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禹城漯川花雨的“漯”念什么?是何意?

2023-12-02 14:40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禹城漯川花雨的“漯”念什么?是何意?

禹城市民众所周知,与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相伴的漯川花雨今年建设并面世,市民群众普遍点赞。它如何规划、什么模样、基础数据是多少,大禹文产中心带你共享相关知识。

01

漯川花雨

漯川花雨以建设路、北外环路、徒骇河右岸堤顶路、老城街为四至。

规划的督杨街西延横穿花雨,西接徒骇河右岸堤顶路。

西侧平行于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东侧毗邻中央创新区和督杨实验学校,总长度约2000米,纵深宽300米。

漯川花雨面积有多大?为了容易记忆,我们把数据均取了整:

占地60万平方米,折合900亩;其中,35万平方米折合525亩栽植花灌木,25万平方米折合375亩建成混播花海。

漯川花雨规划分区:梅园,樱花园,海棠园,桃花园,混播花海。

漯川花雨的建设,改善了城市整体形象特别是城区北部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了客商投资禹城建设禹城的热情和关注度。

02

漯川花雨的漯怎么读

首先告诉诸位,此字为多音字。

《新华字典》注释:3种读音:tà,luò,lěi。

禹城建设的漯川花雨是读tà,不读其他2种读音。

漯,tà,〔漯河〕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编者注:禹城辛寨镇有一村叫漯河村,读音即为tà。)

漯,luò,〔漯河〕地名,在中国河南省中部偏南、京广铁路线上,滨临沙、澧两河间。

漯,lěi,古水名。又名治水。上游为今桑干河、中段为永定河、下游为海河之河流。发源于山西省神池县东,向东流经河北省至天津入海。

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第987页注释:

一读luò(洛),见漯河。

二读tà(榻),见漯水。一作漯川。黄河下游主要支津之一。《书·禹贡》述兖州道作“浮于济、漯,达于河”。《史记·河渠书》:禹导河至大邳,“乃厮二渠,以引其河”,二渠即黄河干流和漯川。故道自今河南浚县西南别黄河东北流经濮阳、范县、山东莘县、聊城、(编者注:禹城)、临邑、滨县等县境入海,见《水经·河水注》。按今山东徒骇河俗名土河,“土”、“漯”音近,河道经流又大致和《水经注》所述范县以下的漯水相合,当即古漯水的残余而稍有迁改。

综上:禹城的漯川花雨读tà无误,读luò不妥。

当然,我们只是普及知识,至于百姓读哪个音,也应入乡随俗、顺其自然。

03

漯川花雨相邻的督杨是咋回事

督杨,一作都阳,也作督扬。

古书记载:唐代建的古禹城县城,南门名“禹迹”,东门名“祝阿”,西门名“鬲津”,北门名“都阳”。“禹迹”指此地有大禹足迹;“祝阿”指此城源于祝阿县;“鬲津”指此城临近鬲津河;“都阳”指高地的国都。

封建社会中,国都是统治中心,没有确凿的事由,是无人敢取其名的。这也足以说明此地近处有古国都。

据禹城市大禹文化研究会李明华著文称:明嘉靖十三年至二十一年(1534—1542)的8年里,禹城县城得以重修。明万历四年(1576),为加固城防,对老城墙的外皮全部采用了砖砌,又在老城的东南西北四个门分别加修了城门楼子,并分别起了名字,用同样尺寸的石材雕刻,镶嵌到门楼上:东门名“祝阿”,南门名“禹迹”,西门名“鬲津”,北门名“都阳”。“祝阿”指此城源于祝阿县,因禹城的前身是祝阿;“禹迹”指此地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迹,史学界已认定这里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的地方,禹城这个名称就来源于大禹在此治水的事实;“鬲津”指此城西门外有古代鬲国民众协助大禹治水时治理的鬲津河,河上有“鬲津桥”,据《禹城县志》(嘉庆本)记载:“……西石桥曰鬲津桥”;“都阳”是为了纪念此地的古称祝柯,祝柯又名督扬,讹为都阳。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1930年,韩复榘部与阎锡山部在禹城进行了多次拉锯战,不仅人民惨遭涂炭,而且县城内的街道、建筑物及其城墙、门楼等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四个刻有城门名称的石碑也随之流落民间。

上世纪末,为传承大禹精神、弘扬大禹文化,禹城市斥资扩建禹王亭博物馆,在面向社会征集相关文物时,“禹迹”和“祝阿”两块石碑被收于禹王亭博物馆内,而“鬲津”与“都阳”却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本文如有不妥,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