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刘伯温临终预言: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余年后预言成真

2024-07-14 18:3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刘伯温临终预言: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余年后预言成真

《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时朝中王涣为官深得民心,处理案件果断恰当。他常平反冤案,“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用聪明的方法揭露隐藏的罪恶,惩治犯人,众人认为王涣是“神机妙算”之人。古来“神机妙算”之人不在少数,王涣只是其中之一。

熟悉元末明初这一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作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有一个人不可不提,那就是刘伯温。刘伯温神机妙算,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道路上,他功不可没,因此,又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一说。

刘伯温的神机妙算人尽皆知,他在生前曾立过不少预言,而这些预言也基本上都能得以实现,因此朱元璋对刘伯温十分信赖。他一生中立下过不少预言,在逝世之前还曾留过一段遗言给自己的儿子。刘伯温临终预言: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余年后预言成真。

刘伯温的出众是从小就体现出来的。刘伯温生于浙江青田县南田山,南田在史料记载中被称为72福地中之一。除了生长环境,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父亲从小就悉心栽培刘伯温,教他读书写字,在12岁这年,他一举考中秀才,这让他在乡里有了神童的美名。

14岁时,他就跟随老师习读春秋经。在同龄人当中春秋经属于晦涩不易懂的书籍,同窗都都只能熟读,而不能详细了解其中的意思。刘伯温却读了两遍之后,就能把通书都背出来。不仅如此,他还通晓文意,能根据文章阐发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是前人所没有的。老师大为震惊,以为他是曾读过这些篇章,但又考察了几段之后,发现这个学生确实是天资过人。

17岁时,刘伯温开始跟随老师学习理学,同样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并称他为奇才,说他一定能光耀门楣。元统元年,刘伯温进京赴考,一举中了进士。但因为元末时期政局混乱,战乱纷起,刘伯温只能在家闲赋三年。

三年后,他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在职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对于当地的贪官污吏和作恶的乡绅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百姓都纷纷感激他。由于性情刚正不阿,他在仕途中几起几落,最终都因为元末时统治者的无能,腐败和朝政的混乱而心灰意冷。

1360年,朱元璋请刘伯温为自己谋划,在处理陈友谅东上的问题上,刘伯温与众人意见不同。他建议要在陈友谅处于气焰嚣张,目中无人之时把他拿下,而把那些动摇军心提议逃跑的人军法处置。另一方面,大开府库,犒劳军士以稳定军心,果然在刘伯温的谋划下陈友谅被挫败。

刘伯温军事方面的才能让朱元璋十分惊叹,也时常说,伯温犹如“吾之子房”。刘伯温的才能也绝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上,他还精通天文学知识。当夜观天象时,发现星宿位置有异,便让朱元璋下罪己诏,以免引发刀兵祸乱。当遭逢大旱之时,他又请求朱元璋处理积累许久的冤案,大量冤案得以平反,天空也开始下起瓢泼大雨。

刘伯温虽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请他做丞相,他也拒绝了,认为自己性格太过刚直,并不适合这一职位。朱元璋又问几位大臣能否胜任,刘伯温都一一列举他们不能胜任的理由。也正是这几句话为他日后树敌埋下因由,这其中得罪的就有胡惟庸。

洪武四年,刘伯温告老还乡。虽然他退出庙堂,但胡惟庸因为前事仍然对他怀恨在心,便趁机向朱元璋进谗言,说他有谋反之意。朱元璋生性本就生性多疑,面对刘伯温不在掌控内也有所猜忌。刘伯温恰感风寒,胡惟庸带御医前去看望,在吃了胡惟庸开了药之后,刘伯温身体更加不适。

最终刘伯温在65岁病逝。他的死因也有一些疑点,他告知朱元璋自己吃了胡惟庸开的药身体状况更差了,然而并没有得到重视。想必这位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该是多么心灰意冷。

而他死前还立下一则预言,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刘家九代之后,必出奇才。刘瑜作为刘氏家族刘伯温的第九代孙,在嘉靖刑部侍郎的上奏下世袭了爵位,入朝廷封官。不得不说,这是预言的实现而并非巧合,“神机妙算刘伯温”不虚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