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曲艺作家梁左先生43年里的路和一生的故事

2024-12-24 19:25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曲艺作家梁左先生43年里的路和一生的故事

梁左,1957年9月3日生于中国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他一生创作了众多广受好评的喜剧作品。

1976年中学毕业后于北京平谷县农村插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国家教育部任职。198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教授汉语。1991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梁左从事喜剧事业,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勤奋和努力透支了自己的健康。2001年5月19日凌晨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去世,终年仅44岁。

梁左死后,其好友著名作家王朔为其写了悼词。其母谌容委托王朔整理、主编了一本收录梁左的相声、小品、情景喜剧及电视喜剧作品摘录的《笑忘书--梁左作品选》,其中还不乏一些,未曾发表过的的小说、纪实文学和散文随笔。由此可以窥视到出梁左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

一般人知道他惯于搞笑,从前些年的相声到近几年的情景喜剧都很有影响。你可以品头 论足说他搞得未必都好,但离了他,只怕更不像话。相声,由于他的介入,曾经有一番中兴迹象;情景喜剧,说他是第一人略嫌肉麻却也基本属实。后来梁左出幽默小说集了,说起来也是顺理成章。这小说集收的是梁左近20年间的零碎作品。一个人光写东西就写了20年,听上去够老的,但你也可以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这样跨度才能看清一种新语言的发育过程,从粗犷到圆熟。就算我给梁左戴高帽,我以为老梁的语言在"新北京话写作"各路人马中是自立门户的(这在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可说是达到顶点。语言一贯犀利顽皮的王朔如今却只能在挽联上含悲写到:写相声编电视半生笔耕把欢笑留在人间,爱家人暖朋友一世细心将梦想带到天国。

人物生平轶事

梁左,英年早逝,时年43岁。 留给深爱他的亲人、朋友、观众深深的震动和无尽的痛惜。在清理梁左遗物时,人们惊呆了,不足50平米的简陋居室里,书房兼做卧室,除了自己的笔记、作品和购买的书籍外,几乎别无他物。被人爱称为喜剧大师的梁左,竟然是在这种环境中,给别人送去快乐和欢笑的!梁左对小说有一种固执的热爱。言语之间,似乎小说是正房,相声和情景喜剧只是暂时纳妾和养的外宅。他说:我迟早要写小说的。从四篇作品中,读者已经能够看到梁左对于小说特殊的想象力。

梁左也曾以为自己是要拿诺贝尔奖的,王朔劝过他:"相声你也祸害了,情景喜剧你也是头牌,该往我们小说里搅和搅和了。"他美滋滋地说:"真的,全瞧我了?"有时他在剧本里用了个特别得意的情节,就会和英达说:"老英达你看这个情节怎么样?我原本是打算留给我的小说――直接拿诺贝尔奖的!要不是你们都一死儿地求我,能这么随便用到这破戏里吗?"

在梁天的回忆中,梁左上小学时就开始发表文章,诗、歌词、大鼓、快板,没有他不写的题材。1977年又考上北大中文系,而梁天从部队转业后当工人,他们哥儿俩几乎不交流精神层面的内容。"他在这儿,我在那儿。"梁天用手比出差距极远的样子。母亲谌容是作家,也从未教过梁左写作,如果非要谈到帮助的话,那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当时说完《如此照相》的姜昆正面临事业瓶颈,来找谌容求教,遇到了梁左,也遇到了新写的小说《虎口遐想》。姜昆劝他说:"你写小说写多少篇人家才认识你?写相声上春晚一夜就红了。"梁左是最经不起恭维的人,当时就同意把小说改成相声。

姜昆也曾嘀咕过,梁左那些书呆子气十足的、纯书面语言的长句子组成的包袱,一般情况下是不符合相声创作规律的。可《虎口遐想》就是那时最火的节目之一,也是梁左反响最好的相声,这和他的相声选材有关。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梁左一直没有脱离基层。他曾在北京平谷插队,这段日子被他写成小说《太平庄旧事》,在《我爱我家》里,也能看到和平和贾志国对知青生活的回忆。返城后,梁左先是在教育部工作,对机关生活十分熟悉,后来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临终前,他的身份是北京语言学院的老师。他有很多年住在东直门的大菊胡同,每天跟街道大妈处在一块。他喜剧里最经典的一段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抓坏人,那坏人得多大年纪呀!"就是来自大杂院生活。

在他早期相声里,胡同生活的痕迹随处可见。物价、就业、街道工作,这些底层生活是他的主要题材。梁左的好友刘震云对他的分析十分准确:"首先是站在一个平民的立场上,这种平民的立场表现在,比如和朋友日常的聊天中,他所讲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平民老百姓的故事或旧社会的市井故事,他对世界的这个部分特别感兴趣。但是如果只是把这些故事原封不动地说出来,大家上街随便去看场景就行了,就不需要再看梁左的情景喜剧了。他在写平民百姓生活的时候加进了很多知识分子的文化含量。正是这种文化含量使这些司空见惯的平民的生活得到了升华,这就是梁左的作品让所有人喜爱的根本原因。"

