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马钱子图片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马钱子 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

2023-12-21 05:57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马钱子图片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马钱子 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咸,主归肝、肾经,功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于其他一般血瘀病证。

骨折筋伤病证,多与肝肾有关,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配伍补肝肾强筋骨药以促进骨折伤损的愈合恢复。

本期中药:马钱子一药向为医家所畏用,以其有剧毒(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如因误用,或服用过量,或炮制不得法,可引起呼吸麻痹而致死。然马钱子之药效卓著,用之得当,可以起重病,疗沉疴,往往非它药所能替代者。

来源: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云南马钱Strychnose pierriana A.W Hill,或马钱S.nux-vomicaL.的成熟种子。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肉,取出种子,晒干,炮制后入药。

相关名字:番木鳖、苦实把豆儿(《飞鸿集》),火失刻把都(《纲目》),苦实(《本草原始》),马前,牛银(《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药材手册》)。

产地:前者主产于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后者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泰国等地。野生或栽培。

性味归经: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性状鉴别:

本品呈钮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径1.5~3cm,厚0.3~0.6cm。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色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无臭,味极苦。

主治病证:

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本品善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等分为丸,如九分散(《急救应验良方》);亦可与穿山甲等同用,如马前散(《救生苦海》、青龙丸《外科方奇方》)。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本品苦泄有毒,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治痈疽疮毒,多作外用,单用即效。治喉痹肿痛,可配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喉,如番木鳖散(《医方摘要》)。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本品善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强,是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单用有效,亦可配麻黄、乳香、全蝎等为丸服;或配甘草用,如《现代实用中药》用本品与甘草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以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生用,应严格炮制,不宜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或长期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运动员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伤寒热病,咽喉肿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2.《得配本草》:“散乳痈,治喉痹。涂丹毒。”

3.《医学衷中参西录》:“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远胜于它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总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及马钱子碱,并含有微量的番木鳖次碱、伪番木鳖碱、马钱子碱、伪马钱子碱、奴伐新碱、α及β—可鲁勃林、士屈新碱以及脂肪油、蛋白质、绿原酸等。

2.药理作用:所含的士的宁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机能。马钱子碱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镇咳祛痰作用,其镇咳祛痰的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但平喘作用较弱。士的宁具强烈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和食欲。水煎剂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以及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将由马钱子1g,樟脑粉0.3g,膏药脂4g制成的面麻膏治疗面神经麻痹。用时将膏药烘软并贴在患侧耳垂前面神经干区域,4天换药1次。100例患者,经过4—32天的治疗后,痊愈98例,好转2例。(江苏中医,1988)。用风痛散(含马钱子和麻黄等量)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58例,减轻18例,缓解17例;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减轻9例;慢性肥大性关节炎5例,有效3例;一般性关节酸痛24例,有效13例;平均有效率61.4%(新医学,1985)。取马钱子、密陀僧各3g,浸于80%甲酚皂溶液200ml中,用棉签蘸药水少许,轻轻涂擦患处,每周涂药2次。共治疗100余例神经性皮炎,一般涂药5-6次即可痊愈(湖北卫生,1977)。另有用马钱子治疗手足癣、三叉神经痛、重症肌无力、呼吸肌麻痹、慢性支气管炎、精神分裂症、癫痫、漏肩风等。

4.不良反应:成人一次服5~10mg的士的宁可致中毒,30mg致死。死亡原因为强直性惊厥反复发作造成衰竭及窒息死亡。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头痛和胃肠道刺激症状。亦见心慌、肢体不灵、恐惧、癫痫样发作。如一次误服士的宁0.03~1g以上,开始出现嚼肌及颈部肌有抽筋感觉,咽下困难,全身不安,随后出现强直性惊厥,并反复发作,患者可因窒息而死亡。可用乙醚作轻度麻醉或用戊巴比妥钠等药物静脉注射,以及用水合氯醛灌肠以制止惊厥,惊厥停止后,如认为胃中尚有余毒,可用高锰酸甲溶液洗胃。

番木鳖(马钱子)与木鳖子

马钱子亦称番木鳖,入药很晚,直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始有记载,但后人常把马钱子与木鳖子混为一谈,例如,《万国药方》中就认为“木鳖子又名马钱子,马钱子即木鳖子”。

对此,陈仁山在《药物生产辨》中曾给予批驳:“木鳖子有壳像鳖,故名木鳖,马钱子无壳,外皮有毛,此毛服之能毙命,分明两种药,何以混而一之,此《万国药方》之错误也。”

时至今日,把马钱子与木鳖子误认为是一物的,仍大有人在,究其缘由,因两者形状相似,且均有“木鳖”之名。

马钱子,由于它很像古代挂在马脖子上的连钱,故名。又称马前子,属马钱科植物,由于其果实味极苦,故又有“苦实”之称,分布在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东南亚热带地区,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

而木鳖子属葫芦科植物,早在宋代即收载入药,我国华东、华南等省份均有生产或栽培,主产地在广西、四川、湖北,因其核似鳖而得名。

由于马钱子与木鳖子均是“生青熟赤”,马钱子的果实小于木鳖而色白,形圆而扁,故亦称木鳖,为了区别起见,古人就在木鳖前加了一个“番”字。李时珍说马钱子产于西番回回国,称为“番木鳖”。

在历代本草著述中,如《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认为两者均“无毒”,连1934年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还称番木鳖“苦寒无毒”,称木鳖子“甘温无毒”,实则两者均为毒品。

而今的中药书刊,均认为两者为大毒之品,且番木鳖(马钱子)毒性更剧,因而在临床上万万不可认作一物而混用不分。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