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杂谈 > 正文

​岁时乐事 | 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

2024-06-28 21:14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岁时乐事 | 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北方人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南方人过小年。过小年,最主要的民俗活动就是祭灶神,送灶王爷上天。为什么南北方祭灶不在同一天?古人都拿什么好吃的祭灶?灶王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清代画家笔下的黄羊祭灶

祭灶,南北方为什么不在同一天?

媚灶家家治酒宴,妇司祭厕莫教前。

剉柴撒豆餧神马,小小篮舆飞上天。

祭灶是过小年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清代诗人蔡云用这样一首诗记录当年苏州送灶神的场景。

灶神执掌灶火,主管人间饮食,被尊称为“灶君司命”。古代“五祀”,灶神居其一。所谓五祀,就是祭祀与人们生活最为亲密的五位神灵,包括户神、灶神、土神、门神和行神(行神就是路神)。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都离不开灶。灶是厨房的灵魂。《释名·释宫室》:“灶,造也,创造食物也。”《汉书·五行志》说得更彻底:“灶者,生养之本也。”从有了火之后,人类就有了灶,它关系到人类最基本的生活。

先秦时期,灶就有了神格。那时候人们在夏季祭灶,到汉代改为腊月祭灶。到宋代,才有了小年祭灶的文字记录。宋元明三代,南北方统一在腊月二十四祭灶。明代南京人谢承举有一首《送神辞》,就说:“一年一度送神行,记得人间二十四。”那为什么入清以后,又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的说法呢?《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说:“每岁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又自于宫中祀灶以为常。”乾隆年间出版的《国朝宫史》记载:“祀灶仪:每岁季冬二十三日,坤宁宫祀灶。”北京是政治中心,影响所及,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便也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人则仍遵循旧例,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祭灶。

清代画家笔下的黄羊祭灶

媚灶,都怎么“贿赂”灶王爷?

在职能上,灶王爷除了主管人间饮食,还考察人间善恶,腊月二十三(四)上天之后,他要如实向上奏明,上天也会依照他的说法赏罚主家。

所以,为了让灶王爷多言好事,少说坏话,人们要在灶王爷上天这一日,纷纷献上美食,这就叫“媚灶”。

民间祭灶贡品标配有灶神纸马、灶帘、灶锭,这是给灶王爷用的;还有黄豆、稻草,这是给灶王爷的神马食用的。祭祀完毕,将这些祭品一起焚化,这就送灶王爷上天了。这些情节《清嘉录》中都有详细记载。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提到“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这些美食也是给灶王爷准备的。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说:“不以穷富,皆备食饧豆祀灶。”可见,祭灶是一项全民都参与的民俗活动。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纸钱是供灶神上天途中所用;灶马是给灶君上天时骑乘;酒糟涂灶门,是让灶王爷喝好,见了玉帝但说好事。以这几样祭灶,不能说不功利。

还有更为功利的。“二十三,糖瓜粘”,所做的糖瓜,一说是给灶王爷甜甜嘴儿,能够帮主家说一些甜言蜜语;一是说把灶王爷的嘴巴黏住,不让他在玉帝面前打小报告。除了糖瓜,还有胶牙糖,或糯米粉团、糖饼,都可以黏住灶王爷的嘴。

在古代,祭灶还要用到黄羊。鲁迅祭灶诗也提到:“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为什么不是白羊黑羊?《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记载,西汉宣帝时,南阳阴子方事亲至孝。一年腊日,他正在灶台旁做饭,灶神突然显形,他立即下跪,并将家中的一只黄羊宰杀用来祭祀。此后,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阴子方“祭灶致富”的故事不胫而走,黄羊祭灶渐成习俗,流传下来。

祭灶之时,主家也要跟灶王爷嘱托两句,“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好事替我多说,恶事替我隐瞒”。

总之,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祭灶之心不可不诚,祭灶之物不可不丰盛。沈朝初《忆江南》有词云:

苏州好,腊尽火盆红。

玉屑饧糖成锭脆,紫花香豆著皮松。

媚灶最精工。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灶王爷,究竟何方神圣?

在中国神话谱系中,灶王爷有好多位。

因为灶要生火,所以两汉时期,有称火神炎帝神农,死后托祀于灶的;也有称祝融禄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的。

《史记·封禅书》“索隐”引《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无忌,盖其人火仙也。”宋无忌是战国时方士,被封为火神、灶神;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抟颊”。就这几个字,其它事迹不详。

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

《酉阳杂俎·诺皋记》说: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农历八月初三出生,男生女相,爱穿黄衣。只要呼唤他的名字,就可以免除灾祸。又说,灶神壬子日亡故,这天不可修理锅灶。明嘉靖年间的《张氏统宗世谱》记载,黄帝第五子挥公,发明弓矢被赐姓张;挥公十一世孙张子郭,在任“火正”之职时,发明了“灶”,才成了人们供奉的“灶君公”。

关于这个张子郭,民间另有一个传说:说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顺公婆。后来张子郭外出经商发财,移情别恋,休了丁香。丁香再嫁一个打柴的。谁知,张子郭再娶的妻子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又改嫁了。张子郭只好流浪讨饭。腊月二十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因为是玉帝本家,所以玉帝封他为灶王爷。

这几个人,无论是宋无忌、苏吉利,还是禅、张单,当代学者认为,他们都是从颛顼之子“穷禅”演变而来的。

学者袁珂发现,《庄子·达生》说:“灶有髻。”疏曰:“髻,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衣赤。”袁珂先追寻“髻”的含义,他从《广雅·释虫》发现:“蛣,蝉也。”进一步认为,“髻”与“蛣”在古代实为同音假借,因此灶神“髻”乃一蝉耳。而此蝉并非知了,而是灶上常见的蝉样的红壳虫——蟑螂,并说“殷周鼎彝,多以蝉纹为饰,所刻绘的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而《史纪·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颛顼生子曰穷蝉”。袁珂认为,炎帝和黄帝传说是兄弟,颛顼又是黄帝的后裔,可见“穷蝉”原是一位很威风的火神。而“穷蝉”的原型就是灶上常见的蟑螂。

袁珂认为,“单”、“禅”、“蝉”音近;“苏吉利”与“宋无忌”音近,且“吉”、“忌”的声音又都近于髻(蛣)。至此“豁然贯通”:

后世传说的灶神,无论叫“禅”的,叫“单”的,叫“宋无忌”的,还是叫“苏吉利”的,都是颛顼的儿子“穷蝉”一名的演变。而穷蝉的本来面目,实际上又只不过是灶上常见的那种蝉样的红壳虫——蟑螂。蟑螂是害虫,人们反向敬祀避害。

当然,这只是一说。也有学者认为,一种名为灶蛐蛐、灶马的昆虫早前也是灶神。唐人就说:“灶有马,足食之兆。”可兆足食,是希望它能佑而足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它被降格了,有了灶鸡、灶马之名。人们将它视为灶王爷养的鸡,或灶王爷乘坐上天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