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王氏茅台酒(王氏茅台酒53度酱香多少钱荣和酒厂出)

2023-10-29 02:19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王氏茅台酒(王氏茅台酒53度酱香多少钱荣和酒厂出)

王氏茅台酒厂,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酿酒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王氏茅台酒厂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贵州省仁怀县酒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营大型酿酒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5亿元,职工1000余人,年产优质高粱、大米、糯米米等五大系列白酒2000余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王立夫,茅台镇荣和烧房创始人之一

茅台酒是当之无愧的国酒。本文让我们了解了国酒的来历。

白手起家的王振发

贵州省仁怀市苍龙街水塘村牛心山上,有块立于清咸丰八年(1858)的高大墓碑。碑文如下:“府君号春庭,生于乾隆癸丑年(1793)正月二十九日丑时,没于咸丰丁巳年(1857)五月二十日丑时。幼时艰苦备尝,长则济施恒切。训子归于忠厚,待人出以和平。一生实绩,别有行状可述,以俟留心者得覩其巅末焉。至于将葬时之虹霓绕槨,风雨摇旌,在人固以为奇,在己则何敢称异,不过即其所见,略述数语以志不朽云”——记叙的是一个传奇的人和他传奇的事业。

在贵州仁怀的中枢、茅台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嘉庆年间,一个祖籍江西吉安、名叫王振发的年轻人因家境贫寒,在茅台街头以乞讨为生。一天夜里,王振发在张家客栈的柜台下睡着了。半夜时分,有人从张家客栈门前路过,看到熟睡的王振发身上,竟然笼罩着一团亮光。第二天一大早,这人将昨晚的情况告诉了张家客栈的老板。张老板听后,收留王振发在客栈里做了伙计。

一天,一个四川客人到张家客栈投宿。王振发一边热情地招待客人,一边围着客人问这问那,很快便从客人口中探知:贵州的食盐很快要涨价了。王振发随即将此事告诉了东家,并建议用定金把茅台镇上的食盐全部收下囤积。贵州不产盐,民众所食主要依赖四川井盐。清乾隆十年(1745),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动工疏浚赤水河道后,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镇上盐仓鳞次栉比,食盐储量极大,囤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存在巨大风险。但是,张老板毅然听从了王振发的建议,倾其全部家产交了定金,将镇上的食盐囤积起来。不久,贵州食盐价格果然一路猛涨,张老板的商业冒险得到了丰厚回报。慧眼识才的张老板决定将独生女嫁给王振发。入赘张家的王振发创立王天和盐号经营盐业,迅速成为一方巨富。

王振发经营盐业,人称“天和号”。发迹后在茅台黑箐子选址修建了宅院。由于经常宴请盐商,便在宅院附近靠赤水河的地方修建了酒房,自己酿酒宴请客商和亲朋好友。

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遵义府志》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民困于食,职此故也。”这时,王振发刚好50岁,正是其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遵义府志》所言“烧房不下二十家”,天和号烧房是其中之一。

天和号烧房酿酒主要是为自用,后来因品质好,广受喜爱,又作为礼品馈赠往来客户。规模有所扩大后,才作为商品卖给盐夫解乏疗伤,卖给行商座贾往来贸易,达官贵人请客送礼。客商、盐夫们沿着赤水河,将酒带到了赤水河下游合江一带的广大地区。当地村民至今仍称黑箐子为“酒房”。茅台民间还传说,王振发进京朝拜时,天和号烧房所酿酒曾作为上贡给朝廷的土特产。

发迹后的王振发捐了一大笔银子给朝廷,用于朝廷和太平军作战的军费,被清廷封为奉政大夫。王振发的墓碑上,“皇清例赠奉政大夫王君讳振发府君之墓”清晰可辨。

道光年间,王振发的盐号在茅台镇已站稳了脚跟。盐业兴盛后,酒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烧房的规模也有所扩大。王振发家产积聚,成为仁怀名副其实的首富。

王振发为人实在,经商诚信。他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童叟无欺;对家里的帮工、伙计,不得打骂、欺凌;要善待佃户;对上门乞讨的穷人尽量施舍。这些家规一直延续到王家的后面几代人,他们遵循祖训,恪守诚信,在商场中安身立命。王振发膝下有五个儿子,以“鸿、家、作、国、用”为序,其名均带一宾字。小儿子王用宾留守祖业,在茅台经营王天和盐号和烧房。

王立夫创办荣太和烧房

王立夫(1858—1931),字泽履。自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仁怀巨富。到其父亲王用宾时,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立夫是独子,王用宾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

