边的人:“如果进谏者所提意见确有道理,尽管他是仆隶之辈,也应该予以接纳;反之,如果乱说一通,让人不知所云即使贵为王侯卿相,也不能加以采纳
03鼓励臣子直谏
李世民不仅从自身的角度为广开言路排除障碍,而且还时常从进谏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让臣属犯颜直谏。他曾说过“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意思就是说,文武百官长期以来一直侍奉帝王,所以让他们顺着帝王的旨意去办事、说话,是很容易的;但是,让他们犯颜直谏则十分困难。
在李世民看来,大臣之所以不敢违背帝王的旨意,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帝王这方面来看,历史上的许多帝王都独断专行,容不得臣属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果臣下稍有议论,帝王们就会大发雷霆,甚至以“忤逆”的罪名加之;从臣僚本身来看,有些人存有私心杂念担心当面顶撞帝王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于是,他们便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锋芒收将起来,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总是让它烂在心里,从不当面提出
为了让臣属克服私虑,放言畅谈自己的真实意见,李世民就把君臣之道的大道理搬出来。他在总结隋王朝衰亡的原因时说道:“隋朝的灭亡,固然与炀帝的昏庸无道有关,但炀帝一朝的文武百官也不能说不负有重要的责
他们当中不少人位居高官,享受厚禄,但是在国家危亡之秋,却只恋于禄位,而不敢指陈是非,激浊扬清。”在他看来,作为臣子,吃的是皇粮国税,理当有进谏的义务。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良药虽然苦口,但却可以根除你的疾病;忠言虽然逆耳但却有利于你的行为。帝王既然也是人,他就不可能凡事皆是,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
正像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那样,帝王以一人之力岂不是“独断一人之虑也”。正因为如此,帝王们要想治理天下,就必须广泛征求臣民的意见,集思广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李世民的贴身保镖:刘仁愿有多厉害呢?
-
2023-08-07 11:00:26
-
- 盘点蜀汉的四位“安汉将军”,安汉是什么意思?
-
2023-08-07 10:58:11
-
- 李贤:明朝一代名臣,揭秘其传奇人生
-
2023-08-07 10:55:56
-
- 霍去病与霍光,能攘外安内,名扬天下靠的是什么?
-
2023-08-07 10:53:41
-
- 司马懿去世之后 足智多谋的姜维为何打不赢曹军
-
2023-08-07 10:51:26
-
- 魏延能成为蜀汉后期的猛将 魏延到底有什么实力存在
-
2023-08-06 21:22:27
-
- 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 项羽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
2023-08-06 21:20:12
-
- 曹操霸占邹夫人差点丧命,邹夫人后来什么结局?
-
2023-08-06 21:17:58
-
- 朱棣处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发生
-
2023-08-06 21:15:43
-
- 朱高炽在位期间做了哪些事?他为何突然去世?
-
2023-08-06 21:13:28
-
- 揭秘: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
-
2023-08-06 21:11:13
-
- 成蟜率兵伐赵时突然在屯留叛秦,到底是因为什么?
-
2023-08-06 21:08:58
-
- 董卓夺取朝中大权后 董卓都杀了哪些大臣
-
2023-08-06 21:06:43
-
- 三国时期分别被刘备和曹丕誉为召虎的两位名将分别是谁?
-
2023-08-06 21:04:28
-
- 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何能事业名誉双丰收?
-
2023-08-06 21:02:13
-
- 朱祁镇被放过来之后 朱祁钰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手
-
2023-08-06 12:05:13
-
- 唐玄宗为什么一日杀三子 说到底还是手里的权力
-
2023-08-06 12:02:57
-
- 如果被斩需要复立五次,李世民为何定下这条律法?
-
2023-08-06 12:00:42
-
-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朱棣还会选择造反吗?
-
2023-08-06 11:58:27
-
-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
2023-08-06 11: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