王朔经常取笑梁左写的是"大众庸俗喜剧",因为梁左管自己从事的事业叫"大众通俗喜剧"。梁天说,梁左从不以写喜剧为低人一等,他自己觉得相声幽默,所以才写。那时他写一段相声才挣50块钱,从居住条件看,梁左也实在算不上热爱物质生活的人。当情景喜剧的编剧不乏钱的因素,他当时缺一笔钱,英达又苦求他,他觉得面子、里子都有了,自然乐意。

《我爱我家》一直没有在北京台播出过,它在第一年获得的褒贬不一,有很多老干部看了不开心,认为文兴宇饰演的老傅有损老干部形象。第一集《发挥余热》就有讽刺性,准确把握了"老有所为"的心态。虽然这种讽刺是温情、善意的,那一年它还是被有的媒体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没想到如今成了不可逾越的经典。其实"老傅"这个人物有英若诚和范荣康的影子,剧中老傅的儿子姓贾,这就和梁左与他爸爸的情况相同。两个老头儿平时很爱开玩笑,他们看完后并不觉得被讽刺,反而很喜欢。英达也曾经对记者表示过,再也不可能有当时的环境。《我爱我家》基本上没有使用方言,被王朔称为"新北京话"写作,这在今天的喜剧创作中也很少见了。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是普通话,但这部剧中使用了大量的改良"文革"语言,像和平的妈妈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我们!我们!"不仅老太太,连贾圆圆也是满口这类词汇,在当时非常新鲜。有一集是和平生病,记忆回到了"文革"初期,老傅为了让时间进程加快,一挥手就粉碎了"四人帮",顺便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开了。在今天的喜剧中,这样的手法被反复使用。

梁左对马三立十分推崇,他举过一个例子:"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棉帽子戴……"梁左称这段是了不起的意识流,马三立上过高中,确实是老一辈相声演员中文化最高的。

梁左在相声中也没少用过他的文学底子,《虎口遐想》中的小青年掉进虎山,从众人解裤带想到姑娘的裙带,再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就是一段意识流描写。

梁左曾经给姜昆写过相声剧《明春曲》,他临终前正在写的是《闲人马大姐》,他给梁天最后写的《有人爱没人疼》至今没有播出。梁天曾想把梁左的小说《侦破爱情》和《电影厂的招待所》改编成电视剧,后者描写了北影厂招待所、小食堂里各种寻梦的文艺男女青年,都不属于喜剧。在刘震云看来,梁左的笑里藏着悲痛和眼泪,他总是把沉重的事儿用玩笑的口气说出来。梁天也说:"悲到极限才能出喜。"就像他生前写过《我们死了以后会怎样》,也似乎带有某种预言性质。在他去世5年后,姜昆准备搞一个梁左作品专场晚会来纪念他的贡献;他的女儿梁青儿已经20岁了,在美国读英国文学,开始写小说,准备继承爸爸的衣钵。

·梁左语录

我敢于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她已经卸下了五千

年来因袭的重担 ;她不再老念叨自己"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什么的;她的目光由依恋过去而变为展望未来;她的追求由虚无缥缈而变得明白实在;她如同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至于我所梦想的个人未来生活,也就是成为这年轻的中国的一名年轻的公民。虽然,那时我已进入老年,但我希望自己仍然像年轻人那样纯洁、聪明、潇洒、快活,走自己的路,作自己的事,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或许,我做不到,我也会变得对那时的年轻人特别看不惯,动不动就爱批评教育他们,爱吹自己当年如何辉煌,非让他们也按我的方式生活……不过那也不要紧,因为那时的中国已是年轻的中国了,我这样做将为社会所不容,逼我改过自新。

创作生涯

早期相声创作

梁左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曾在多种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1986年他开始相声研究和创作,并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为名噪一时的著名相声作家,他的相声作品兼文学性与现实性的特点,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给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间他与姜昆一同创作了《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小偷公司》、《特大新闻》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相声名篇。使得梁左、姜昆的相声在当时独成一派,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节目上几乎是独领风骚。他所作出的贡献对相声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交的中兴起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巨大作用。

情景喜剧创作

梁左1992年投身电视情景喜剧的研究和写作

,他和英达合作推出的120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情景喜剧在中国第一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在该剧中任总编剧和总文学师,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手段与情景喜剧的语言形式相结合,加之扎实的故事结构,使该剧在当时观获得了的巨大反响和广泛认同,一改中国人对喜剧的传统观念,引领中国喜剧工作者进入了中国喜剧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并成就了一批新一代的喜剧明星。该剧一经推出便在全国疯狂播映,经久不衰,至今仍不断重播,他深深影响了每一个经历过90年代的中国观众。

自《我爱我家》之后梁左又创作了一系列的电视情景喜剧及电视系列剧。其中他自编自导的情景喜剧《临时家庭》再度获得观众的好评;而以风趣的调侃为特点的电视剧喜剧《一手托两家》则是梁左在喜剧事业上的又一次探索;《闲人马大姐》则是他生前最后一部力作。

主要作品

相声

《虎口遐想》、《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电梯奇遇》、《着急》、《美丽畅想曲》、《家庭喜剧》《老人话时代》、《是我不是我》、《学说话》、《大美人》、 《老人与时代》、《捕风捉影》

电视喜剧

《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美好生活》、《临时家庭》(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