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其祖父王振发与四川商人有生意往来,并靠此发家致富,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他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仅21岁的王立夫与孙全太、石荣霄创办了荣太和烧房。

孙全太(生卒年不详),赤水长沙场人,清末秀才,家中富有,田地甚多。生平不详。

石荣霄(生卒年不详),仁怀大地主。仁怀市区老城(今国酒中路东风街中段)有一栋四合院,当地人称“三官楼”,便是石荣霄的宅院。

三官楼上厅正房坐北朝南,两边与东西厢房连接;下厅是一排坐南朝北的房屋,与西厢房和朝门相接,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其堂屋至今尚存。道光年间,一户石姓人家居住在三官楼内。其间,仁怀人王子荣从五马迁至鲁班居住,生子正伟、正学。正伟乏嗣,正学生子映奎。映奎生性聪敏,后入县城怀阳书院就读。由于家境困难,王映奎常为学款和伙食费担忧。石姓富户膝下无子,万贯家财得有个继承人,遂过继映奎为子,并改名石荣霄。王映奎虽过继给石氏,仍以王映奎之名获取岁贡。

石荣霄继承了石家的产业后,他苦心经营多年,家产进一步增多。清光绪五年(1879),他与孙全太各出200两银子,王立夫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两个出资人的名字和王立夫的盐号招牌中各取一字,定名“荣太和”烧房。因王立夫以烧房入股,且家传酿酒手艺,便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

与王立夫合伙约三年后,石荣霄逝世。石荣霄膝下有子王连城、王鸣珂。石荣霄逝世后,次子王鸣珂参与了“荣太和”的经营管理。但没过多久,王鸣珂也去世了,遂由其子王少章(又名王德芳)继续参与烧房的经营管理。

民国四年(1915),正值荣太和烧房送酒参展之际,仁怀分为仁怀、习水两县。孙全太家距茅台较远,又忙于在家乡扩充势力,便以石荣霄管账导致历年账目不清为由,提出退股。王少章付给孙全太白银200两并结清历年红息。从此,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

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12年初,美国国会决定在巴拿马运河竣工之时召开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1912年3月,中国政府收到美国总统塔夫托发来的邀请书。1913年6月,民国政府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负责征求展品。贵州省巡按使公署接到通知后,立即对贵州省准备送展的土物产品进行排队。

茅台酒自然在选送之列。贵州省巡按使公署向仁怀县公署和县知事发出了将茅台酒迅速送展的通知。仁怀县知事鲁士俊接到通知后,即书面通知县商会会长李清和转知茅台酒烧房。

事情落到了荣和、成义两家烧房头上。此时正是王立夫、王少章经管着荣和烧房的生意。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酒送出去就算“交了差”。

农商部在收到贵州展品后,认为“烧房”的称谓与国际惯例不相协调,于是统一使用“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称“茅台酒”送去参展。这为茅台酒获奖后在其产地茅台引发的一场轰动贵州的“金牌诉讼案”埋下了伏笔。

是谁把一个小山沟里的酒送出去的呢?贵州人乐嘉藻(1867—1944),字彩澄,贵州黄平人,时任商品陈列所所长,负责征集全国的名优产品送展。在他的帮助下,茅台酒走出了国门。

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人数达18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博览会共分11个展馆,茅台酒在农业馆展出。出于对古老中国的好奇,3月9日中国馆开幕当天,到中国馆参观人数达8万之多,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等政府高级官员。9月23日,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参观了中国馆,品尝了中国的多种名酒,对茅台酒赞不绝口。《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会刊》《旧金山》报对中国展出的盛况作了报道,特别对包括贵州茅台酒、张裕葡萄酒在内的荣获金奖的中国酒做了专门评价:“中国名酒风味独特,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睐,在所有获奖的名酒中,惟独贵州茅台酒独享‘世界名酒’的美誉。”

中国商人对举办展会的了解和经验远不及欧美和日本等国。中国参展团的总结称:“凡欧美之物,一经出世,日本即模仿之,始则似是而非,继则收有成效,因其速也,故易于畅销。”博览会的评奖程序非常复杂,各类产品都要经过专家的严密筛选、把关,优胜劣汰。在极其严格的品评中,茅台酒的包装虽然粗陋,但它的芳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因此获得金奖,跻身世界三大名酒之列。从此,茅台酒佩带着闪亮的金牌,带着令国人无比骄傲的神韵与风采,让世界一遍遍称奇,陶醉不已。

荣和烧房、成义烧房的老板做梦都没有想到,回沙茅酒竟会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但是,奖牌停留在省城贵阳,迟迟未能送达仁怀。当年底,成义烧房、荣和烧房便为金奖的归属争执不休,打起了官司。

