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谬生活 > 生活 > 正文

​塘角鱼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塘角鱼的人工繁殖及鱼病防治技术)

2023-08-14 00:14 来源:云缪生活 点击:

塘角鱼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塘角鱼的人工繁殖及鱼病防治技术)

塘角鱼的人工繁殖及鱼病防治技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塘角鱼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塘角鱼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塘角鱼的人工繁殖及鱼病防治技术)

塘角鱼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塘角鱼的人工繁殖及鱼病防治技术

塘角鱼,学名胡子鲶,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淡水野生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滋补食品。

一、塘角鱼的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及来源

选好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应选择肥壮,凶猛,无伤、成熟的个体作为亲鱼。亲鱼的来源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养鱼塘中培育选取,二是从捕捉或收购的野生塘角鱼中选取。

2.雌雄鉴别

雌鱼:腹部大而松软,卵巢轮角明显,生殖孔突出部分比较短钝,呈半粒大米状,周围红肿,轻挤腹部,有卵粒溢出。雄鱼:腹部平坦,体形瘦长,生殖突出部分较细长,呈长米粒状,末端明显浮离,可以轻易拨动,生殖孔周国不红肿,一搬挤不出精液。

3.人工催产

适用于塘角鱼的催产素有鱼脑下垂体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单独使用,也可两者配合使用,以0.7%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单独使用激素,每公斤雌鱼的用量为4000~6000国际单位,单独使用鲤鱼垂体,每公斤雌鱼用量为4~6粒,雄鱼的用量为雌鱼的一半。如将垂体和激素配合使用,可各取一半。实践证明,用垂体催产比用激素催产的效果好,垂体和激素配合使用又比单独使用垂体的效果好,另外,使用的剂量还要根据亲鱼的成熟度而有所增减,可以一次注射完毕,也可以分两次注射,两次时间间隔为6~8小时,每次每尾亲鱼注入的液量为0.5~1mL,不宜超过1mL,注射的部位可取背鳍基部以后1cm的侧面肌肉,也可取胸鳍基底。

四、塘角鱼的成鱼养殖

1.塘角鱼养殖的技术要点

塘角鱼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其养殖方法与其他鱼类的养殖方法有所不同。养殖塘角鱼的水面不宜过大,一般静水精养面积以3~5亩为宜,家庭养殖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均可,水深为0.8~1.5m。塘角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虽然很强,生命力也强,但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或限制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应重视池水管理及调节好水质,及时充水、换水,防止水体污染,保持水质清新。塘角鱼的生长适宜季节为4-12月,特别是6-10月是塘角鱼生长最迅速的季节,合理地安排养殖生产周期,可以获得理想的养殖收益。根据经验,在南方地区一年可以饲养两批。

塘角鱼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泛,但在养殖中必须注意给一定比例的动物蛋白质饲料,才能保证其迅速生长,常用的饲料有蚬、蚌、螺、蜗牛等有壳贝类,蝇蛆、蚕蛹、蚯蚓,粉状饲料如鱼粉、蚬粉、蚕蛹粉、玉米粉、花生麸、豆饼粉等,膨化配合饲料更好,在投喂和管理上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点,并且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质来投饲。定量即投料量以当天投后1~2小时吃完为好,大约每天投饲量为池塘存鱼总重的3%~5%,同时结合天气,生长阶段的变化灵活掌握;定质要求饲料新鲜,在饲料的类型上,可以采取早期阶段“精、活”,后期阶段“粗、杂”的原则;定点即在投料位置上应固定地点。

2.塘角鱼的养殖方式

(1)普通池塘养殖。一般的养鱼池塘稍加修整就可以用来清塘养殖塘角鱼,池塘面积以0.5~3亩为宜,水深保持0.8~1.2m,塘基应坚实且高出水面0.5m以上。高密度的专塘养殖塘角鱼,每亩可放鱼苗1~3万尾,规格3cm以上,放苗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并施肥培育水质。一般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用量每亩50~60kg;茶麸,用量每亩20~30kg。消毒用药一般有福尔马林溶液、漂白粉、强氯精、高锰酸钾等。一般情况下,如饲料充足,水质条件好,管理到位,经4个月饲养,40%体重可以达到0.1kg以上,饲养5~6个月可全部达到上市规格。

(2)池塘混养。一般的成鱼塘、大规格塘、亲鱼塘都可以套养塘角鱼,但鱼花塘和幼规格塘则要严防塘角鱼混入。套养塘角鱼的放苗量,要根据池塘条件而定,肥力足的池塘,每亩可套养200~400尾,瘦塘每亩套养100~150尾,在鱼种下池时间上,要将家鱼鱼种与塘角鱼种错开,塘角鱼鱼种下池时间应稍迟。

