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司母戊鼎的简介(后母戊鼎简介)

2024-01-28 13:3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司母戊鼎的简介(后母戊鼎简介)

司母戊鼎标准照

2011年3月6日中午,我记得刚吃过午饭,看着中央一套,新闻中播报了这样一则新闻:“司母戊鼎”经专家研究,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了考古、文物、历史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圈子。

名字还能随便改?

5天后,新修整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在青铜器展厅,“司母戊鼎”被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算是“板上钉钉”了。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到底该读司母戊还是后母戊。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经历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行到第8个年头,河南安阳武官村有兄弟俩在地里翻土,突然,兄弟俩感觉地下好像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再一敲,还有金属响声。兄弟俩知道,自己脚底下这片沃土,是3000多年前商朝的首都,或许地下是个什么宝贝。他们于是挖开泥土,挖了很长很长时间,居然挖出来一个半人多高,锈迹斑斑的四条腿的方形“大铜炉”。这个“大铜炉”很大很沉,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合力才把它弄回家。

当年的挖掘者指认司母戊鼎出土地点

武官村挖出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日本侵略者觊觎中国的宝贝,想把这个大家伙据为己有。日本人多次来寻找,村民为了不让中国的宝贝落入侵略者之手,就将“大铜炉”分成几块埋入地下藏了起来,据说还弄了一件赝品青铜器埋在自家院中,骗过了日本人的搜查。最终,这件国宝幸运地度过了动荡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铜炉”被运往首都南京。在“中央博物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博物院展出。专家说,这是一件商代的大铜鼎。展出期间,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大多都前来参观过。后来国民党逃往台湾,大鼎因为过于沉重,落在了机场。后来解放军将其转交给南京博物院。再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大鼎运往北京,展出至今。

司母戊鼎在南京展出

大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大鼎整体呈长方体,器壁厚,双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体,下接四柱状足,庄严,肃穆。展出期间,民众无不啧啧称叹。

鼎耳上的纹饰

二、铭文释读有争议

一般青铜器的命名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后一个字一般是这件器物的种类,如鼎、豆、壶、盘、尊等。而这件青铜器因为种类是鼎,所以叫XX鼎。具体是什么鼎,就要根据该器物是否有铭文来判断。若有铭文,就用铭文中能够体现器物主人名字的字作为鼎的名字。这件大鼎上,一共有3字铭文。

司母戊鼎和铭文拓片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释读了这三个字是“司母戊”!

“母戊”是一位叫“戊”的母亲,“司”是指祀、祠,意思为祭祀。合起来说,应该理解为祭祀母亲戊的铜鼎。这种说法于省吾、胡厚宣等古文字大家也都表示认同,所以“司母戊鼎”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郭沫若先生晚年

可是没想到,到了1962年,有位叫金祥恒的学者写了篇文章叫《释后》,在文章中他提出,甲骨文、金文中以前读的“司”字,应该释为“后”,表达的含义应该是“发号君令”的人。

又过了几年,一位叫丁骕的学者在他写的论文《说后》中,也对甲骨文的“司”与“后”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两个字原本是一个字,“司”是本字,而“后”是假借字。“司”假借为“后”的情况只适用于称呼母,如“后母辛”“后母戊”,表示尊崇的意思。

三、客观理性的看法

读“司”或读“后”,看上去都有道理,让人看得云里雾里。那到底该如何释读呢?其实抽丝剥茧,还是可以有一些较为明确的说法的。

其一,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司,从反后”,解释成大白话就是,“司”字为“后”字的反写。但书中只从字体上说了这两个字的关系,并没有提及这两字在意义上可以相互转换。而《说文解字》对于“司”字义的解释与“后”也并不同,“司,臣司事於外者”,而“后,继体君也”。可见这两个字含义不一样。

司母戊大方鼎

其二,我们再从甲骨文、金文中看看“司”字和“后”字吧。在甲骨文、金文材料中,“司”的写法与“后”的写法其实不一样,“后”一般写作“毓”。这在《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中均有著录。而“毓”作“后”时,早期的含义多指男性的先公、先王。“后”指王后或女性,可能要到春秋战国以后才有这样的意思了。并且“后”这样的字形,在春秋时期的金文中才真正出现。

文史君说

这样一来,大鼎上的三个字该如何释读其实已经很清楚了。郭沫若先生的释读其实是对的,读为“司母戊”,意思应该是“祭祀母亲戊”。总的来说有这样三点理由:

第一,在这里,“司”是祭祀或者“嗣”,“嗣母”即王储之生母。“戊”作人名。而如果把第一字释为“后”的话,那么母戊的身份就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后母”而在商代没有这种身份。

第二,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商代没有“后”制,“后”制是西周之后才出现的君王的配偶,若在这里理解为“后母戊”是指君王的配偶,那是“关公战秦琼”的错误了。

殷墟遗址复原的司母戊鼎

第三,有人将后母戊的“后”与皇天后土的“后”相等同,认为“后”是伟大、了不起的意思。这是没有理解“后土”的含义,因为“后土”的“后”字是“君后”的意思,没有伟大的含义,且“后土”是男性,这里若读成“后母”,则改变了词性,错放了人物关系。所以说,这件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青铜器上的三字铭文,“司母戊”的命名是要优于“后母戊”的。

参考文献

李维明:《司母戊鼎略说》,《中原文物》2014年第1期。

杜廼松:《司母戊鼎铭文形音义研究》,《中国文物报》2016年8月12日。

曹定云:《论殷周时代“司”、“后”二字形义及其区分———兼论“司母戊鼎”不可改名为“后母戊鼎”》,《殷都学刊》2012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召燕不读书)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33138 马承源 主编

¥45

购买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