这为一纸奖状而引发的反复争执,成为上世纪之初贵州最富特色的一场诉讼。据考证,这也是贵州乃至中国白酒业最早的一场“知识产权”纷争。官司打到仁怀县商会,双方都有自己的后台,县商会无能为力,只得向上呈文。

事情拖了两年。贵州省长公署对这场官司进行了调查。民国七年六月(1918),贵州省省长刘显世以省长公署令,裁决了这场奖牌归属纷争。公署令全文如下:

贵州省长公署指令

令仁怀县知事覃光銮:

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原文如此)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予分给,请核示由。

呈悉: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颁,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原文如此)两户俱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

 中国民国七年六月十四日

省长刘显世

两家烧房接到指令后,分别在县商会和茅台设宴招待各界人士,以示庆贺。纷争自此了结。两家烧房从此共同享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和荣誉。

王承俊、王泽生接手“荣和烧房”

茅台酒俗称茅酒,自获奖后才正式得名茅台酒。再后来,为了以示区别,荣和烧房的酒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为荣和烧房的老板姓王的缘故。华家成义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两家烧房都将获奖荣誉运用到了各自的营销中。后起之秀恒兴烧房也在商标上印了“真正茅台酒”五个字。

“王茅”销往四川、重庆一带。荣和烧房曾在重庆的报纸上打广告。其广告全文如下:

本烧房开设贵州仁怀县属茅苔(原文如此)村,历有年,所深蒙各界嘉许。民国四年运赴美国巴拿马赛会,蒙给奖凭、奖牌,由农商部转咨来黔,承领在案,人所共闻。此酒之特色,中外咸知。兹再精益求精,不惜工赀,改良造作,总期尽美尽善为目的。如蒙仕商赐顾者,请认明麦子商标为记,庶不致误。

贵州仁怀县茅苔(原文如此)村荣和烧房谨启

重庆道门口美味村独家经理

王立夫曾任茅台民团大团总,而且富甲一方。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土匪绑架了王立夫,将他绑在用两张八仙桌搭成的台子上,说是“供财神”。每天给饭吃,要王家赎人。王家送去8挑银子,王立夫才平安回家。民国二十年(1931),王立夫病死,葬于茅台镇上。

王承俊(1914—1950),王立夫之子。1931年王立夫病死时王承俊才17岁。为了延续香火,18岁时便娶了金沙县大户颜少禹的女儿为妻。王承俊继承家业后,由于年轻,加之过去从未过问家里的生意,所以很多事情都由年长他几岁的夫人颜氏打理。

再后来,王承俊已无心经营家里的生意。对烧房的事务不闻不问,而且提出变卖家产,有钱的多少给点钱,没钱的干脆赠送,打算离开茅台去贵阳谋生。其母郭氏夫人当时健在,她对剧烈的社会变革一无所知,因此固执地认为,自己没干过什么缺德事,良田沃土这么多,为什么要背井离乡?王承俊这一想法遭到家人强烈反对,最终没能如愿。

1950年4月15日至19日,仁怀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人民政府礼堂举行,王承俊作为开明绅士当选为人大代表。

1950年,中枢区人民政府在茅台成立。时任区长的宋念印原是某高炮连连长。派出所所长向浩元揭发宋念印有不正当男女关系问题,宋念印因此怀恨在心,预谋除掉向浩元。1950年11月5日,王承俊到区政府交出手枪一支。王承俊交枪时,枪里还装有子弹。宋念印假借看枪之机,开枪打倒了王承俊和在场的向浩元,又对通讯员陈希才开枪。陈希才受伤倒地,宋朝周围墙壁开枪,制造了手枪走火在桌上旋转的假象。向浩元当场被打死,王承俊被抬回家后,不久就断了气。

石荣宵长孙王少章死后,烧房遂由王少章之弟王泽生负责经营管理。王泽生(1891—1945),据传其人是个厉害角色。在他参与荣和烧房经营管理后,更凸显出他优秀的商业秉赋。

民国十九年(1930)前后,在军阀侯之担部队任职的孙全太的后人孙明远借股权问题制造纠纷,要求清算历年账目。王泽生知道孙明远不好对付,送去1000瓶茅台酒平息事端,彻底了结了孙全太方面的纠纷。民国二十五年(1936)前后,王泽生迫使王承俊“自愿”退出经营,退还参股本金,并办理了退股手续。至此,荣和烧房走上了王泽生独家经营的道路。