(3)水泥池精养。用于精养塘角鱼的水泥池可建于室外或室内,面积大小都可,水深一般0.8m以上,放养密度以80~120尾/m 3 为宜,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请新,在水面上放一些水浮莲,可遮荫、防逃,并起到调节水质作用。

(4)其他水体养殖。有些水体如藕塘、稻田、小水坑等,都可以用来养殖塘角鱼。

五、塘角鱼的鱼病防治

鱼病是塘角鱼养殖生产的一大障碍,严重的鱼病常常会造成大量塘角鱼死亡而导致养殖生产的失败,塘角鱼的病害在连续多年养殖和进行密养的池塘中较多出现,目前已发现的常见鱼病有:

(一)车轮虫病

1.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阶段(体长2.5~10cm),病鱼体色发黑,严重者鱼种垂直悬浮于水面或静沉于池底,镜检病鱼的鳃部、体表,发现有大量的车轮虫。车轮虫的感染率很高,严重者致病率可达100%,造成塘角鱼大量死亡。

2. 治疗方法。①用0.7mg/L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②用30mg/L浓度的甲醛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

③用驱虫散(中草药成分:鹤虱、使君子、槟榔、芜荑、雷丸等)50mg/L浓度浸洗30分钟左右。

(二)烂身病

1. 症状。病鱼鱼体鳃部、体表皮肤黏液增多,胸鳍根部皮肤及体表皮肤溃疡,可见血红肌肉外露。

2. 治疗方法。①用10mg/L浓度的恩诺沙星全池浸泡。②用50mg/L浓度的加减消黄散浸泡(中草药成分:大黄、玄明粉、知母、浙贝母、黄药子)。

(三)尾孢子虫病

1. 症状。感染尾孢子虫病的病鱼,尾鳍、胸鳍、背鳍上及体侧表皮上有孢囊,病情严重者,孢囊甚多,呈现累叠状的瘤突,病鱼日暂消瘦,食欲减退,体色变黑,活动迟钝并出现死亡。

2. 治疗方法。用15~30mg/L浓度的甲醛溶液每天浸洗病鱼30~60分钟,连续几天,效果明显。

(四)三代虫病

1. 症状。三代虫的虫体寄生于鱼体表或鳃瓣上,病鱼体表黏液增多,轻度感染者,体表有许多充血的红色小点,严重感染者,皮肤及肌肉蚀去,暴露出鳍条骨或脊椎骨,病鱼外部症状常被误认为互相斗殴损伤。三代虫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2. 治疗方法。①用0.5~2mg/L浓度的晶体敌百虫连续2天全池泼洒,每天1次,几天后可以制止死亡和治愈。

②用95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30分钟,更换池水,连续几天即可获愈。

③用0.5~0.8mg/L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浸洗病鱼10~20分钟,连续2天。

(五)、四棘虫病

1. 症状。感染四棘虫病的鱼体变黑,口部触须卷曲,严重者鱼体垂直悬于水面(点天灯)或静卧于池底。四棘虫寄生于鳃瓣上,感染率达100%,在鱼苗阶段(特别是早期)此病危害极大。

2. 治疗方法。①用0.5mg/L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连续2天,几天后病鱼可痊愈。

②用驱虫散(中草药成分:鹤虱、使君子、槟榔、芜荑、雷丸等)30mg/L浓度全池浸泡。

(六)水霉病

1. 症状。感染水霉病的病鱼感染部位出现成丛的菌丝,形成棉絮状,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鱼运动不正常,常浮于水面后死亡。

2. 治疗方法。①用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5~30分钟。

②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药0.5g。

六、几种鱼苗活饵料的培育

(一)水蚤的培育。利用室外水泥池、土池或小水坑作为培育池,池水深0.5~1m,面积10~30m 2 为宜,先在池中注水,然后施肥,每平方米施放人畜粪便或家禽粪便1.5~2.5kg,以后每5~10天施肥一次,每次每平方米约施0.75~1kg,施肥次数、间隙时间和施肥量依水色而定,土质池施肥量稍大,在池水达到一定肥度后,便可引入水蚤种,每立方米池水引种重约20~30g,引种后,继续施肥,大约5~10天后水蚤便会大量繁殖,此时可以捞取,每隔1~2天捞取一次,每次约捞取10%~20%,连续几天后,再施放粪肥培育5~10天,又可继续捞取。

(二)水蚯蚓的培育。水蚯蚓俗称红虫,利用土地作培育池,面积大小不拘,几平方米均可,在池底铺上一层泥土,厚8~20cm,水深为30~40cm,然后引入少许的虫种,用发酵的麦麸、米糠作饲料,每3~4天投饲一次,每平方米约250kg,每日每平方米水面可生产30~100g水蚯蚓。

,