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8070,曾经隐秘于沂蒙山深处的兵工厂,国营山东半导体厂旧址

2023-12-02 14:28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8070,曾经隐秘于沂蒙山深处的兵工厂,国营山东半导体厂旧址

在山东沂蒙山腹地,位于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杨庄村(原)的山沟里,有一座原国营山东半导体厂,该厂生产的晶体管,被大量用于雷达、电台、卫星之中。1976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上,就使用了该厂生产的高频反压晶体管。

8070兵工厂的建设

国营山东半导体厂始建于1970年,军工代号为“国营8070厂”。那时,一群来自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热血青年,汇集在这荒山秃岭之间,艰苦创业,李庆年就是其中之一。

李庆年这群青年,大多数是学生,大的十七八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其中一个临沂的女同学,只有13岁。今天看来,这些还都是天真烂漫的孩子,然而正是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连绵起伏的沂蒙山区,要在这山沟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备战备荒为人民”,为“小三线”建设添砖加瓦,为山东的电子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

苦吗?苦。李庆年回忆说,刚下车时,到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山,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吃,在当地农民家的院子里搭个棚子、架个锅就是伙房,谈不上什么卫生条件,遇上下雨,吃饭都很麻烦。住,抱捆麦秸往地上一铺,放上行李就是床。由于地太潮湿,一个月后,掀开地铺一看,麦秸上落下的麦粒竟出了麦芽。在此期间,好多人拉肚子。宿舍在山上,厕所在山下,生活上的不方便可想而知。

要洗澡,就更困难了,需要步行4km山路到周边的煤矿去解决。面对这样的条件,要在这荒山野岭上建一座大型厂房谈何容易!没有砖瓦,石头遍地。李庆年们硬是用一块块石头盖起了座座厂房和宿舍。

当年生产照片,来自网络

没有水,他们就想办法打深井。运输工具缺乏,就用人抬,用肩扛,一天下来,骨头就像散了架。但学生们硬是把一袋袋水泥,一筐筐沙子从山下运到山顶,建起了两座蓄水池,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难题。

条件虽苦,但没有一个人后悔。李庆年回忆说,正是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沂蒙山精神”,他们“边设计、边建设、边投产”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们的产品跟着卫星上了天。

为尽快掌握生产工艺,厂里派生产骨干到济南、杭州等地学习。为解决工艺上的难题,工程技术人员通宵达旦地带领建设者反复试验。为了解决生产用氢气和氧气的问题,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了氢气站和氧气站,除去自给之外,还供其他兄弟厂家用气。

8070兵工厂的辉煌

8070旧址

20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为了在战争爆发时能够保存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国家做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战略部署,将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其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在中国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地区,包括13个省、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建设工业基地,特别是军事工业基地。并为此成立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直接隶属国务院指挥。

8070旧址

建厂初期,该厂的主要技术骨干力量大多从原山东生产建设八三厂(淄博市王村)调入,其他人员来自济南、青岛、烟台、临沂、胶县(现胶州市)等,后陆续调入一批军转干部任中层领导,有部分军转千部充实到后勤保卫等部门任职。

短短几年内,8070兵工厂就发展成为山东省为数不多的电子类大型企业。那时,厂里建有医院、幼儿园、日用品商店,公共汽车直接通到厂里。此外,厂里还定期放映电影并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时常组织巡回演出。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进厂的年轻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厂里办起了“721”大学,为学生们学文化、学技术创造条件。

8070兵工厂的历史追忆

8070旧址

8070兵工厂曾是一代人的追忆。辉煌时期,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曾到沂源8070厂等军工企业视察,并在沂源县召开了全国小三线军工企业建设现场会。

1974年,山东省国防工办撤消,部队撤走,8070厂移交给山东省电子局。上世纪80年代初,8070厂实行“军转民”。后来,8070厂搬迁到山东安丘市,改称山东安丘8070厂,主营电工电气和电子元器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营第8070厂又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

如今,沂源县深山中的8070厂建筑,除了一部分建筑被利用外,大部分已经荒废,这里成为了8070厂人的寻根之地,也成为沂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文化之所,使一代人重温那段热火朝天、青春激昂的芳华岁月。

(本文根据李庆年文章、《山东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丛书·回忆录》等资料整理,文章图片不具有任何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