民国二十九年(1940)后,赖永初的衡昌烧房在茅台站稳了脚跟。由于王泽生曾与成义烧房联合刁难,此时衡昌烧房便进行报复。在原材料采购上,三家烧房原本商定了统一规格和价格,但衡昌烧房依仗资金充足,哄抬抢购,迫使成义烧房到外地收购。荣和烧房因生产规模较小,王泽生又是当地大地主,可以强制佃户将所收的高粱、小麦全部抵作地租,才未受影响。

自王少章死后,王泽生主持三官楼内外大事,家中琐事则由其妻周氏管理。王泽生明确,划一部分田产归王少章后人所有。王少章长子王丙坤要喝茅台酒时,写张字条派人送到茅台,烧房便派人把酒送到家中。此时的王氏家族究竟如何富有,外人极难知晓。王氏子女多数都与仁怀、习水县内有名的富户通婚,则可见一斑。

民国三十四年(1945),王泽生在三官楼病故,由其长子王丙乾继承了家业。

王丙乾与“职业经理人”陈厚德

荣和烧房自王少章时期起,便聘请了经理人。王少章时期的经理是龙德安(1885—1948),王泽生时期的经理是钱克纯。王丙乾接手后,烧房事务委托陈厚德负责,由王华清任酒师。

王丙乾(1916—1951),王泽生之子,贵阳师范学校毕业。民国二十九年(1940),仁怀成立简易师范学校,将原仁怀县立两级小学改名为简师附小,并改校长为“主任”,王丙乾曾任主任,后任茅台镇镇长。

陈厚德(1913—1950),仁怀马桑乡(今沙滩乡)无水村庄子上人。陈厚德读过私塾,13岁辍学后在家务农。无水村地如其名,严重缺水且人多地少。加之家中人口较多,陈家生活十分艰难。16岁时陈厚德便外出谋生,往来于金沙、习水等地,家境才日见宽裕。

民国二十七年(1938),陈厚德结识了周礼明、彭孝义、刘光荣、陈绍敏等中共地下党人,由于志趣相投结为莫逆之交。民国二十九年(1940),经彭孝义介绍,陈厚德与王丙乾相识。

当时,茅台成义、恒兴和荣和三家烧房,前两家烧房的老板都是贵阳人,所办烧房资金雄厚,交际广泛,因而销路畅通。王丙乾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生倦意,无心打理厂务,于是聘陈厚德为经理,为其经营荣和烧房。

陈厚德接手后,与酒师、工人同吃同住,监督生产。同时着手拓展市场,打开了“王茅”在贵阳、毕节等地的销路。荣和烧房渐有起色,陈厚德深受王丙乾的信任。王丙乾时任茅台镇镇长,怠于政务,遂举荐陈厚德出任副镇长,在经营烧房的同时,协助王丙乾操持政务。

正当陈厚德蓄势待发之时,一场大火将烧房烧得一干二净。面对一片灰烬,王丙乾变卖田土,交与陈厚德重新建厂。陈厚德回老家招募了20余名工人,当年即恢复了生产。此后,荣和烧房生产步入正轨,规模逐年扩大。

陈厚德在帮办荣和烧房、操持政务的同时还经营自己的生意。他在老家也开了一家作坊酿酒,继而运盐到金沙,在金沙开了盐号。同时,他将茅台酒、花生、烤烟、桐油等土特产运往毕节、贵阳等地销售,运回绸缎、药材等商品批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前后,经周礼明等人介绍,陈厚德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国三十一年(1942),仁怀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除茅台党小组外,其余3个党小组的成员大都叛变,只有茅台党小组7名党员未暴露。这与陈厚德提供掩护不无关系。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中共川东特委派牟克波到仁怀恢复党组织未果撤离,陈厚德受周礼明委托,曾专程到四川古蔺寻找党组织。茅台解放时,陈厚德曾任茅台镇人民政府委员。

陈厚德经营得法,建国前夕,荣和烧房窖坑由两个增加到四个,产量由1000—1500公斤增加到3500—4000公斤,后来又增加了两个窖坑,生产能力达到12000公斤,但实际产量可能只有5000公斤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1月,通过两次协议,政府以旧币一亿三千万元(一万元旧币折人民币一元)购买了成义烧房。1951年2月,王丙乾因“通匪罪”被枪决后,荣和烧房停止了生产。1952年10月,仁怀县财经委员会决定将没收的荣和烧房估价500万元旧币(人民币500元)并入“成义酒房”,组建成国营企业,称“贵州省专卖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次年改称“贵州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1953年7月,茅台酒厂接办“恒兴酒厂”,同年8月,茅台酒厂划归贵州省工业厅管辖,称“贵州茅台酒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