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秋分三候分别是什么,俗语节气中一候二候三候是指什么月份?

2023-08-12 04:01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秋分三候分别是什么,俗语节气中一候二候三候是指什么月份?

俗语节气中一候二候三候是指什么月份

比如今年夏至是6月21号,那么21号那天就是初候(鹿角解),26号那天是二候(蜩始鸣),7月1号那天是三候(半夏生)。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俗语节气中一候二候三候是指什么月份

秋分三候读音

秋qiu一声,分fen一声,三san一声,候hou四声。

秋分三候读音

侯是什么时间单位

“候”是古代气候学上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就是说一候是五天,3个“一候”恰好是15天,正好等于一个节气的长度。正因为如此,一个节气才被称为“三候”。因此,就会有立春三候、芒种三候、立秋三候、秋分三候等不同的说法。

冬至春分秋分夏至的时间和特点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的特点是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 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

春分的时间在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送春牛图也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此外,祭祀百鸟、粘雀子嘴等春分习俗,也都承载着人们对于农耕时节的期盼。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夏至,是廿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 , 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渐渐也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