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体坛败类"胡娜:比赛中叛逃美国坑惨中国队!如今却高调回国捞金

2024-10-21 01:54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体坛败类"胡娜:比赛中叛逃美国坑惨中国队!如今却高调回国捞金

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前,点击"关 注"互动!

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引言

1983年之前的胡娜,是国家队的一号“种子选手”,是中国网球领域的新星。

但谁又能想到,这个当时被中国网坛宠爱有加的女孩儿,会在国际比赛期间叛逃,并堂而皇之地用“政治避难”的名义,要求获得美国的庇护。

作为第一个公开申请“政治避难”的公众人物,此次事件引发一系列难以挽回的政治后果。

而身为始作俑者的胡娜,却在32年后选择高调回国举办画展捞金,还振振有词表示自己只是为了“画”……

而她当年出逃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她又是否达成自己的目的了呢?

精心策划的叛逃

1982年7月16日,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胜出,即将迎战联合杯国际网球比赛的第二轮。

在经历了前一场的大获全胜后,大家都很激动,十分期待能在7月21日的赛场上和德国队一较高下。

比赛当天的早晨七点多,中国代表队的成员们准时出现在了餐厅里,准备吃过早饭后集合前往赛场。

队员李心意和胡娜同住一房,但早起的时候李心意就没有见到胡娜,想到胡娜有晨跑的习惯,李心意以为对方在花园跑步,于是并未多想。

直到十几分钟后的吃饭时间,胡娜依旧没有出现,大家这才察觉到异常。

可找遍整个酒店和花园,连带着附近的街道,都没有见到胡娜的身影。

在查看过胡娜房间后,教练沈建球心里更是“轰”得沉了下来。

原因无他——胡娜的房间太正常了。

胡娜的行李还是原样,房间里的床铺、箱子等也没有翻动的痕迹,她的房间正常到不能再正常,只除了胡娜不见了。

她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任何行李物品都没带走。

沈建球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他知道胡娜一直很羡慕美国的训练条件,也曾对美国提出的训练邀约心动过。

一个小时后,胡娜的去向明确了。

她做了最坏的决定:以“政治避难”为由,表示自己在国内受到压迫,请求美国接收自己并给予庇护。

队里的一号种子选手突然不见踪迹,又表示要“政治庇护”,种种词汇压迫着队内每一个人的神经,大家都知道这四个字背后的沉重和牵连,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一时间人心惶惶,接下来的比赛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中国队在这天的比赛中三战皆败,整个队伍在第二天就匆忙返回了旧金山,连惯例的安慰赛也没有参加。

7月23日,美国报纸头版头条写着“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要求政治避难”,配图中的胡娜曾是他们最亲密的队友。

美国媒体用长枪短炮和明褒暗贬的访谈方式送别了他们,他们在惴惴不安中踏上了回国的路,耳边似乎还在回想着美国记者讽刺尖酸的提问,而此时的胡娜,却躲在朋友家中,正在畅想自己的美好未来...

为了此次叛逃,胡娜做了很多准备:

她早就联系好了在酒店外接应自己的朋友,为了不惊动室友李心意,胡娜和衣而眠,趁着李心意熟睡后才出门。

为了不引起酒店工作人员的注意,胡娜拿了一个冰桶作掩护,她早就侦查过,酒店的出口处有一台制冰机,一旦有人发现自己,那么就可以用“出来取冰块”作为掩护。

她为自己做了万全的准备,随身物品全部留在酒店,连用惯了的球拍也不要了。

而胡娜在奔向所谓的“光明”的时候,为自己想好了退路,却全然没有想过,自己的临阵叛逃会给队友、负责的教练们带来怎样的后果。

身为队里的重点培育选手,上有领导重用,下有教练关照的胡娜为何会选择叛逃,作为沈建球口中“最好的网球选手”,胡娜又经历了什么呢?

天才网球少女

胡娜出生于1963年,祖父不仅曾经赢得过全国网球大赛的冠军,还是四川省网球队的主教练,是中国网球事业的元老级别人物。

幼年时期的胡娜,无意中被家里人发现了在网球上的天赋和灵性,而胡娜在网球上确实有悟性又有任性,从7岁那年拿起球拍开始,就彻底迷上了这项运动,用胡娜自己的话说就是:“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

8年后,胡娜获得了全国性比赛的冠军,接下来的各种奖项更是拿到手软,胡娜在各大网球赛事上崭露头角,她的名字也被大家渐渐熟知。

此时的胡娜还是个15、16岁的孩子。

17岁那年,胡娜随中国队前往美国参加白宫杯网球比赛,站在了更大的比赛场上。

此次访问,给胡娜内心带来的极大的震撼,她第一次见识到洗衣机的神奇、专业运动员所使用的自动发球器、体验了淋浴,这些新奇的体验让胡娜看花了眼,也让她的内心产生了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在中国打球,就连洗澡也不能像美国运动员这样随意使用热水,还要控制水量;为什么自己不能站在像美国的中央球场这样广阔的赛场上,迎接更多人的目光和鼓励呢?

