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赵纫兰:外人说她是保姆,李大钊却说她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2023-12-16 19:19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赵纫兰:外人说她是保姆,李大钊却说她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1933年5月28日,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屈原纪念日,一个用屈原《离骚》中诗句命名的妇女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质朴厚道,却深明大义;她没有学问,甚至字都认不得几个,却有着高尚道德和伟大品行。

这一天,是李大钊的“五七”;这一天,她的妻子赵纫兰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到九泉之下陪伴丈夫的忠魂铁血。

赵纫兰不仅是是李大钊的结发妻子,更是李大钊的革命助手,是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1899年,河北省乐(lào)亭县大黑坨村,刚刚10岁的李大钊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的妻子是比他大6岁的同村人赵纫兰。

屈原的《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李大钊妻子名字中的“纫兰”就源于此,多么美好高洁的名字!她的一生无愧此名。

李大钊从小就没了父母、爷爷奶奶把他拉扯大,早婚对他而言是一种幸福。爷爷快七十了,奶奶病魔缠身,从此他就有了一个是妻似姐的好伴侣,可以安心地继续自己的学业。

1906年,李大钊的爷爷走完了漫长的人生里程,千斤重担一下落到赵纫兰的肩上。她决心挺过艰难困苦,撑起这个家,典当挪借也要扶持丈夫求学。

1907年,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这一读就是六年。赵纫兰在家中勤爬苦做,想尽一切办法供丈夫上学。在这期间,他们的大儿子李葆华和女儿李星华相继来到人间。一个女人,带着一双嗷嗷待乳的儿女,还要千方百计供丈夫读书,这是何等艰难。

李大钊在他的《狱中自述》中写道:“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

离开学校后,李大钊、赵纫兰又有了一个儿子,不久李大钊东渡日本,又是整整三年。三个孩子一个妈,一个女人掌穷家,赵纫兰没有丝毫的怨言,也没有退缩悲观。令她伤心的是,李大钊走后的第一年,不满周岁的儿子被天花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归国后的李大钊去北京创办《甲寅》日刊,他已经连续4年没有同家人共度春节。不久进入北京大学出任图书馆主任,终于有了稳定的工作。1918年暑假后,李大钊将妻儿接到了北京,全家人厮守在一起。

但团聚的日子没有多久。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将陈独秀和李大钊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北洋政府的眼中钉。即便这样,他还得每天不要命地东奔西跑。丈夫忙碌,自己又有了身孕,赵纫兰毅然带着孩子再次回到大黑坨村,让丈夫全心投入革命工作中。

回到了老家两个月后,赵纫兰的又一个女儿炎华出生在大黑坨。李大钊知道“姐”(李大钊对妻子的称呼)一个人在家过得艰难,而且一直都在牵挂着自己,自己也牵挂着家和妻儿。1920年初,李大钊再次将赵纫兰接到北京。结婚20余载,当年十六七岁的少女已经变成了日显憔悴的中年妇女。

这位农村妇女待人诚恳、处事随和,全力支持丈夫,成了令人尊重的教授夫人。当时李大钊拿着每月200元左右的高薪,他把这些钱大多拿去周济学生和工友,留给家里的没有几个子儿。

赵纫兰得知丈夫把钱都花在大事上,毫无怨言,就用过农村日子的办法来应付城市生活,勤俭持家,默默承担着沉重的家庭生活压力。为维持家中生计,赵纫兰想尽办法,甚至偷偷典当家中的衣物救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成为北方组织主要负责人,他更忙了,也更加危险了。这期间,他们又添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赵纫兰已经成了五个孩子的妈。

反动派不仅四处通缉抓捕李大钊,他们的家也频受惊扰,甚至遭到军警搜查。为了守住这个家,让丈夫放心,1924年赵纫兰留下已经长大的儿子李葆华,带着其他儿女又一次回到了大黑坨。

1927年4月6日,赵纫兰和李大钊及其子女都被逮捕,狱中夫妻二人见了最后一面。4月28日,李大钊被害,敌人将赵纫兰和孩子放出来,此时的她刚生下小女儿才三个月。

第二天,赵纫兰得知丈夫被害,悲愤交加,病卧在床,但她很快振作精神。因为丈夫临终嘱托她要将孩子抚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她带着四个孩子(大儿子被组织送到国外了)又一次回到了乐亭老家。

回家以后生活困难,孩子们连学都上不了,她咬牙坚持着,一天天渡过艰难生活。而更令她心疼的是,丈夫牺牲后一直没有下葬,她常常在深夜里痛哭。

1933年,李大钊已牺牲六年,赵纫兰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她必须解决李大钊安葬的事情,否则自己无颜下去见丈夫。终于,在北京大学和党组织的帮助下,丈夫终于入土为安。

那一刻,赵纫兰泪如泉涌,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安葬好丈夫一个月,也就是1933年的端午节,49岁的赵纫兰离开人世,她留下的唯一的遗愿就是葬在丈夫的墓旁。

对于赵纫兰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外人说她是保姆,李大钊却说:“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既是我的妻子,又是我的母亲,还是我的姐姐。”

而勤劳质朴,用一生追随和支持着李大钊的赵纫兰,却说出了更为令人感动的话,“你是为劳苦大众而生,我是为你而生。”

她为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留下了五个孩子,而且教育他们一定要想父亲那样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为民造福。

大儿子李葆华16岁便加入共青团,投身爱国学生运动。“九一八”后从日本回国,先后在上海、北京、河北、山西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0年赴延安,曾担任贺龙的秘书;解放后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职。

次子李光华,母亲病故只有10岁,在党组织和亲友的关怀抚育下成长,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

小儿子李欣华,1927年在大黑坨出生,未能与父亲见过面,母亲逝世他仅5岁,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门头沟师范学校党委书记。

李星华是李大钊长女,母亲走后,她在艰难中挑起生活重担。特殊岁月里,她郁愤成疾,双目失明,但依然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

次女李炎华,在大黑坨小学工作多年,解放后调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