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王者荣耀乱象 人民网大批

2024-10-31 12:13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王者荣耀乱象 人民网大批

近日来 王者荣耀可谓是全民时代,上至80岁下至8岁都会玩。用男女老少这句话一点毛病也没有,可以最近这个“全民游戏”遇上了大麻烦。

一个人玩游戏入迷能迷到什么境界?

一个好好的年轻人因为玩游戏,活生生地把自己玩成了褥疮、肾功能不全、皮肤溃烂、严重脱水,整个人躺在尿失禁后湿哒哒的床上而不自知……

在急诊室里,医生都感叹起来:再晚点送来,他就得搭上命了啊。

妈妈心痛:

这么多年一直与网游争夺孩子

没想到输得这么惨

“才20出头,真当造孽啊!”

“回家就要把我们小孩盯紧点,玩疯了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唉!”

这几天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不少病人和家属们窃窃私语的话题,都锁定在了这个靠墙病床上侧身躺着、一言不发的年轻人身上。

“要治疗他的肉体痛苦目前看来问题不大,但想帮他戒掉网瘾,就困难得多了。”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美齐说。

阿强的家人告诉记者,阿强从13岁开始沉溺网游 ,“ 他从小还是可以的,自从上网玩游戏以后,简直换了个人似的。” 阿强的妈妈说起儿子这10年的变化,虽怒其不争,但还是心痛地红了眼,“这么多年一直与网游争夺孩子 ,没想到输得这么惨! ”

阿强是浙江南部一个小县城的人,上学的时候多次逃课到网吧通宵打游戏,就这样的学习态度,只能让他勉强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

没有大学文凭,工作难找,阿强更加心安地在家里玩起了游戏,甚至还迷上了网络赌博,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后来还向网络高利息借贷平台借钱—— 据家属粗略统计,阿强借的钱足有6万多元。

担心他继续痴迷网游,阿强的父母千方百计帮他找了份工作,可阿强觉得待在家,时常要听父母唠叨,妨碍了自己的“爱好”。干了一段时间后,阿强辞掉工作,今年4月独自前往杭州打工。

然而打工只是个幌子,阿强换了个没人管束的城市,更加沉迷游戏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最近被人民网给批评了。昨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称,《王者荣耀》面向社会不断在释放负能量,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据国外数据机构统计,《王者荣耀》目前已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游戏,一季度收入60亿元,为全球营收最高的游戏。游戏注册用户破2亿,一个皮肤一天就卖了1.5个亿。腾讯2017年一季报则显示,其智能手机游戏收入为129亿元,同比增长57%。

小学生玩家占据“王者荣耀”用户57%以上。对此数据,腾讯表示否认,称12岁以下玩家约占比3.62%。

官方数据公示注册用户超过2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每天开局8000万场的“国民游戏”。

这意味着,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而其中女性占比为54.1%;从年龄层来看,15-19岁占比22.2%,20至24岁占比27.0%,25至29岁占比25.4%。

人民网文章中称: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腾讯)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不止于“三板斧”,如何给游戏立规矩,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未成年人有多沉迷这款游戏?

文汇报报道提到,上海一所知名高中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晚上一登录账号,认识的同学差不多占班级四五成;静安区的一所公办小学三年级学生鹿鹿告诉记者,30多人的班级中,近20人在玩《王者荣耀》,学生们还为此特别组建了微信群。

对此,不少小学校长感到愕然。他们指出,该款游戏首页标明“本网络游戏适合年满16岁以上的用户使用”,事实上,游戏设计者没有把好年龄关,仍旧有众多低于16岁的孩子陷入游戏中。到目前为止,未实名注册的账号仍然可以“畅玩”该游戏。

孩子沉迷了,谁该负责?中国新闻周刊评论认为,企业应该负主要责任:

如今,手游是诱人蛋糕,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如果他们都寻求未成年人青睐,无疑是社会的大麻烦。对付沉迷的熊孩子,在监督上掌握主动权的企业无疑应负主要责任,这才是平衡商业利益的正途。

但也有观点指出,“沉迷”其实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常态,而且光靠怒怼,也解不了孩子对《王者荣耀》的“瘾”。《新文化报》评论员牛角表示:

最近的互联网舆论,有一种对手机游戏妖魔化的趋势,感觉手机游戏就是魔鬼,就是毒品,最好一禁了之。

说起来,这样的论调,我们在每一个新鲜事物诞生之初就会听到一次,少年儿童们曾经沉迷于动画片、沉迷于追星、沉迷于电子游戏、沉迷于电脑……然后,一代代儿童就在这样的“沉迷”中渐渐长大,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地方。

……

我说这些当然不是为手机游戏开脱,我只是想说,很多舆论夸大了手机游戏的危害性,把它看做是洪水猛兽,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就算是把手机游戏都给关闭了,孩子们就没地儿花钱了吗?我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游戏,我们不是照样偷父母的钱去打游戏?外界的诱惑永远存在,堵是堵不住的。

最后,每经小编想说的是,不论是哪个年代的小学生,都存在“自控能力差,行为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情况,但别忘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一个行为特点:向父母学习,模仿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

有多少成年人,做着不喜欢的、单调重复的工作,下班回家便看剧、打麻将或是打游戏,“沉迷”在自己的爱好里排解焦虑。如果一款手机游戏都能成为让孩子沉迷不悟的“毒药”,那么,他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与他朝夕相处的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