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历史 > 正文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

2023-08-26 05:22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

到了现在,很多帝王的墓穴都被挖空了,例如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甚至四十万大军都挖之不动呢?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1)

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

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民国时期,盗墓成风。西北军军阀孙连仲学孙殿英盗掘慈禧和乾隆墓,用军事演习作幌子,带领军队在乾陵安营扎寨,日以继夜地挖了几个月。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由于乾陵完整无好的保留到尽头,被称为中国墓葬修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

狄仁杰一生的四个闪光点之一:品德高尚。

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且勇气十足,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顾全集体或者国家利益。

不仅对自己的长辈孝顺,对别的老人他也孝顺,这就是儒家常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别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那时候也没“碰瓷”这一说,所以看到别人家的老人倒地还是有人敢扶的。在并州,狄仁杰有个同事叫郑崇质,家里老母多病,郑崇质又接到命令,要求他出使国外,那时出使国外可不是美差,走一趟短的要数月,长则好几年,而且路途充满艰险,什么事都有,死人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当时唐朝政府专门有规定,什么级别的使臣出使国外死了享受什么级别的抚恤,可见这差事实在不好干。所以碰到出国这种事,常有人推诿,但是狄仁杰仗义,他对同事说:“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你家老母有病,怎么能让她对万里之外的儿子怀有忧愁!)因此狄仁杰提出代替郑崇质出使,郑崇质的感动可想而知。而且受到感动的还不止他一个,当时狄仁杰的上司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闹矛盾,听说此事后主动对李孝廉说:“吾等岂独无愧耶?”(我们两个听说这事难道不羞愧吗?)于是两人竟然由此和好了。这就叫榜样的力量。一个单位团结一致很困难,因此要立榜样树典型。

正因为一身正气,所以历代对狄仁杰评价极高。刚才说了,同样一件事———比如奉劝武则天立李家人为太子,不立武家人为太子———有的人被历代历史学家们批评是借机给自己谋求长远利益,而狄仁杰,则被认为是为苍生社稷谋福利。这就是行为端正带来的善果。

如意娘

【原文】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⑴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⑵思纷纷:思绪纷乱。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⑷比来:近来

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2)

【作品鉴赏】

《如意娘》“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3)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

【名家点评】

钟惺《名媛诗归》卷九评曰:“看朱成碧”四字本奇, 然尤觉患。 “思纷纷”三字,愦乱颠倒得无可奈何。”“老狐媚甚,不媚不恶。”

谢棒 《四溟诗话》说:“ 凡起句当如曝竹, 骤响易彻” ,“ 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

作者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4)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乾陵是怎么挖的(武则天乾陵未解之谜是怎样的)(5)

中文名

武曌

别 名

武则天、武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624年2月17日

逝世日期

公元705年12月16日

职 业

皇帝、政治家、诗人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废唐,改国号为周

主要成就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代表作品

《臣轨》《如意娘》

籍 贯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

谥 号

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年 号

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在位时间

690年―705年

享 年

82岁

陵 寝

乾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