美国的物质条件让胡娜内心产生了迷茫和羡慕;而她对于国际网球赛事的执著,则让她内心的天平更加向“留在美国”倾斜。

胡娜的网球生涯堪称顺风顺水,太多太多的赞誉让胡娜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天赋异禀,而美国网球协会以及体育用品商、体育学校等也在此抛来了橄榄枝,表示希望胡娜可以留在美国接受训练,他们可以让胡娜自由参加国际比赛,从而有机会参加排位赛。

对于此时的胡娜来说,她太想站在国际舞台上比赛了,也太想和美国选手那样参加排位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荣誉和认可。

美国一次次热情邀请,更让胡娜头脑发蒙,满心认为如果待在中国,或许会耽误自己的职业发展。

胡娜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领队杨明训其实已经和美国方商议过了,在年底的亚运会结束后,胡娜以及其他三名队友都将前往美国接受训练,但因为涉及到队员的训练安排,所以这些在未出行之前都不能公布。

时间日积月累下,胡娜对现状愈发不满,再多的荣誉也不能缓解她内心的焦虑,她迫切地想要前往美国,开启自己网球事业的新开端。

直到1982年,再一次踏上美国之旅,胡娜的机会到来了。

从酒店拎着冰桶逃出,再到坐在提前安排好的友人的汽车上,胡娜内心是激动的,她认为自己就要有一个全然不同的未来了。

事情截止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用一句“少年意气”来为胡娜解释,毕竟此时的她除了网球,生活里在没有其他,对待事情的确不会考虑的那样周全,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叛逃会给队友们带来多大的打击,可千不该万不该,是她为了自己,而胡编乱造出来自中国的莫须有的“逼迫”,用所谓的“政治庇护”来为自己寻求保护。

胡娜难道真的能够如愿吗?

博弈的棋子

胡娜叛逃后,在朋友家中躲了八个多月,当初向她信誓旦旦的美国人并没有及时为她办理美国国籍,也没有带她参加比赛。

胡娜的申请被送往白宫,曾经极力邀请她的美国人此时也神隐了起来,这件事情被放到了国家层面进行讨论。

而她的叛逃也给了美国极端分子抹黑中国的机会,事件发酵的非常严重,连中国当时的领导人也对此事格外关注。

为了让胡娜安心,中国方表示只希望美国能将胡娜安全送回来,胡娜回国后也不会被惩罚,她仍旧可以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她的后续发展计划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此时的中国,以最大的包容心去处理这件事,在当时的负责人看来,胡娜还只是个不经世的小孩子,而中国允许她犯错。

就胡娜叛逃事件,中国与美国交涉了八个多月,这也让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更加岌岌可危。

为此,中国还提出了三个可能性:让胡娜回国;留胡娜在美国读书;最差的便是美国对胡娜实施政治庇护。

最终,美国在1983年4月4日,批准了胡娜的申请,三天后,中国表示停止两国之间的体育交往。

看似胡娜如愿以偿了,可实际上呢?

8个多月的非法身份让她东躲西藏,担心被移民局遣返;极度压力之下她开始暴饮暴食,再次有机会站在球场上时已经胖了二十多斤。

语言不通让胡娜只能万事亲力亲为,这个在国内光芒万丈的网球新星,在美国却只能每天吃快餐,精打细算省钱打比赛。

或许这也是胡娜唯一的安慰了吧,可以尽情参加比赛,为自己的排名努力。

但经历了这么多事的胡娜,站在球场上时,还会是原来的状态和心境吗?

起起伏伏多年,胡娜WTA单打成绩的成果为75胜97负,双打是45胜67负,而她心心念念的排位赛,最好成绩是世界前50名。

年纪越来越大,胡娜也攒了一身的伤病,最终于29岁选择退役。

这位原本的“亚洲一姐”,没能站到梦想中的颁奖台上,捧起冠军奖杯。

而受到影响的又何止胡娜一人呢?

原本是国家队主教练的沈建球,被调回了地方坐冷板凳;领队和负责政审的领导写了一沓又一沓的检查;室友李心意也被取消了当年参加亚运会的资格……

在沈教练原本的计划中,胡娜这一批队员原本是冲刺亚运会金牌的最佳人选,她和李心意作为队内的种子选手,完全有可能包揽当年的女单或者女双奖项。

胡娜叛逃事件发生后,我国越来越开放包容,在国外赛场上的中国选手也越来越多。

室友李心意也在半年后前往美国接受训练,参加各大赛事,她原本是可以和胡娜一起出行的,她们原本应该是最好的搭档和对手。

1986年,李心意获得亚运会女子网球单打冠军,而属于中国网球在亚运会上“零的突破”迟到了四年。

物是人非

1996年,胡娜移居台湾,并成立了网球俱乐部,以教练的身份培养网球的新力量。

除此之外,胡娜也成为了各大网球赛事的体育解说,直到8年后,因为弟弟病逝,胡娜才带着父母回到了内地。

2014年,胡娜回国举办画展,但很显然,相比于她的画,大家更在意胡娜当年的叛逃,认为此时的办画展是为了借机“捞金”,只会让她更加不体面,对此胡娜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表示为:“年少不成熟”,并认为办画展只是为了宣传自己的画作而已。

显然,胡娜的话起不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或者说,没有人能够从当年胡娜的叛逃中释怀,她的“冲动”成为了西方国家丑化中国的借口,虽然中国没有对她拒之门外,但历史的伤疤不会消退。

胡娜想要站在更大的赛场上无可厚非,但捏造事实,以“政治避难”为理由,通过背刺祖国达成目标,大可不必。

就像沈建球教练的评价那样:“至少,对任何中国人而言,不愿再看见有第二个胡娜吧。

参考资料:

1. 1983年胡娜“政治避难”风波 52·《共产党员》,2012年.08期

2. 当事人眼中的“胡娜事件”始末.《中国青年报》.2014.-12-17

3. 出走美国32年的前网球选手胡娜回中国办画展.《网球》.2014-11-18

4. 媒体斥责胡娜:5000年中华文明不原谅叛国者.《环球时报》.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